1. 首頁
  2. 語文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初探論文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初探論文

【摘要】根據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數學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學生髮展為本,讓學生在學習中能夠主動學習、學會學習。本文就如何以學生為主體設計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展開了相關論述。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教學主體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過於重視數學課本中內容的講解和教師本位,忽視了教學的關鍵是學生學的效果如何,導致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沒有將自己的主體性發揮出來。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可以讓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展現出來,讓學習和課堂充滿樂趣,並且讓學生原來錯誤的學習模式得以合理、正確的轉換。

一、轉換教學模式,重視學生如何學

根據數學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要摒棄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轉換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之前都是在課堂中考慮怎樣把課本中的知識點教授給學生,而沒有考慮學生是否能夠接受這種方式。如講課之前,會對一個新知點考慮“先引出什麼內容,再引出什麼內容以及最後怎麼結合起來講給學生”,教師要把這種以教師教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轉換為以學生怎麼學為中心。以學生怎樣學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在老師教授的知識內容中有自己的思考方法、理解方式以及對未知新鮮事物的不斷探究,學生在課堂中不是完全依照老師的教學模式,而是主動學習,主動設定自己的學習目標。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教師的思想轉換具有關鍵地位。只有教師意識到這種模式教學的意義所在並正確地轉換教學模式,學生的主體性才能顯現出來,達到真正意義上的課堂教學。教師教與學生學結合起來的課堂模式,才有存在的意義。同樣,學生在之後的新知識學習中就不會只依靠教師怎麼講,思路只侷限在教師的教學順序上,他們知道在遇到新的問題時怎麼思考,如何解決問題,這樣也就充分展現了學生的學習主體性。例如教師在設計對學生來說較為複雜的數學四則運算教學時,會考慮之前學習的加法、減法、乘法、除法以及單獨的計算方法,因此會在課堂中先把有關的學習內容拿出來做鋪墊,再講解四則運算的方法。而轉變課堂模式之後,教師要考慮學生如果碰到這個較為複雜的問題時怎麼思考,會有什麼樣的問題出現。可以在講課之前先舉一個四則運算例子,讓學生自己思考,探索解題方法,最後教師再當堂進行錯誤糾正,正確引導學生。這樣的課堂設計就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時的主體性,重視了學生如何學,學生在之後的數學學習中也會更多地考慮結合學過的知識探究新知識並靈活運用,更快、更有效率地掌握數學知識。

二、根據學習效果,選擇合適學習法

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善於總結,在講課過程中選擇不同的教學模式,而學生作為學生中的一個整體又是有所區別的,不同的學生在新知識上的學習效果會因教師的上課方式的不同而產生差異,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擇取最優辦法才是可取的`。例如老師在一堂課授課中採取了合作學習的方法,把學生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學生透過小組之間互相合作的方式學習新知識,並在小組之間進行理解探討。透過小組成員探討,教師就新知識提出問題,讓每組成員說出自己的見解和思路,並讓組間成員進行判斷分析。譬如教師出一道應用題,“在某學校組織的志願者活動中共有50人參與,並且女生人數是男生的2/3,問:女生有多少人?”教師給學生一段時間,讓學生進行組間交流,找出不同的解題法。學生會提出不同的解法:第一種是涉及分數的解題思路,把整體人數簡化為單位1,那麼女生的人數就是整體的2/(3+2),列出式子50×2/(3+2)=20(人);第二種是涉及乘法的方法,把女生人數當作一倍的量,則男生就是女生的3/2倍,列出式子50÷(1+3/2)=20(人);第三種涉及按比例計算,志願者總人數為50,將女生是男生的2/3轉換為男女比例為3:2,列出式子,50×2/5=20(人)。根據學生想到的解題方法,教師可以明瞭學生對所學過內容的運用程度和熟練程度,並且總結出這種學習方法的效果來決定是否適合學生,是否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相同的,探究式學習就是教師在教的過程中要把自己的地位與學生持平,融入學生的群體中去,讓學生與老師能夠共同溝通交流,與學生共同探討學習中的問題和想法,讓學生髮揮自己的最大潛能。教師總結出學生學習效果最好、學習效率最高的方法,既讓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出來,也讓學生的學習效果大大提高。

三、正確進行評價,激發學生上進心

學生在學校學習中會有大大小小的壓力,遇到各種問題,從而產生厭倦、恐懼等心理。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時更要注重這些問題,對於學不進去的學生來說,數學是無聊枯燥、難以理解的,在教學過程中應對不同型別的學生給予合適的、正確的評價。教師在教學中和與學生的相處中要多發現和總結每個學生的閃光點,依據學生的特點來進行對應的鼓勵和指導。對於那些對數學不感興趣的學生,不能置之不理、放任自流,要多與學生交流,幫助學生培養學習興趣,並對學生取得的小進步積極鼓勵,讓學生能夠更加有自信心和上進心。同時,也要引導學生多進行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以此來發現自己和他人的優、缺點,從而學習他人的優點並且改正自身缺點。幫助學生對學過的知識點進行整理和再次探究,讓學生能夠更加熟練地運用學過的知識。例如在講解“多邊形的面積”時,一般學生見到不規則的圖形時會不知如何計算其面積,教師可以稍微提示學生進行分割計算,之後讓學生自己思考,動手計算。一段時間之後,就這個問題分析學生的解題思路,並讓學生之間進行判斷。學生在學過一些特殊多邊形,像直角三角形、正方形後,可以把多邊形分割成自己認為容易計算的小多邊形。無論正確與否,教師都要根據學生的相應情況給予正確性評價,如“想法很新穎”“非常棒”“再深一步思考思考就更好了”等等。學生之間進行相互評價,讓所有學生都能學到最合適的解題思路,發現自己的問題並積極糾正。在這種課堂中,正確性的教師評價和學生間的相互評價大大激發了學生的上進心,並加強了學生自主進行問題剖析和解決的能力。總之,小學生學習數學還是要依靠教師正確的引導,堅持在課堂中以學生為本,給學生更多自我發展、自主動腦的機會,將學生與老師融合在一起進行課堂交流,全面發揮出學生的潛力,突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在這種課堂教學中,學生能夠得到更好、更符合當代社會要求的教育,同時也能夠在思維方面更加健全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