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物理課堂教學模式
1探究式物理課堂教學模式
科學探究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主要要素有: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探究式教學的主要環節,為教師設計教學策略提供了參考框架,也為教師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提供了幫助。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涉及全部,也可涉及部分,要根據實際適當安排突出不同環節的探究活動。
1.1創設情景,激發動機
所謂創設問題情景,就是教師在物理課堂教學中精心設計一定的環境條件,使學生面臨
某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引起學生概念的衝突,感到原有知識的不足,造成認知的不協調,從而激起學生疑惑、驚奇、詫異的情感,進而產生一種積極探索的願望,引起興趣,促進積極思維。例如,在學習“浮力”時,教師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漂浮在海面上的萬噸舉輪,節日裡放飛的氣球,在死海里悠閒讀書等一系列物理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產生疑問,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創設物理問題情境是探究式課堂教學的良好開端。
1.2結合經驗,大膽猜想
在教學中,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對研究的課題作出大膽的有根據的猜想和假設,而不必去追究推測的理由,以培養學生的直覺思維。有時假設即使是錯誤的,教師也不要輕易否定,要他們自己透過實驗去認識。例如,在《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一課中,學生提出的猜想有:與“物體自身的重力“”物體的體積,密度”“浸沒的深度“”液體的密度”五個因素有關。我首先對於他們敢於猜想做了肯定,並鼓勵他們用實驗檢驗。猜想本不言對錯可貴的是怎樣在實踐中檢驗,在實驗中體驗過程、感知方法。
1.3合作交流,設計實驗
作出猜想後,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實驗方案和設計,在這裡,一定要處理好教師的指導與學生自主探究的關係,不能說的太多,甚至完全包辦代替,也不能放任不管,讓學生隨心所欲。教學實踐和心理學研究表明,初中學生有了一定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和思維能力,但分析判斷能力還不成熟,自主性還不強,因此還需要給予正確的、及時的指導。在探究學習中完全放手、束縛太多都不現實,不僅不能實現教學目標,對後續課程的學習也有負面影響。因此探究性學習活動中,既需要學生作出猜想後,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實驗方案和設計,在這裡,一定要處理好教師的指導與學生自主探究的關係,不能說的太多,甚至完全包辦代替,也不能放任不管,讓學生隨心所欲。教學實踐和心理學研究表明,初中學生有了一定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和思維能力,但分析判斷能力還不成熟,自主性還不強,因此還需要給予正確的、及時的指導。在探究學習中完全放手、束縛太多都不現實,不僅不能實現教學目標,對後續課程的學習也有負面影響。因此探究性學習活動中,既需要學生的自主探究,也需要教師的必要指導,在互動中實現教學目標。
1.4進行實驗,收集資料
這是探究過程的關鍵,一般學生透過集體討論,交流後,在老師的指導下,把實驗設計思路滲透給學生,由學生自主選擇實驗器材,方法,設計實驗步驟。在實驗過程中,應使學生明確:a.端正態度——正確操作、讀數,這是保證探究結果的前提。b.科學性——採用科學方法,如控制變數等方法。c.求實精神——尊重實驗結果。組內的角色分工明確,團結協作取長補短,互相幫助,互相啟發,可以各抒己見、質疑,從而營造了學生自主表達、共同學習的活動氛圍。
1.5分析論證,得出結論
資料處理時,根據取得的原始資料啟發學生討論,得出結論,引導學生思考:資料之間有什麼關係?測量結果說明了什麼?能得出什麼結論?要和學生一起總結實驗的結論,鼓勵學生敢於提出不同的見解,勇於改正自己錯誤。
1.6評估交流,總結反思
反思的過程是檢查和思考探究計劃的嚴密性,證據收集的周密性,以及解釋的科學性,並對探究結論的.可靠性作出開放性的評價,是人們在完成某項工作或在工作到達某一個階段時,檢查思路和具體措施、發現錯誤和疏漏的反思。只有適時的反思、去偽存真,才能保證科學。所以要求學生對自己的探究活動進行回顧、反思,哪些問題弄懂了,哪些問題還不清楚,分析實驗誤差的原因,操作中有沒有失誤,設計合不合理,測量結果是否可靠……。讓學生有意識地“自我評估”,學會自我發現,及時總結,及時調整。
2.探究式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2.1要創設一種民主、寬鬆、和諧的教學氛圍,以激發學生的探究動機和學習興趣努力創設“教師———學生”及“學生———學生”間民主、平等、自由、寬容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消除探索學習過程中的恐懼心理,有一個心理安全感,全身心投入到學習探索與創造之中。在學生做實驗進行探究的過程中,教師在教室裡四處走動,與各小組進行交流,傾聽學生的問題和想法,不時評價學生的探究程序並確定適合學生學習的下一步計劃。
2.2探究活動的設計應該符合教學和學生的情況
探究的課題應該能激發學生的興趣,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所設計的問題要讓學生透過努力探索且必須努力探索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太難會導致“啟而不發”,使探究過程無法進行,太易則會使學生感到簡單、乏味,從而影響學生探究的興趣。要適當控制變數的數量,無關變數要儘可能少出現,以免學生對問題情境產生太多的迷惑,增加了探究的難度。
2.3把學生的自主探究和教師的合理指導結合起來
我在《探究液體壓強規律》的一節課中,最初是想完全開放,自主探究。即提出問題後,由學生討論、猜想液體壓強規律,然後自行設計方案、小組實驗,檢驗自己的猜想是否成立,最終得出液體壓強規律。但是,教學過程中,明顯感到學生探究能力的不足,只好臨時調整教法,效果不佳。透過反思,認識到只有好的願望、好的理念,不考慮學生的現狀,自然不會獲得理想的效果。上《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時,我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設計了切實可行的方案,增加了教師的引導,針對同學們的猜想,有選擇的進行分組實驗,在正確的引導下,在活潑的氣氛裡,學生透過自己的努力最終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
2.4並不是所有的課都適宜用探究式教學
任何一種教學模式都是針對一定的教學目標設計的,有其長處,也存在不足,因此在教學實踐中需要各種教學模式相互補充、相互借鑑,發揮各自的長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