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課堂延伸切莫過度
新一輪課程改革提出,教學要改變單一的傳授和接受式的學習方式,既要關注學生的知識與能力,更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等。這就要讓我們積極轉變陳舊的教學觀,把課堂教學當作給學生展示激情、智慧和個性的舞臺。但是我們也從課堂及教學案例中發現了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教師為了增加課堂的亮點(尤其在公開課中)花大量的教學時間進行拓展延伸。很多教師和專家居然也給與了較高的評價:認為這樣是學生思想火花的碰撞,是人性光芒的閃現。這樣的教學帶來的實際效果如何呢?不妨讓我們走進兩個案例思考一下。
案例1: 在人教版實驗教材一年級下冊第13頁,有一道這樣的題:有幾隻小鳥分別銜著11-9、17-9 、13-9、12-9 、14-9 18-9、15-9、16-9等算式,旁邊有幾座房子,上面標有4、3、5、8、2、9、7這幾個數,要求把算式和相應的的數連起來。
一位老師是這樣教學的:
師:同學們,這些小鳥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大家願意把這些小鳥送回家嗎?
生:願意。
師:請大家把小鳥和它的家用線連起來。
(學生做,老師巡迴指導)
生:老師,沒有“6”
師:這說明一隻小鳥無家可歸了,大家說應該怎麼辦呢?
生1:把它和別的小鳥放到一塊。
生2:不行,因為它銜的的數是“6”,別的小鳥不會要它。
生3:把那隻小鳥放到屋簷下。
生4:不行,天氣太冷會著涼。
生5:晚上不安全
......(這省略的話語中還不知道有多少稚嫩的呼聲)
師:假如一座房子只能住一隻小鳥,那該怎麼辦呢?
生:我們大家幫小鳥建一個家。
師:好,大家動手幫小鳥建房吧。
(於是學生開始動手畫房子......)
在數學課上,如此提問,如此進行拓展行嗎? 這個教學片斷後有教師的感想,他認為自己全面貫徹了新教材的設計意圖,透過巧妙的設計,引導學生從問題入手,拓展延伸,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動手與動腦相結合,畫畫與計算巧搭配,愛心教育從小抓起,環保意識滲入課堂,課堂充滿人文性、情感性。一堂課彙集瞭如此多的功能、思想和作用,有必要嗎?這種課堂延伸進行的所謂愛心教育、環保教育就是我們數學課上提倡的數學情感價值嗎?談起情感就把思想教育連起來,錯兮!這樣的延伸只會減削數學課的本質特徵。到最後我們培養出的不是會思考有個性的學生,而是會大談思想教育的“小大人”。我聽過武穴師範附小彭老師講過這一節課,我很贊成她的處理方法。學生連線後,馬上發現問題:“老師,沒有6,有隻小鳥沒有家”.彭老師笑眯眯地說:“那麼你們就照著樣子也給這隻小鳥來安個家吧”。一句簡單的過渡語省去了多少繁文縟節,省去了多少無意義的拓展!
案例2:人教版實驗教材二年級上冊8~10頁是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筆算教學,課本的主體圖創設了學生秋遊去參觀博物館乘車的情境。在教學中,當討論到“如何安排4個班的同學合乘2輛車”時,學生提出了三種方案。其中方案3是:二(1)班和二(4)班合乘一輛車,36+34=70。對此學生出現了爭議:
生1:正好70人,二(1)班和二(4)班可以合乘一輛車。
生2:不能合乘。因為學生有70人,再加上一個司機就是71人了,已經超過70人了。
( 如果這時教師直接告訴學生70人要包括司機不就行了嗎?如果教師自己也不知道,就讓學生下課去問問司機不就完了。可是教師仍然讓學生就這個問題繼續討論下去。 陷入了 現在的教學只能探究不能傳授的誤區。)
生3:可以合乘的,“準乘70人”不包括司機。
生4:不可以合乘,“準乘70人”當然包括司機,不然沒人開車那怎麼去啊?
生5:可以合乘。我爸爸的車規定只能乘5人,可我們每次都坐5個人,加上我爸爸就是6個人了。
生7:對。我知道,這個叫做超載!
........
這位教師是這樣寫自己當時的想法的:一場精彩的辯論就這樣展開了。兩種意見各執一詞,爭得面紅耳赤,誰也說服不了誰。而我作為一名忠實“觀眾”沒有輕易發表自己的.意見,最後還是讓學生下課自己去問司機。
這個被教師自豪地認為是一場精彩的討論和延伸,帶給我們數學課的是什麼呢?熱熱鬧鬧的背後究竟有沒有學科教學價值。教師只需一句話就可以讓學生撥開迷霧見青天,何須這樣糾纏不清?
當然我並不是反對延伸,課堂中一個好的延伸點也許就是一節課的生命線。但是我是極其反對把大量的寶貴教學時間用在這種不痛不癢的環節上的,因為教學質量下滑將就是這樣教學的後果。我常常疑惑:這種捨本逐末的行為為何教師熱衷不已呢?更大的原因恐怕就是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理解的偏離吧。認為只有這種開放的課堂,這種由學生自由討論的課堂就是我們的倡導的新課堂。其實在課改下,我們追求的是:教師對教學內容深邃理解;教學策略、教學方法的運用體現自己的特色且靈活、巧妙;用自己專業的眼光看待學生,對待學科,處理教材,實施教學的能力。所以應是讓課堂儘量“實”起來,而不是“花”起來。
老師們,你們把握好了課堂延伸的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