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美術課堂學前教育論文

美術課堂學前教育論文

一、傳統美術課堂教學模式的弊端

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傳統美術教學的弊端逐漸暴露出來,嚴重阻礙了學前兒童對美的探求。首先,在傳統的美術教學活動中,教師多采用講解、板書、多媒體等的方式來向學生講授知識,學生也只是被動地接受美術知識。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模式禁錮了學生的思維,忽視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進而導致了孩子們對美術課失去了興趣。課堂教學主要是“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以美術知識為中心”的傳統模式,這種傳統教學模式與美術這一要求非常個性化的藝術背道相馳,難以培養出具有活力、創造力的學生。其次,在傳統美術教學中,教師主要是透過點評學生們的作業效果來判斷其對技能的掌握情況,而點評作業依據的又是專業的美術技能知識,“像與不像”便成為了評價學生作品的重要標準,只有那些畫得像真實事物、畫得像教師所畫的作品才是優秀的。這種單一的評價標準使得美術教學完全偏離了素質教育的軌道,阻礙了美術教學的發展。再次,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所採用的美術材料內容僅僅侷限於美術知識的範圍,只看重學生能否掌握專業技能,而對其他知識的涉及則較少,其內容脫離了兒童的生活,使得學生對美術課產生了疏離感。傳統的美術教材過於重視美術知識的嚴密性,使得兒童發揮空間較小,無法培養學生個性化的興趣和審美能力。

二、實施美術課堂有效教學模式的意義

美術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讓兒童瞭解美、感知美、創造美。教師在美術教學過程中,針對兒童的心理特徵、年齡特徵可建構有效的教學模式,進而逐漸培養他們對自然、社會中的美好事物的審美能力以及對藝術的熱愛,使得他們在追尋美的活動中能夠潛移默化地獲得美的感染,陶冶情操,從而逐步提升了自身的藝術素養水平。

1.建構有效的教學模式

有利於培養兒童的創造力美術教育是培養兒童創造能力的最佳途徑之一,美術教育的本質就是創造性的教育,這也是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美術教學活動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兒童全面而個性化的發展,建構有效的教學模式,引導和挖掘出兒童的個性潛能,發現、保護、發展並強化他們的藝術個性。如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透過寫生、記憶、欣賞等方式來激發學生們的創造思維,培養學生們的創新能力,鼓勵他們要發揮自己的藝術個性,創造出真正屬於自己的作品。同時,教師建構有效的教學模式,也能夠鍛鍊兒童的觀察力、感知力、想象力,培養他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2.建構有效的教學模式

有利於培養兒童非智力因素的發展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除了智力因素之外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意志、求知慾、自信、獨立、自我意識等。傳統學科教學主要注重兒童智力因素的培養,而美術課堂教學,主要依據的是兒童的心理特徵來建構有效的教學模式,進而可引導學生在欣賞美術作品時,能夠培養其求知慾和對藝術的興趣;在進行作品創作時,可透過讓學生完成一幅作品來培養其堅定的意志、耐心。建構有效的美術教學模式也有利於逐漸樹立起學生的自信心,透過對學生的作品進行展示和點評,來讓兒童樹立起良好的自信。

3.建構有效的教學模式

有利於培養兒童展現自我的能力美術教育主要是透過培養兒童一些美術技能,來讓他們學會欣賞美、發掘美,並將其以獨特的方式表現出來。建構有效的.美術教學模式,教師可將自己的教學思想、課堂教學內容與兒童的認知特點有機地結合起來,為學生們創造一個活潑、輕鬆的課堂氛圍;透過各種鼓勵方式,讓學生們在美術學習和創作作品過程中,學會發現自我、認識自我、展現自我。

三、建構美術課堂有效教學模式的策略

美術教育主要有兩個層次的教學任務,一是形式層面,即透過教學活動讓學生們掌握各種美術技能和知識;二是內容層面,即透過學生們的自我創作來讓他們準確地表現出自我情感以及對美的認知。建構有效的美術教學模式恰恰就是依據美術新課程的標準巧妙地連線了兩者,喚醒了兒童的審美意識,來讓兒童主動建構自我的創造能力。

1.建構以訓練兒童想象力和創造力為主的有效模式

美術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培養與實現兒童創造力和創作能力的提升。在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只有透過教師引導學生們自我喚起其想象力和創造力,才能真正地發揮美術教育的價值,逐步培養學生們從不自覺創作轉變為自覺創作、熱愛創造的過程。首先,在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依據學生們所要表達的情感來進行大小畫交替的教學模式。教師可以讓學生畫較大物體時用小張紙來畫,而畫較小物體時用大張紙來畫,以幫助兒童提高其構圖能力。比如,在靜物的描繪課程中,教師可以將紙裁剪為不同形狀和不同尺寸的大小,來讓學生運用不同的構圖方法來畫同一事物,即先將畫紙尺寸逐漸縮減,之後再將畫紙尺寸逐漸放大,注意畫面主題要一致,以培養兒童對畫面的駕馭能力,這種教學模式對兒童創造力的培養大有裨益。其次,在美術課堂中,教師應採取讓學生畫想象畫與現實畫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教師要以現實畫為基礎向他們講授繪畫的基本技能,然後積極鼓勵孩子們“異想天開”地創造作品,這樣的教學模式,既可以讓兒童打牢基礎技能,又能夠鍛鍊他們的思維想象力。在美術課堂教學中,美術教師要積極引導兒童體驗美、認識美,還要結合學前兒童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徵、表現能力等實際情況,採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靈活調控教材,並運用各學科知識,有計劃、有目的地對兒童進行想象訓練,給學生搭建一個豐富的想象平臺。再次,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採用繪畫故事的教學模式,可選取一些詩歌、故事的情節或學生自己編寫故事,然後讓他們描繪連續的圖畫,以提升兒童思維的連貫有序,豐富兒童的表現能力、創新思維能力以及綜合分析能力。但採用繪畫故事的教學模式相對來說要比描繪單幅繪畫有難度的多,然而學生對自己所熟悉的詩歌、故事等內容興趣較大,在美術教師的引導下能夠很好地表達出自己的內心情感,進而提升兒童的創造能力。

2.建構以激發兒童興趣為主的有效模式

興趣是開啟美術教育的大門,因此,美術課堂教學應實施以激發興趣為主的教學模式,利用學前兒童的年齡和心理特徵來安排和設定一些感興趣的活動。首先,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時創設一些小遊戲,讓學生參與到遊戲活動之中,以遊戲為題材進行繪畫,以加強兒童的集體感和情感交流能力。比如,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設定“畫自己”的繪畫課程,繪畫完成之後,讓學生之間進行相互評價。其次,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運用多媒體手段來最佳化教學模式,以提高兒童的繪畫水平和欣賞水平。比如在課堂上可讓學生觀看一些優秀的故事片、美術片,其螢幕上美好的形象、絢麗的色彩可潛移默化地促進兒童的觀察力、想象力以及審美情感的形成,培養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再次,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應依據教學實際條件將教學課堂搬出教室。比如教師可以帶學生去參觀美術展覽,以開闊他們的視野,讓他們在觀賞的過程中產生豐富的想象和感悟,引發他們對美術創作的衝動和激情。同時,教師還可以帶學生到大自然中,體驗自然帶給我們的美,讓他們對不同季節的樹木、人物等進行描繪,使他們能熟悉美術的造型和色彩旋律。

3.建構以培養兒童造型感和色彩感為主的有效模式

美術教育對兒童造型和色彩的訓練主要以形象感覺為主。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運用了直觀圖模式對兒童的造型感和色彩感進行培養。比如,教師可以準備一組靜物,先讓學生對這組靜物進行觀察,然後迅速打亂靜物的擺放位置,之後讓他們對這些靜物進行重新擺放,這樣便可以培養兒童對事物的造型感。同時,教師還可以採用填色訓練的模式,用以測試和訓練兒童在色彩表現上的個性、情感,以強化兒童對色彩的瞭解,進而提升學生的色彩表現力水平以及對色彩的敏感度。比如,教師讓學生對一幅冬日的圖畫進行填色,有的學生會用偏冷的色彩,而有的學生則會選用較暖的色彩,之後教師要予以適當的點評,以便讓學生自己能夠感知不同色彩下的冬日主題,並有針對性的講解一些色彩知識。

四、結語

美術教師對有效教學模式的探究不僅能夠提升兒童的審美水平和美術素養,也為美術新課標的實施提供了一些實實在在的探索。美術教學的模式是多種多樣的,我們應透過具體的實踐教學去驗證這一模式。為此,美術教師要積極結合學前兒童的心理特徵、年齡特徵,以新課標為基礎,來建構出具有科學性、系統性、有效性的教學模式,進而激發學前兒童對美術學習的興趣,開拓兒童的美術思維,陶冶兒童的藝術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