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微課程翻轉課堂開放教育論文

關於微課程翻轉課堂開放教育論文

一、基於微課程的開放教育翻轉課堂實施模式

(一)課前設計

1.教師要準備教學資源、製作微課程及佈置任務等最早研究和實踐微課程的胡鐵生老師認為,微課程是根據實踐教學要求,以教學影片為主要載體,反映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教與學的各種教學資源的有機結合。它具有主題明確突出、內容短小精悍、資源豐富多樣、結構相對獨立等本體特徵,適合學生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個性化自主學習。而“翻轉課堂”則有別於傳統課堂教學,它是把結合實時講解和PPT演示的影片上傳到網路,讓學生在課外觀看,然後把課堂時間節省出來用於討論和作業輔導。因此,可以說微課程是翻轉課堂的主要載體,二者的完美結合可以為我們的開放教育帶來更多新的思路。

(1)微課程製作微課程的製作要經過選題、設計、錄製和後期製作、上傳等流程,內容一般包含教學目標、教學策略和學習評價三個要素。在製作過程中要充分考慮課程特徵和應用角度,選擇主題突出、重點明確的教學內容,並充分調動必要的教學手段和策略,形成明晰的教學思路,這是微課程設計的關鍵。那麼如何遴選教學內容呢?教師應首先分析課程教學目標和學習者的特徵,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明確教學子目標,並確定章節知識點,這樣就將課程內容細化成若干承載某一知識點的學習物件。但是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會發現有的知識適合啟發提問,有的卻適合小組討論,我們應選擇概念性和分析性的問題製作微課程,而將探討性的問題留到課堂上進行。以法學專業本科課程《證據學》為例,它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應用型學科,學習該課程的學生先期必須具備法學尤其是訴訟法學的基礎知識。例如在第五章“證據的種類”中“證人的資格條件”是教學重點也是難點,我們不妨以“證人證言豈能任意採信”的案例來匯入問題,利用多媒體播放電視劇《大宋提刑官》的部分片段,結合案情正確分析並理解證人的資格,同時附加不同層次的練習以便學生自我檢驗。

(2)準備教學資源微課程製作是資源準備的核心內容,但是教師還應當在教材資源的基礎上進行知識拓展,如介紹參考書籍、電子課件及相關專業網站等。根據本人的經驗,教學的關鍵不是講課,而是備課。只有備課備好了,才能上課揮灑自如遊刃有餘。教學資源準備是備課的重要內容。作為資訊時代的老師,教學資源不能是廉價的,不能是簡單從網上下載的,不能是複製的。因為這些資源學生也能夠獲得,沒有必要老師自己當網路資料的“搬運工”。應當利用教師獨特的學術資源,尋找學生不易獲得的教學資源,譬如ProQuestCentral資料庫等等。課件的圖片也不宜都從網上尋找,應當自己拍攝一部分圖片。總之,教學資源的稀有性是準備的要旨。這樣,學生的聽課熱情才會持續。

(3)提供確切的課前自學任務單教師根據學習內容、學生層次精心設計學習任務單,該任務單具有明確的導向性、較強的針對性,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發展,起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目的。如在“證據的種類”任務單中,首先介紹觀看影片指南,需要達到的學習目標及困惑反饋等。

2.學生自主學習微課程,進行課前針對性練習學生在充分了解教師安排的學習任務基礎上,利用課餘時間觀看微影片,有能力的學生可以瀏覽拓展資源,完成課前針對性練習,然後總結自己學到的知識並記錄疑難困惑及時反饋。如此的課餘自主學習不僅能夠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是第一次的知識內化環節。

(二)課堂活動

翻轉課堂中,課堂應是生命相遇、心靈相約的場域,是質疑問難的場所,是透過對話探求真理的地方。

1.師生共同確定問題教師根據課下收集的學生反饋總結出具有探究價值的問題,精心組織,決定是組織“以實踐活動為主線的探究式課堂”,還是“以問題探討為主體的討論式課堂”。無論是哪種方式,一定要注意問題的針對性及學生參與的全面性,譬如2014年全國聞名的“呼格吉勒圖案”追責問題。

2.小組協作基於上述問題,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或者討論,小組成員通常控制在5人左右。每位學生都要積極參與進課堂活動中,隨時提出自己的觀念和想法,透過辯論交流完成知識的內化。在此過程中教師要隨時加以指導,對學生進行有效引領。該過程實質是知識的第二次內化。成員的組成儘量讓學生自由組合,做到密切配合,避免假協作真單幹。同時,現在男生較少,要做到男女生搭配,避免純男生合作和純女生合作。

3.交流展示階段透過自主學習、小組協作之後,個人或小組間可以透過總結或者辯論等方式將學習所得進行成果展示。本人的做法是每次上課前大約10分鐘,事先找1名同學將自主學習的內容,透過製作PPT的形式來展示。然後,老師進行簡短的點評。當然,點評過程中,主要談學生的優點,對於不足少談或者不談。因為學生對於他們的不足是可以感受到的,避免給學生造成不愉快,影響同學參與的積極性。重點是針對學生的展示進行知識性的討論。這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必須做到及時的準確的相關的知識講解,豐富學生的展示內容。這是因為很多時候,學生不願意或者不能及時提交所要展示的PPT,老師並不知道學生要具體講什麼。

(三)課後評價

學生在任何學習環境中的行為方式和表達方式都存在著顯著不同,基於微課程的翻轉課堂中同樣如此。那麼翻轉課堂的評價體制就應該有著不同於傳統課堂的方式,我們不但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其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積極性、協作性及反思力,最終透過學生自我評價、互相評價和教師評價等多元化方式來提供有參考意義的評價結果。無論是大課程還是微課程,教師都要積極地經常地進行教學反饋,虛心傾聽學生的意見,主動了解學生的`感受,改進不足,發揚優點。

二、對教學實踐的反思

基於微課程的翻轉課堂模式在開放教育教學中剛剛起步,在教學實踐中取得了一定的積極效果,但其中也有很多問題值得反思。該教學模式正在使傳統課堂教與學的關係慢慢發生轉化,真正促進教學結構的變革。微課程教學更好地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並且提高了學習效率,翻轉課堂則迫使教師更新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它將教師知識傳授者的身份向引導者和促進者轉變,要求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學科知識,而且要懂得靈活運用教學策略來設計整個教學過程。因此,隨著學生主體意識的提高,該模式的運用必將促進教學相長的良性迴圈,應該長期不懈的堅持下去。儘管這種微課程加翻轉課堂的模式有著不錯的效果,但是微課程是否對所有學科任何知識都適用呢?答案是否定的。微課程本身短小精悍,面對具有複雜邏輯知識的體系時難免遜色於大容量的普通學科教學。因此對知識結構簡單、目的性強的知識點可以適用微課程的形式,而對結構複雜、不易闡述清楚的知識則不宜採用這種形式。同樣對於理工科例題定律公式等的講解適宜採用微課程,而文經類課程因涉及領域廣泛,需要進行取捨。因此成人學生零散的學習時間與課程的大量資訊如何協調?在微課程知識“碎片化”的形式下,如何讓學生進行深度學習並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這是值得教師思考的問題。教師個人的有限能力制約著優質教學資源的研製和開發。在美國有非營利性的“可汗學院”的支援,能夠提供各學科大量優質教學資源,我國目前僅有由華東師範大學牽頭設立的仍處於起步階段的慕課聯盟,因此要使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常態化”,僅憑教師一己之力製作的微課程是顯然不夠的,亟需建設一個優質教學資源的開發共享平臺。“學生能否在業餘時間真正地學習微課程”是關係教學效果非常重要的一環。微課程加翻轉課堂的整個學習過程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其中,課前學習反思微課影片,課中提出問題、參與討論,課後總結經驗、昇華知識。這樣的學習方式對學生的自覺性有著較高的要求。如果在課前不積極觀看學習,那麼在課上練習和討論時就無法提出實質問題,完不成學習任務。經實踐發現,影響成人學生自主學習的因素很多,工學矛盾突出、學習基礎差,尤其是自我監控和調節能力較弱。我想在實踐中我們不必拘泥於課前與課中,完全可以將課前學習和課堂面對面的時間加以調整或變通,例如將一節課的時間由45分鐘調整為25分鐘,就可以為學生自主學習騰出更多的時間,使這一環節目標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