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途徑構建高效課堂論文
一、多途徑做好教學細節,構建精細化課堂
細節決定成敗,這句富有哲理的話語同樣適用於課堂。從教學細節著力,構建精細化課堂。幾十分鐘的課堂,細分下來就是一個個課堂細節。不管一堂課可以分作幾個環節來完成,每一個環節也是由一個個教學細節構成的。所以,只要做好每一個課堂教學的細節,就能形成一堂高效的精緻課堂。一般地,課堂若按三段式結構,可分為“引入、導學、總結”三個部分。以引入為例,雖然多是短短的一二分鐘,卻是極其重要的“龍頭”。匯入精當,可以將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可以引起學生無比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以水到渠成地進入重點內容的學習。所以很多教師都十分重視這個教學細節的設計,並能根據課堂情境隨機生成或調整。而課堂總結部分,很多教師就不是很用心了。在實際教學中,大多臨下課時,教師匆匆忙忙簡單小結一下,或安排學生總結,也多是隨機聽一二個學生髮言後便下課,甚至有的教師上課沒有總結,鈴聲一響就戛然而止。課堂匯入、課堂總結都很重要,要注意精心設計。當然,課堂最重要的環節是導學。導學的細節更多、更要入心。諸如教師如何提問、如何啟發、如何激趣、如何激疑、如何點撥、如何組織活動等等,這些教學細節的任何一環還可以細分成幾個小細節,處理不當,都會影響課堂效果。同時,從培養學生的角度看,更有很多細節需要重視。如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就又包括很多細節:有認真聽的習慣、科學記的習慣;思考的習慣、好問的習慣、善練的習慣;討論的習慣、交流的習慣、表達的習慣;自主學的習慣、合作學的習慣;探究的習慣、思維的習慣(發散思維的習慣、多向思維的習慣)等;這都需要在課堂中透過一些細節化的活動,有意識地引導和培養。一堂課不必面面俱到,但需要細節化累積和強化。
二、多途徑彰顯學科思想,構建內涵式課堂
蘇霍姆林斯基說:“思想好比火星:一顆火星會點燃另一顆火星。”抓住學科思想這個靈魂,教學就能化繁為簡、舉重若輕。從學科思想著力,構建內涵式課堂。從教學需要遵循的基本規律和基本原則來說,不同學科的課堂教學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共通的地方,但是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學科不同,課堂教學的內涵和外延是不相同的。比如政治課有政治課的特色,語文課有語文課的特色,數學課有數學課的特色。而決定這些學科特色的核心,就是學科思想。很多教師的課堂看似熱鬧,卻沒有多少“油水”;看以厚重,卻沒有多少“乾貨”。教師費心地講了很多,卻沒有講到重點、講清難點;學生認真地聽了很久,卻越聽越迷糊,吃力地做了很多題,卻越做越困難。問題的根源在哪裡?就在於教師的講沒有以學科思想為指導,學生的聽和做都沒有學科思想作引領。何為學科思想?就是對學科學習最具影響的學科原則和觀念,是知識背後的規律。如語文學科中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思想、數學學科中的數形結合思想、化學學科中的動態平衡思想等。在學科思想指導下,教學要重在教授學生的學科方法。學科方法是根據學科內在規律和特點提煉出來的'思維方法、研究方法與學習方法。如數學學科中的化歸法、遞推法、比較法等。有內涵的課堂,就是從學科思想再到學科方法的課堂。課堂教學要彰顯學科思想,將這些思想融入具體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組織、教學活動中,透過學生的學習活動來突出學科特色。如理化課就要重觀察和實證,重實驗和演繹推論,重比較和選擇;數學課就要重邏輯和推理,重演算和歸納,從個別到一般;語文課就要重朗讀和品析,重形象和感悟,重理解和分析,重語言和表達。抓住學科思想這根紅線,才能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思維品質的提升、學習方法的靈通,才能促進教師課堂藝術的提高、課堂智慧的增加、教學水平的增長。
三、多途徑以“動”為策略,構建動態性課堂
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要“熱鬧”。學生不能“安安靜靜”,而要“聽說讀寫”,在課堂上充分“動”起來。從“動”著力,構建動態性課堂。真正的好課堂,應該是充滿生機、富於活力的課堂。要圍繞“活動、主動、生動、互動、靈動”五個關鍵詞,透過一系列的措施,打造高效課堂。一是課堂要以活動為主。教師將教學內容分解在不同形式的課堂活動中,讓學生在朗讀、分析、探究、討論、辯論、演講、演算、實驗等各種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思維、增加能力、體驗成功。可以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活動,可以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活動,可以是學生與文字之間的活動。在活動式教學中學生參與性強,課堂注意力集中,能充分開動腦筋,啟發思維,從實踐中得到真知。二是教學要調動學生主動性。在教學的各個環節,都要關注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並透過恰當的方式,助推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只有積極、主動地參與各種學習活動,充分發揮自主性,才能過腦過心,才是真正的學習。要讓知識的掌握、能力的提升和思維的發展,透過學生的主觀努力得以實現。這樣的課堂,才是事半功倍的課堂。三是課堂要力求生動活潑。教學要結合學科特點提升課堂趣味,力避平淡枯燥。如多使用風趣幽默而又富有啟發性的語言,多使用直觀形象的教具和多媒體演示,靈活運用簡筆畫、插圖、影像資料,恰當安排表演、演講、辯論等活動,適時連結或創設生活的情境。這樣的課堂必然生動有趣,牢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學效率。四是課堂因子要充分互動。課堂應該是立體式、多向性的,由多種因子構成。從“角色”看,課堂由教師、學生、文字構成,這三者要互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生本互動,充分體現學習是一個交流、合作、對話的互動過程;從“目標”看,課堂學習有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者不是截然分開的,在教學中要有機結合,互動生成;從“內外”看,課內與課外要聯絡,課堂與生活要互動。五是追求靈動的課堂境界。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課堂上教師要有靈意,學生要有靈氣,學習活動要靈活。教學組織要自然流暢,教師點撥巧妙,學生學習輕鬆,教學情景暢情愜意,學習氣氛愉悅活躍。當然,要達到這樣的境界,需要很長時間的歷練。甚至,有的教師可能永遠也達不到,但把它作為一種追求也是必要的。另外,動態課堂的外延表現還有很多,如課堂上學生要五動:動眼、動口、動手、動心、動腦;學生要始終處於一種願動、樂動、喜動、善動的最佳學習狀態。“智者見智,仁者見仁”,如何構建高效課堂,大方之家各有論述。這個論題的研究也還將更加深入地進行下去,其狀態正如“天邊遠山,水裡浮月”:走近山邊天又遠,撥開水面月還深。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要解決好學生學和教師教之間的合理而和諧的關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著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