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圖式理論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論文

圖式理論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論文

一、圖式理論視域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最佳化

1.補充圖式,促進體驗

在學習一篇文章時,僅僅依靠之前建立的圖式可能達不到消化吸收新知識的作用,這時候教師應該幫助學生適當補充圖式,即透過列舉相關的內容,舉一反三,同化學到的知識,鞏固知識體系,促進學生對於文章的理解。例如,在學習《桃花心木》時,教師不僅應該介紹種樹人的意圖,“使桃花心木可以在土裡自己找水源,經得起自然的考驗”,還應該適當地為學生補充圖式,“如果將動物園中的動物放到大自然中,動物會不會生活得很好?”學生各抒己見。教師總結:“動物因為習慣了可以依賴的生活,所以放到自然中不能從容地面對自然的挑戰,不會生活得很好,因為自然就是一個優勝劣汰的環境。”在這兩個例子的結合下,點出文章主旨,“同樣,人也是一樣的,在不確定中生活,才能鍛鍊一顆獨立自主的心,才能經得起生活中的各種考驗。”在不同例子的協助下,學生可以更好地對知識進行消化吸收,體驗所學內容的深意,快速掌握所學知識,提高學習效率。

2.複合圖式,提高感悟

每篇文章所表示的含義並不都是淺顯易懂的,有時候一個知識點的展開是需要多個圖式共同作用的,這個時候教師應該將所有相關的知識都告知學生,使學生在消化吸收後,透過知識間的聯絡,可以把頭腦中緊密相連的內容整合,幫助學生提高對於課堂內容的感悟,促進學生在發展思維的基礎上培養創新意識。例如,李清照《夏日絕句》一文中,學習“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時,教師可以問:“同學們,誰能解釋一下這句話的意思呢?”學生:“直到現在還思念項羽,不願意渡過江東。”之後教師介紹項羽不肯苟且偷生,烏江自刎的歷史典故。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詩的內容,教師還要介紹當時南宋正處於岌岌可危,朝廷投降,諸臣逃亡的狀態。在複合這兩項圖式的基礎上,教師詢問:“作者這句話想要表述什麼內容呢?”學生深思,理解了這句話是詩人對朝廷投降的有感而發,在與項羽作對比後,表達對朝廷的不滿,以及自己的愛國情懷。所以對於這篇文章,在學習時就要整合項羽英勇就義的故事以及南宋王朝的歷史背景,對詩句進行全面的理解。教師的講授不應該僅僅限制在表層意思,還應該適當利用學生在頭腦中已經形成的圖式,巧妙地將其整理結合,以此提高學生對於文章的理解感悟。

3.選取圖式,正確理解

隨著閱讀的積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將會積累越來越多的圖式。隨著頭腦中圖式的逐漸積累,學生在理解不同文章時需要適當選擇相配的圖式背景,但是這時將很可能會出現偏差。所以,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注重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幫助學生選擇適合的圖式,即在頭腦中搜索與新知識特徵類似的相關聯的內容,達到使其正確而全面的理解文章內容的效用。例如,在學習《畫楊桃》時,教師在介紹課文時,應該偏重於“相信自己的眼睛,實事求是”的講述,選取合適的圖式,而不應新增變通,混淆思維。所以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引導或者提問時就要適當點題,提的問題不能模稜兩可,要具有準確性,幫助學生選擇圖式。教師:“同學們,誰能為大家舉一個生活中實事求是的例子呢?在這裡大家能得到什麼啟示呢?”學生討論,教師總結,“無論今後遇到什麼事情,我們都不能憑空想象,隨波逐流,而要相信事實,堅持自己。”這樣學生在與自身聯絡的過程中,理解了文章內容,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實現了學有所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選取合適的'圖式,將大大提高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效率。

4.拓展圖式,多重解讀

為了更好、更快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教師在學習一篇文章時,應該對知識進行適當拓展,也就是幫助學生將特徵相似的內容一一列出,使學生透過聯想,掌握更多的內容,以形成堅固的圖式體系,為今後的語文學習提供便利。例如,在教授習《望梅止渴》這篇文章時,在解釋“望”的含義時,教師可以適當補充其他有類似含義的字,像環顧左右的“顧”,走馬觀花的“觀”等等,然後分別解釋這些詞語,找出這些詞語的相同點與不同點,使學生的圖式基礎更加全面,對於知識的掌握程度更加到位。在教師解釋以及類比詞彙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建立更多的圖式,辯證地看待學習的內容。所以在今後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要適當地幫助學生拓展圖式,使學生可以對所學的內容進行多重解讀,為提升自身的語文閱讀素養以及知識積累奠定基礎。

二、利用圖式理論最佳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評價與反思

將圖式理論引入小學語文閱讀的課堂之中,使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過程得到最佳化,對於課後的評價與反思同樣可以起到完善的作用。教師需要依據圖式的特點、功能以及與閱讀理解的內在關係,在課後引導學生對於本節課所學到的內容以及自己在本節課中的表現做出評價,思考自身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例如,在完成《匆匆》一課的學習後,教師應該構建一個程式性的知識圖式,此圖式由文章大意、文章主旨構成,在組織學生回憶內容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在潛意識裡形成類似的圖式,使學生可以在回憶的過程中對自身的學習狀態進行評價,思考自身是否完全掌握了課堂內容,是否從中得到珍惜時間的啟示。透過構建圖式,學生還可以在今後的學習中舉一反三,將大致的結構應用到其他文章的學習中,達到掌握評價與反思思路的目的,使自身能力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