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課堂實錄
一、複習準備,做好鋪墊
1.師(出示小黑板,學生口答)
分別算出下面每個圖形前面的面積。(單位:釐米)
(附圖 {圖})
2.師:拿出你們自制的長方體和正方體,說說它們有什麼特徵?
[評:教是為了誘導學生的學,透過複習促使學生做好學習的心理準備,使其思維處於一種積極主動 、定向有序的興奮狀態之中。]
二、啟發誘導、激疑生趣
師:你們做一個長方體或正方體各用了多少平方釐米的硬紙板?應該怎樣計算?哪種演算法比較簡便?這就 是今天要學習的新知識。板書課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
[評:承前啟後,過渡自然,以疑入課,激發興趣,指明目的,新課主題鮮明。]
三、操作探索,學習新知
1.理解表面積的意義。
師:請同學們拿出自己做的長方體和正方體,分別用上、下、左、右、前、後 標明六個面。
師:什麼叫作長方體的表面積呢?請同學們觀察一下它的表面應包括那些方面?
生:(邊指邊說)長方體的表面包括有上、下、前、後、左、右六個面。
師:表是指外表,表面積是指各個面的總面積。將長方體模型紙盒沿著前面和上面的稜展開,(如下圖) ,讓學生觀察它的6個面,理解這六個面的總面積是長方體的表面積。
(附圖 {圖})
[評:表面積概念是初學內容,採用操作、圖解、演示與講解相結合的方法,有利於理解概念,形成表象 。]
師:看圖(1)說說什麼叫做長方體的表面積?
生:長方體的上、下、前、後、左、右六個面的面積叫做它的表面積。
師:(邊演示邊出示圖(2))看圖(2)說說什麼叫正方體的表面積?
生:正方體的上、下、前、後、左、右六個面的面積叫做它的表面積。
師:用一句話說什麼是長方體或正方體6個面的表面積?
生:長方體或正方體6個面的總面積叫做它們的表面積。
2.探索長方體表面的計算方法。
師:根據長方體表面積的意義,對照展開圖或自己做的長方體說說怎樣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
[評:圖1圖2的展開圖再次發揮啟發作用。]
生:先分別求出每個面的面積,再求出六個面的面積之和。
生:先求出相對兩個面的面積之和,再把三組面積相加。
生:先分別求出上面、前面、右面的面積之和,再乘以2。
師:為什麼要這樣算?
生:因為長方體有六個面,相對兩個面的面積相等。
生:如果一個長方體有兩個面是正方形,可以求出一個正方形的面積乘以2,再加上長方形面積的4倍。
師:為什麼?
生:因為如果長方體有2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那麼另外4個長方形的面積肯定相等。
師:求長方體的表面是求它六個面的總面積,長方體六個面是長方形,求長方形的面積必須知道什麼?
生:必須知道長和寬。
師:但現在這些面在長方體上,大家想一想長方體各個面的面積相當於長方體哪兩條稜的乘積。
[評:由長方形面積與長和寬的關係,引出長方體各面面積與稜的關係。由已知到未知,有助於突破教學 難點。]
3.理解長方體各面與稜的關係。
師:出示標有長、寬、高的長方體圖如下:
(附圖 {圖})
生:長方體上面的面積是用長乘以寬,下面面積也是用長乘以寬。
生:求前面或後面的面積用長乘以高
生:求左面或右面的面積是用寬乘以高。
師:(出示例1)做一個長6釐米,寬5釐米,高4釐米的長方體紙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釐米硬紙板?
師:求做一個長方體紙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釐米硬紙板實質是求什麼?
生:實質是求長方體紙盒六個面的總面積。
師:怎樣列式計算?並思考列式的根據。
學生邊討論邊列式計算,教師巡視,選擇兩種演算法,指定兩名學生上黑板板書,並口述列式計算的依據。
生:652+642+542=60+48+40=148(平方釐米)
生:(65+64+54)2=148(平方釐米)
65求出上面的面積,64求出前面的面積,54求出右面的面積,這三個面的面積加起來正好是 長方體紙盒表面積的一半,再乘以2就求出6個面的總面積。
學生口述時,教師用下面可抽動的幼燈片進行演示。
(附圖 {圖})
師:大家從長方體的.特徵和表面積的意義說明了這兩種解法的正確性,誰還能運用學過的運算定律由一種 解法匯出另一種解法?比一比哪一種演算法簡便一些?
生:(略)
4.指導學生閱讀課本。
師:今天我們學習的是課本第2426頁的內容,下面同學們看課本24頁倒數第二段,什麼叫長方體 和正方體的表面積,一起讀一讀。
例1講的是求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例2講的是求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例2大家直接在書本上計算,並總結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四、鞏固練習、深化提高
1.一個長方體長4釐米、寬3米、高2.5米,它的表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2.求下列各形體的表面積(單位:釐米)
(附圖 {圖})
[評:此題的練習,教師一系列提問,將學生思維活動引向深入。三種形體的稜長特徵,表面積計算的算 式和規律都是在教師的引導下由學生自己發現]
看稜長、想形體、算表面積。(單位:分米)(用遊戲方式進行)
長 寬 高 形體名稱 算式
4 2 3
3 2.5 1
3 3 3
2 2 5
[評:安排此項練習,既可鞏固,求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的三種情況及演算法,又可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 逆向思維能力。]
4.把下面的面積與相乘的兩條稜用直線連線起來。
(附圖 {圖})
[評:練習中採用形與數結合,定性判斷與定量判斷結合,計算與說理結合,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分析、判 斷、推理和概括的能力]。
5.思考題:
下面是一段鐵皮水槽,它的用料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
(附圖 {圖})
[總評:楊老師這節新課引入貼切而緊湊,僅用3分鐘時間。接著,楊老師圍繞教學重點(長方體和正方 體表面積概念及其計算方法)逐步展示新課內容,層次分明,自然流暢,水到渠成。
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展開圖的操作過程中,楊老師抓住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特徵及其異同點和 相互之間的位置關係,不斷髮問,使學生在一堂課的黃金時間裡一直處於興奮的心理狀態。在楊老師的啟發下 ,學生很快概括出了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概念。
在探索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計算方法時,楊老師大膽地讓學生參與發現新知的全過程,抓住難 點和關鍵,用墨如潑,不拘泥於長方形面積等於長乘寬,而重於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等於同一表面的相鄰 兩稜之積的和。從而避免了判斷誰是長,誰是寬時,所引起的困惑,特別是在變式中,怎樣辨析哪是長,哪是 寬時,所產生的迷茫。
由於楊老師教學重點突出,教學難點切中要害,關鍵之處妙手點化(將立體圖形的表面積轉化為平面圖形 的面積是關鍵。)有啟有發、遊刃有餘,所以學生髮現了長方體和正方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夠獨立地做 出例1的解答。
楊老師及時引導學生討論、評價兩種解法,指出第二種解法更優,並放映幻燈片驗證。
在動態中給學生以新奇而強烈的刺激生動的教具學具,將長方體頓時被抽象為幾何圖形、又將其一分 為二,闡明第二種解法的意義,何等痛快淋漓!空間概念滲透在從具體到抽象的教學過程之中,令人難以忘懷 !
接著趁熱打鐵,進行課堂練習,並及時反饋、評估糾正錯誤,本節課共提問45人次,齊答4次,訓練例 習題10道(含求表面積的遊戲題),絕大多數學生當堂受益,預定的教學目的落到了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