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教材

楓橋夜泊的教材理解

關於楓橋夜泊的教材理解

張繼的《楓橋夜泊》大家都很熟悉,不少同學上學前就讀過,這是一首寫景抒情的好詩。可他的《楓橋夜泊》是怎樣寫出來的,卻很少有人知曉。

張繼是我國唐代襄州(今湖北襄陽縣)人。那年秋天,他去趕考,榜上無名。於是他就買了一張船票,準備來年東山再起。船在蘇州城西楓橋碼頭停泊。他帶著滿腔的羈旅鄉愁,徹夜未眠。拂曉時,他走出船艙,看見一輪圓月即將落下,成群的烏鴉啼叫著離巢去覓食,天空中佈滿了寒霜。江邊的楓樹,漁人的燈火,好一幅美麗的霜天景象。他又往遠處看,城外的寒山寺朦朧可見,他想:昨夜聽到的鐘聲可能就是從這裡傳來的吧?於是他提起筆,即興寫了這首流傳千古的`《楓橋夜泊》。

張繼在這首詩裡用“月落”“夜半”交待了時間,用“霜滿天”交待了時令季節?,“江楓”“漁火”“寒山寺”指明瞭所見,“烏啼”“鐘聲”點明瞭所聞,“對愁眠”三個字表達了所思所感。在藝術描寫上也很有特色,先寫拂曉時的景物,再追憶昨夜的情景及夜半鐘聲。於寧靜的景物描寫,雜以對聲響的描寫,更加托出秋夜的幽靜。首句的“月落”“烏啼”與末句的“夜半”“鐘聲”遙相呼應。此外,詩中還很講求設色,把霜月的明亮和江楓、寺院的暗影交織在一起,又用漁火來烘托霜月的冷白,使人感到色彩明麗而不單調。這首詩採用倒敘的寫法,有聲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注:張繼

公元753年,天寶十二年,考中進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