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水位會變化嗎》課堂實錄
師:今天我們學什麼課?
生:自然課。
師:今天上一節科學課。聽說我們的班同學很會講故事,誰給大家講一個曹衝稱象的故事?
(生講故事)
師:曹操怕曹衝驕傲,就出了一道難題。他將曹衝引到水池邊,水池裡停了一艘船,船上裝載了許多石頭。他指著船對曹衝說,現在水池裡的水位是這樣高,假如將船上的石頭放入水中,水池的水位會有變化嗎?你們認為水位會有變化嗎?各小組討論一下。
(同學分組討論)
生:我們認為水位會升高。
師:你們怎麼想的?
生:我們學過烏鴉喝水的故事。
生:我覺得水位不會升高,因為石頭太少,不能使水位升高。
生:我認為水位不變,石頭在船上把水壓下去,但把石頭拿去,水會下降,再將石頭放入水中,水位就會恢復原樣。
生:我認為水位會升高,水會佔據空間,石頭也會佔據空間,所以把石頭放入水中水位會升高。
師:有沒有認為水位會下降的?
生:我認為水位會下降,因為石頭在船上壓的水高,把石頭放水中船就浮起來了,水位就下降了。
師:好,我們就統計一下,認為會上升的有多少人?不變呢?認為水位會下降的有幾個?
(師統計:上升25;不變3;下降2。)
師:怎樣才幹知道水位到底會不會變化?怎麼辦?
生:實驗。
師:今天在這個教室裡不可能找這麼大一個水池、一條船和一些石頭。假如在這裡研究,你打算怎麼做?
生:用一次性杯子當水池,泡沫當船,找一些小石頭。
師:可不可以用別的東西代替?我這裡有一個塑膠桶,當水池好不好?
生:行!
師:這是一個一次性的塑膠碗,當船行嗎?
生:行。
師:這是一些鉤碼,可以當?
生:石頭。
師:有了這些資料,你打算怎麼做實驗?各小組討論一下。
(同學討論)
師:怎麼設計實驗?
生:桶裡裝上水,碗當船,先在船內放入鉤碼,再拿出鉤碼放入桶裡。
生:我補充一下,在原來的水位上做記號。
生:碗要堅持平衡。
生:倒一半的水,太滿不行。
師:還有什麼問題?先放船還是先放鉤碼?
生:先放船。
生:先放鉤碼。
生:先放船,因為先放鉤碼沒掌握平衡,船會翻。
師:那曹操當時是先把船抬到岸上,裝滿石頭再放入水中的吧。
生:不能先放石頭,費人力。
生:石頭不能放多了,船會沉。
生:把船先放入水中,再一個一個放鉤碼。
師:剛才大家說要做記號,除了做記號,還有什麼方法?
生:用米尺量一下。
師:今天老師為大家準備了尺子,用尺子怎樣量?
生:看著量。
生:放桶外面量。
生:放桶裡量,因為我們以前玩氣球,把氣球放入水中變大了,尺子放入水中看得清楚一些。
師:尺子放桶裡佔據空間嗎?
生:佔據。放桶裡,水位會上升,再說水也會變化。
生:等水面平下來再量。
師:量幾次?
生:兩次。第一次先是把碗放入水裡,鉤碼放進碗裡;第二次把鉤碼放入水裡再量一次。
生:三次。沒放船是第一次。
師:也行,但我們量二次也能解決問題,那就量兩次?
生:兩次。
師:好。待會兒大家按自身的設計做實驗時,你們小組誰操作、誰記錄、誰丈量?各小組自身商量一下。在桌子下面有個紙袋和一個小碗,各小組再派一個人上來領小桶,就按你們的設計開始實驗吧。
(同學實驗,教師巡迴指導)
師:各小組把實驗情況向大家介紹一下。
(生彙報,師記錄。)
師:認真觀察一下這些資料,你們有什麼發現?各小組討論一下。
(同學討論)
生:水位下降了。
生:鉤碼放的多的組,水位低;放的少的組,水位高。
生:鉤碼在船中,水位高,鉤碼在水中水位降低了。
生:各組鉤碼數不一樣。
生:水位的高低不一樣。
師:鉤碼相同的組,水位下降一樣多嗎?
生:不一樣。
師:想想可能是什麼原因?
生:可能是水裝的不一樣多。
生:可能是丈量錯了。
生:可能是水晃動了,丈量的不準。
師:鉤碼放的多的一組和鉤碼放的少的一組,水位下降的有什麼不同?第一組放2個鉤碼,水位下降了0.7釐米,第二組8個鉤碼,水位下降了多少?
生:2.4釐米。
生:我發現鉤碼越多水位下降的越多,鉤碼越少,水位下降的`越少。
師:假如有一小組,只放了一個鉤碼,水位會下降多少?
生:1.2毫米。
師:假如老師給一個組了一個大碗,他們放入10個鉤碼,水位會下將多少?
生:2.8釐米。
生:不對,應該是3.4釐米。
師:為什麼?
生:因為8個鉤碼下降2.4釐米,10個肯定比8個下降的多。
師:看來把船上的石頭放入水池中,水位會下降,水位為什麼會下降呢?下去以後我們再研究。今天大家用科學的方法解決了一個問題。你能對自身和小組成員在這節課的學習作一個評論嗎?
生:這節課很有意義,我知道了碗中放鉤碼,把鉤碼放入水中後水位會下降。
生:我還知道做什麼事情只憑預測是不對的,必需做實驗才知測的對不對。
生:人的猜想不一定準。
生:我覺得做實驗時小組的同學要團結。
師:今天大家的表示都很好。假如我們今天碗中放的不是鉤碼,而是木塊,將木塊入水中,水位會不會變化呢?想不想研究?下去再研究,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