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水在自然界裡的迴圈》優秀教學實錄

《水在自然界裡的迴圈》優秀教學實錄

師:上節課下課時,老師曾經給同學們留了一個觀察作業:自然界裡哪些地方有水?現在誰來講一講。

評:這個作業安排得很好,可以說為這節課定下了基調。但具體來說怎樣安排要達到什麼要求?可以研究,這將在以後說到。

生:江、河、湖。

生:小溪、瀑布。

生:海洋。

生:溫泉、地下水。

生:雲中有水。

生:動植物體內有水。

生:池塘。

生:沼澤。

生:冰,南北極的冰,還有雪山。

生:露水。

生:人體排洩出的尿(同學笑)。

生:人哭的時候流的淚水。

生:口水。

生:土塘裡有水。

師:以上同學們都說對了,那麼我們生產、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水呢?

生:洗腳、洗衣服、洗菜。

生:澆花。

生:喝水、煮飯。

生:修房子,和水泥、石灰用到水。

生:消防隊滅火要用到水。

生:熬藥、造紙用。

生:洗澡、洗頭。

生:泡茶。

評:請比較一下同學在這裡的發言和討論“自然界裡哪些地方有水”時的發言,這裡顯得更實在,更貼近同學的實際,這種差異對討論的影響,在後面將可以看到。

師:大家說的內容,我歸納成8類簡要地記錄在黑板上(①生產;②建築用水;③動物體內的水;④植物體內的水;⑤江、河、湖、海中的水;⑥雪山、南北極存在的水;⑦雲中的水;⑧生活用水。)那麼這些水從哪裡來到哪兒去了呢?現在以小組為單位,每一個小組按序號討論一個問題。開始。(同學分組討論)

師:大家討論好了嗎?

生:討論好了。

師:誰先來告訴大家,你們組討論的情況?

第一組:從天上降下來的雨、雪,常年積存,匯成了溪、江、河、湖、海。小溪裡的水流動,從不同途徑流入了湖、江河中,江、河、湖中的水有的被蒸發了,還有的流入了大海。海洋中的水不時蒸發,變成了水蒸氣飛散在空氣中。

師:還有嗎?

(同學擺擺頭)

師:你們組其他同學有沒有補充?

生:江、河、湖中有的水還會滲進地裡,被植物吸收。

生:有的會成為地下水。

第二組:江、河、湖、海中的水在太陽的照射下,變成水蒸氣,飛散到空中,變成雲。假如看到積雨雲,不久就會下雨。

師:還有嗎?

生:沒有了。

師:雲就永遠停留在一個地方嗎?

生:(積極舉手)不,雲由於冷熱空氣的流動,會隨著飄動。有的會飄到溫帶,有的會飄到熱帶,還有的會飄到寒帶,但不一定它就永遠在那個地方停留,因為寒帶、溫帶與熱帶溫度各不相同,它們一般相差十幾度到幾十度,雲就這樣隨冷熱空氣飄動,有時雲裡的小水珠越聚越多就會掉下來,也就是下雨或下雪。

師:還有嗎?

生:沒有了。

師:嗯,很不錯,你的課外知識真豐富。好,我們再來聽一聽第三組討論的情況。

第三組:人們把水澆到植物根部的土壤中,水慢慢地滲入土壤中,根把一區域性水吸收,透過莖輸送到植物的葉裡,利用葉的蒸騰作用,水變成水蒸氣,透過氣孔飛散到空中。

師:水只是簡單透過植物體嗎?

生:不,水能使植物葉進行光合作用。

生:一區域性水還會變成植物的養料,又透過莖運輸到植物的每個部位,使植物生長得更快。

師:你們組還有補充嗎?

同學:(同學互相看了看)沒有了。

師:第四組誰來說一說。

第四組:動物和人喝了水以後,流到胃裡經過胃的處置,再流到小腸、大腸,再後水隨其他廢物一起排洩出來。出汗和流淚時,也會有汗水和淚水排出,排出的尿流進化糞池,經過處置,又流入江、河、湖、海里。

師:你們組其他同學?

生:有的人和動物還會直接把尿拉到地上或河流裡。(同學笑)

師:這樣的行為好不好?

生(齊):不好。

評:這兩個組的同學討論得好!可以看得出來,他們是在用自身的話,用自身已有的知識去解決問題,這就不能簡單地使用過去的知識了,就得“加工”,使它們在解決教學的問題時“會用”。同學的發展正是從這樣的訓練中實現的。其他還有些地方,都是這個課的精彩之處。

師:第五組呢?

第五組:小溪、江、河、湖……的水,大多流入海中,有的滲入土壤中,一區域性受熱直接蒸發到空中,區域性被植物吸收後從氣孔中飛出,還有的滲進地裡形成地下水,地下水有的也會流出地上,流到江、河、湖、海中。

師:還有嗎?

生:沒有了。

師:其他同學有沒有補充?(指第五組)。

生(齊):沒有了。

師:那麼,第六組討論的情況呢?

第六組:在海拔較高的雪山上存在著大量的積雪,在太陽的照射下,雪化成水,流到江、河、湖、海中;南、北極的冰,有的一直貯存在南北極,也有的化了,流到海中。

師:還有嗎?

生:(補充)雪和冰還有的直接變成水蒸氣,飛散到空中形成雲。

師:你們組其他同學有沒有不同意見?

生(齊):沒有了。

師:第七組呢?

第七組:從天空中降下來的雨滲透到地下形成地下水後,一區域性被人們取出,經過水的淨化,又由自來水管抽出,接到盆裡洗臉、洗腳後,臉上、腳上的水分蒸發掉,盆中的水又倒入下水道。

師:你們組其他同學有沒有不相同的意見?

生:煮飯時,由於加熱,也會有許多水蒸氣飛散到空中。

生:泡茶時,杯中也會有水蒸氣飛散到空中。

師:對,生活中有許多用水,都會變成水蒸氣,餘下的倒入地下水道。最後一組說一說你們討論的情況?

第八組:建築方面人們用大量的水來和水泥、石灰等,最後,在太陽的照射下,建築物曬乾了,區域性水就變成水蒸氣飛散到空中,還有一區域性滲透到土壤中和地下,形成地下水。

師:還有嗎?

生:沒有了。

師:你們組其他同學有沒有補充。

生(互相看後齊答):沒有了。

師:根據以上同學們的討論,誰來把這些水在整個自然界的變化聯絡起來說一說。

生:生活中,曬衣服時,衣服在太陽的照射下,上面的水就蒸發到空中去了;還有洗手的時候,水把手打溼了,少區域性被面板吸收了,還有的就蒸發到空中;動物從江、河、海喝了水,水從食道經過胃、小腸、大腸排出;廢水區域性流到地下,有的蒸發到空中;植物體內,根從地下吸收了水,又經過莖運輸到葉和花果裡,經過葉的蒸騰作用從葉的氣孔變成水蒸氣跑出;地下和土壤裡的水,有的被根吸收了,有的被人從井裡打起來用;江、河、湖、海的水,隨時都在蒸發,到空中變成雲,當空氣託不住時,又降下來,有的又流入江、河、湖、海;南北極的冰,有的融化成水,有的永遠積存在南北極。

師:回答得不錯。好,你請坐。誰再來說說。

生:江、河、湖、海會蒸發出許多的水蒸氣,水蒸氣散到空中,越聚越多,形成雲,雲裡的小水珠多了就會掉下來,有的掉在海洋、江、河、湖,有的滲進地裡變成地下水,地下的水被人們抽起來,拿去洗菜做飯,用完後又倒進水溝裡,水溝裡的水受熱又蒸發到空中形成雲。雲隨冷熱空氣的流動,有的會飄到溫帶、熱帶、寒帶。寒帶的雲裡的小水珠越聚越多,就會變成雪掉下來。大量的雪在太陽的照射下變成水,隨著地形凹凸不平,地球有吸引力,這些水會流到溫帶的江、河、湖、海里,又在太陽的照射下,又會變成許多的水蒸氣飛散到空中,就會變成雲。雲裡的小水珠越聚越多,就會變成雨掉下來,有的流入江、河、湖、海,有的滲入地裡,形成地下水。地下水又由於植物根的吸收,輸送到植物體內,又由於植物蒸騰,就會把水蒸騰出來,就會變成水蒸氣形成雲,由於溫度變化,雲裡的小水珠就會掉下來,有的流入江、河、湖、海里,動物喝了,由於排洩功能,排出體外,水就這樣流動下去。

評:上面這兩位同學的發言也很有意思,兩位都說得很不錯,都達到本課教學知識方面的要求,前一位從接觸到的生活現象動身,說明每個地方的水是怎麼來的,又到什麼地方去了,儘管最後沒有說結論性的話,但同樣可看出他對水在自然界迴圈的理解。後一位的發言稍籠統一些,但他們都有一個一起的特點:表述水迴圈的過程中,都要用具體事物作參照,第一位同學更明顯些,因而他“探求意義的經歷”展示得特別清楚。

師:(指投影上的畫,邊總結並加上箭頭)根據同學們的討論、回答,我們知道了江、河、湖、海、動植物體內的水,高山上的積雪和南北極的冰以和生產、生活中的用水,在太陽的照射下,都不時地蒸發,變成水蒸氣飛散到空中。飛散到空中的大量的水蒸氣由於受冷形成雲。雲隨冷熱空氣而流動,隨風飄動到地球各處的上空,最後變成雨、雪等掉下來。掉到地面上的雨水和融化了的.雪水,有的直接形成水蒸氣飛散到空中去了;有的流到江、河、湖中;有的滲進地裡成為地下水,很少區域性被植物所吸收,區域性地下水又會流出地面形成泉水或被動物飲用,或流入江、河、湖;江、河、湖又會日夜不停流到海洋。

師:根據同學們的討論研究,我們知道了自然界裡的水主要在哪些位置上變化?誰來說一說。

生:主要在天空、陸地、海洋之間變化。

師:這種迴圈變化會不會停止?

生:不會停止。

師:誰來用一個時間詞語描繪它的迴圈運動。

生:經久不息。

生:永不停息。

生:日夜不停。

師:這節課,透過同學們自身的研究和學習,知道了水就是這樣在天空、陸地和海洋之間永不停息地迴圈運動。(板書課題:水在自然界裡的迴圈)。那麼,請同學們翻到教材第70頁,“年年下雨、下雪,天空中的水為什麼降不完呢?”這個問題能不能回答?

生(齊):能回答。因為水在自然界裡永不停息地迴圈著。

師:對,這正是我們今天所研究的。(指看課題)

師:水在自然界裡是迴圈運動的,這個變化大家能不能用簡單的文字和箭頭表示呢?

生:能。

師:請大家想一想,然後每個同學分別在草稿紙上畫草圖。

(同學畫草圖,教師巡視,分別給予引導)

師:畫好了嗎?

生:畫好了。

師:好,就請兩位同學把他畫的表示到黑板上來。

(同學紛紛舉手,點兩位同學)其餘的同學將自身的設計與同組的同學交流討論,並修改完善。

師:好,現在就請大家看這兩位同學設計的圖示與自身的是否有不同之處。

生:還沒畫出土壤中的水被植物吸收。

生:地下水又會流出地面沒表示。

生:……

師:以上同學們說得都對,老師根據要求和水在自然界裡的迴圈,也設計了一個圖示,請大家看投影。(教師透過多媒體將自身設計的圖示分步打出,並講解,同學觀看)。

師:現在,同學們透過自行研究,知道了水在自然界裡的迴圈,請大家結合實際想一想,水在自然界裡的迴圈,對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有什麼關係?

生:可以發電。

生:灌溉農田。

生:給人們帶來洪災。

師:這節課就上到這裡。下課以後,請同學們考慮這麼一個問題,是什麼力量使水在自然界裡永不停息地迴圈運動?

生:(脫口而出)太陽。

師:還有沒有呢?請課後繼續考慮。好,下課。

總評:這是一節很有意思的課。

執教者的指導思想是“放開點,再放開點”,“讓同學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從實施中同學的表示來看,這個指導思想是體現得很好的。

從什麼地方放開?放開到什麼地方去?從這課來看,就是從書本上放開、從教師的懷抱裡放開,兩者缺一都不行。讓同學“自由自在”地去背課本上的結論,或者抱著同學去“探究”,不能叫“放開”,要千方百計地將同學“逼”到事實面前,“逼”到要解決的問題面前,引導他們自身動手動腦觀察事實,收集事實,整理事實,用自身的話去描述事實,概括規律,這才叫放開了。

本課正如指導者所說的,是“沒有實驗,缺少操作的課,主要是讓同學運用已有知識進行綜合分析,想象推理,從而認識自然規律的課”,這樣的課需要事實嗎?要的,這也是小同學“搞科學”和科學家不同的地方。依照前蘇聯心理學家維果茨基對思維發展水平的分類,小同學基本上只能發展到“前概念思維”水平,他們在形成概念,使用概念時,都要以具體事物作對比,本課為什麼課前要同學觀察自然界裡哪些地方有水?就是要把他們“逼”到事實面前去。把事實作為他們分析、推理的動身點,使他們必需經過“探求意義的經歷”才幹得出結論。本課注意到了這一點,但效果還不十分理想。比較第一組、第二組討論的情況,即使沒有這個“經歷”,看了書就可以說出來。我想提醒各位:假如少數同學一下子就能說出你心裡要的答案,而且“準確”、“科學”、才得“精練”,那麼你就得多個心眼,提幾個問題“逼”他們一下,看他們是背來的還是探究來的。

這類課我們過去研究不多,教者選這課作為研究課,是有眼光,有膽量的。請讀者跟我們一起來研究,以期一起提高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