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對語文教學中使用多媒體的思考
一、多媒體教學對語文教師教學觀念的挑戰
語文這一學科主要是用語言文字來進行教學的,語言文字的傳授不需要進行實驗演示,也並不抽象。有的語文教師就以此為藉口拒絕多媒體教學,認為透過聲、像來展示語言是多餘之舉。持這種觀點的教師否定了多媒體在提高教學速度和效力方面的優勢,更否定了視聽結合能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效果的這一事實。還有一類教師就是走了另一個極端,以為多媒體教學能解決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一切問題,以為聲音、影象等越多越好,為了追求形式的新穎,盲目地使用多媒體,甚至以為多媒體教學能夠取代教師的傳授和講解。
於是,放棄了對教學藝術的追求,沒有認真鑽研教材,抓不住文章的重、難點。其實,多媒體只是一種輔助教學的手段,用得好能促進教學,用得不好會適得其反,根本不能替代教學,這一點每位教師都要從思想上去認清。
我們教學的主體是人。人與人的雙向交流永遠是教學活動具有生命力的體現。無論時代怎樣的發展,“人機對話”只能是教學活動的一部分,這是由人的本質決定的,也是由人類社會的特點所決定的。更何況,設計、操縱人機對話的還是人。在人機對話式的教學中,機器是在執行人的意念,而不是取代人的意念,所以教師應樹立永遠進取的意識。
二、多媒體教學對教師教學能力的挑戰
多媒體教學技術對語文教師教學能力的挑戰是十分嚴峻的,它的出現不僅要求教師在教學能力的提高上不能掉以輕心,而且要求在教學手段上精益求精。巧借多媒體教學課件展現教師的教學能力,高質量的教學課件能有效提高教學質量。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課本里就有這樣的一篇文章《故宮博物院》。故宮是中華文化中的瑰寶。身為炎黃子孫的學生,肯定關注祖國的文化。可《故宮博物院》是一篇建築物眾多、方位詞眾多的介紹科學知識的說明文。由於文體的特徵,學生讀來覺得很枯燥,加之所講建築物太多,學生在閱讀時就沒了方位感,感覺走入了迷宮。
針對這一情形,在教學中我恰當地將抽象的文字、符號,轉化為形象、生動的畫面,把文中所講到的建築物按由北到南的遊覽順序繪製了遊覽故宮的平面解析圖,然後讓學生邊讀課文,邊把建築物的名稱一一標出。同時加上幾幅故宮的精美圖片,刺激學生的視覺,激發其學習的興趣。不僅調動學生的好奇心,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於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其實,我使用多媒體教學,是因為多媒體的特點圖文聲並茂,能向學生提供形式多樣、功能各異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動的動感畫面、悅耳動聽的音樂,能把學生帶進寬鬆愉悅的學習環境,從而為課堂教學營造一種濃厚的學習氛圍,最終撥動學生的心絃,蕩起思維的火花,讓學生以最佳的狀態投入到課文的學習中。利用多媒體教學讓一篇抽象的說明文變成了一篇直觀的說明文,大大提高了教學質量。
三、多媒體教學對傳統語文教學的挑戰
在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時候,作為語文教師應對傳統語文教學的弊端有深刻的思考和清醒的認識。只有這樣,才能設計出高質量的.多媒體課件。同時,也應該認識到,多媒體課件預設性強,影響了其應付課堂突出情況的能力。我們都知道,課堂情況是千變萬化的,因此應變能力成為教師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多媒體課件大多預先設定教學程式,教師按預定的計劃操作,有可能造成教師唱“獨角戲”的局面。
語文教學是表情達意的過程,教師的情、學生的情、作者的情三者應融為一體,始終體現語文教學的整個過程。所以整個教學既自主又合作,既自動又互動,達到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境界。而多媒體教學卻忽視師生間的交流,由課件全盤代講,用課件取代了書本,而教師則成了一名電腦操作員,忙於操作、解說,學生並沒有得到情感的體驗,思維也未得到拓展,師生間的交流顯得很蒼白。在很多時候語文教學仍需要教師親自去說、去做、去畫、去演,並留出時間讓學生思考,用提問、啟發等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拓展學生的思維。顯然“人機對話”存在的弊端十分突出。
教學手段現代化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教師在選用多媒體課件之前要本著堅持突破重點、解決難點的原則,該用則用。充分發揮學生的探究知識,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注重學生對文字的理解與體驗,將多媒體課件作為一種輔助教學的手段,真正地啟發、引導學生。在努力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下,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培養創新精神,讓語文教學始終跟著我們的資訊時代一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