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道德經讀書筆記為題的範文1500字
《道德經》九九八十一章,從”道可道,非常道”開始,至”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不爭”為止,其中除了極個別的章節中沒有出現”道”這個字眼之外,幾乎所有篇目都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到了”道”。可見”道”的概念在道家哲學中的核心地位。而這個最核心的概念就包含了相當豐富的唯物主義思想。
道家哲學典籍中”道”這個概念包含的意思,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宇宙。即指天地萬物的總和或宇宙的本原。二是規律。即大自然、人類社會及思維執行的必然性。三是方法。即完成某件事情比如治理一個國家或教化一國人民的方法。這三層意思中無不包含著樸素的唯物主義觀點。道家諸子莫不承認宇宙萬物的客觀存在性,並認識到所有的客觀存在的運動都是有規律可循的。
道家崇尚“無為之治”。道家先哲們認為一國之君應當遵循萬物執行的規律,即道,並按照道的要求去治理國家;千萬不能妄動,不能逆道而行;這樣才能政治穩固,人民安康。道家提倡“清心寡慾”。個人修身養性也必須遵循自然規律,以道養生則可以長生。 “無為”不是讓你什麼事都不作,而是勸誡人們不要違背規律胡作非為;“清心寡慾”乃是讓人們不要好高騖遠,去追求一些不切實際的東西。否則只能是白白地耗費並摧殘了生命。換用今天的話來說,不就是“按客觀規律辦事”和“一切從實際出發”麼?
《道德經》第一章的結句:“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道家常常與“玄學”並提。清華的一門公共課的名字就是《道家與玄學》。很多時候,道給人的感覺就是“玄”。
什麼是玄呢?玄就是變化。因為變化,所以玄妙、深奧。老子對宇宙的解釋是,宇宙最初是虛空的',即“無”;道的力量使得宇宙逐漸形成,但混沌一片,即所謂“道生一”;然後混沌之氣逐漸化解為陰陽二氣,此二氣又互動對流運動逐漸滋生很多存在物,即“一生二,二生三”,再到後來,各種存在組合而成天地萬物,即“三生萬物”。總括起來一句話:“無中生有”。怎麼一個無中生有呢?那是透過種種複雜的運動、變化才得以形成的。運動的觀念始終是道家哲學一個永恆的話題,貫穿於其所有的理論當中。
《道德經》第二章:”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老子很早就深刻地認識到所有事物都有自己的對立面,而且事物的對立面之間總是相輔相成或相反相成的。這不是矛盾論的原型嗎?這是相當難得的。
如果你想得到一件東西,這件東西很多人都想得到,怎麼才能使它最終落在你的手裡呢?智者的選擇是“不爭”。因為不爭,所以別人不會把你當作競爭對手,不會打你壓你。這時候,你反而最有機會得到你想得到的東西。你想名垂千古嗎?智者的回答是不想。如果一個人並不在乎名利,只是專心做他該做的一些時事,他反而能做的相當出色,自然而然地得到別人的尊敬甚至流芳百世。柔可以克剛,不爭者得。道家思想中蘊藏著深刻的辨證思維,如果你不懂得用辯證的思維去考慮,你是很難理解道家思想的。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