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橋的教學實錄

橋的教學實錄

橋是一種架空的人造通道。由上部結構、下部結構和基礎三部分組成。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橋的教學實錄,歡迎閱讀參考。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新的課文,齊讀課題。

生:(齊讀)橋。

師:大聲一點,再讀一遍。

生:橋。

師:在生活中你見過什麼樣的橋?

生:我見過立交橋、平橋和拱橋。

生:我還見過斜拉橋。

師:現代科技!——你呢?

生:我還見過我們在遊樂場玩過的吊橋。

師:非常好玩的橋,是嗎?同學們,今天我們這篇課文裡要學到的橋到底是一座什麼樣的橋?開啟課文,大聲地、自由地朗讀一遍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兩遍,想一想,課文中的橋是一座什麼樣的橋?

(學生自由朗讀)

【評】從生活中的橋,到文字中的“橋”,引發了閱讀期待!這樣的對話,師生關係更契合了,教學節律也隨著教學情境和諧地跳動了!

師:好了,(多媒體呈現)這些詞語認識嗎?誰來讀一下?

生:咆哮、獰笑、放肆、勢不可當。

師:聽出來了嗎?勢不可當(示範,把重音落在“當”的讀音上),我查了一下字典,這裡的“當”和帶提手旁的“抵擋”的“擋”意思完全一樣,但是在這裡應該念“當”,請你再讀一下。

生:勢不可當。

師:完全正確。大家一起讀。

生:(齊)勢不可當。

師:發現沒有,這些詞語在課文當中都是描寫什麼的?你說。

生:都是表現洪水的。

師:大家同意嗎?

生:(齊)同意。

師:都是描寫洪水的,咆哮的洪水,兩個字都帶有“口”字旁,推想一下,張著大嘴,這洪水像什麼?

生:像獅子。

生:像魔鬼。

生:像猛獸。

師:那猛獸發出來的巨大的聲音就是——

生:(齊)咆哮。

師:那能不能想象猛獸大聲怒吼的樣子?想象一下,然後再去讀這個詞。你來讀。

生:咆哮。

師:聰明的孩子一點就透,誰能接著往下讀。

生:咆哮、獰笑、放肆、勢不可當。

師:同學們,如果我們推想一個詞的意思,然後再想象它的畫面,就能把這個詞讀得有滋有味了。(多媒體)這組詞,能不能用剛才的語氣讀?讀一讀,自己先試一試。

生:(齊)清瘦、沙啞地喊、冷冷地說。

師:這是描寫誰的?

生:老漢。

師:誰願意來讀一讀?

生:清瘦、沙啞地喊、冷冷地說。

師:沒有感覺到“冷冷地說”,再讀。

生:冷冷地說。

師:有感覺了,你也來試試。

生:清瘦、沙啞地喊、冷冷地說。

師:很冷了,大家一起讀。

生:清瘦、沙啞地喊、冷冷地說。

師:(多媒體)這個詞認識嗎?不認識,不要緊。

生:祭奠。

師:祭奠是什麼意思?

生:就是指的是人死了,他的家人來掃墓。

師:來紀念他,是嗎?(多媒體)同學們來看這兩個字,這兩個字是“祭奠”的象形文字,古人來祭奠的時候要擺上貢品,其中有肉、有酒,大家看第一個字,“祭”字,多像一個人在伸開雙臂,捧著三塊肉,往一個桌子上放,像不像?右邊這個就是一個大酒罈子,對不對?形象不形象?

生:(齊)形象。

師:所以叫象形字,繼續往後看,隨著歲月流逝,這些字發生變化。(多媒體)金文、小篆,還有今天的楷書。你覺得中國的漢字怎麼樣?

生:中國的漢字博大精深。

生:中國的漢字變化萬千。

師:變化萬千,這是世界上最有魅力的文字。拿起筆來,在課文後面生字表格的旁邊端端正正地寫一寫這個字。這個同學的坐姿和執筆姿勢非常標準。寫字如做人,來不得半點馬虎。寫完了就坐端正,有的同學已經寫兩遍了,寫一遍就可以了。

【評】多麼紮實的字詞教學!語文素養的大廈,是由基本詞彙構成的。無論哪個年級,都要熱化詞彙教學。黨老師的字詞教學很有特點,一是把精力放在生字的 “生”上,如突出“勢不可當”中“當”的讀音,教學生不會的或容易唸錯的;二是注意開發識字規律,如“咆哮”、“祭奠”的教學,透過文字追尋到它的“根” 及“根”的延伸;三是擴大認知單元,以詞語組塊的形式出現,一組寫環境的,一組寫老漢的,這些詞語與課文內容有機聯絡在一起。從學生表現看,學生從對語詞沒有感覺,到有感覺,到還原詞語的形象、情感、分量,課堂的學習生態發生著積極的變化。

師:那課文中是誰祭奠誰?

生:是一個老太太祭奠她的丈夫和她的兒子。

師:她的丈夫就是課文當中的?

生:(齊)老漢。

師:老漢的身份是?

生:黨支部書記。

師:我們稱他為老支書,可以嗎?她還祭奠誰?

生:(齊)她的兒子。

師:也就是課文當中的?

生:(齊)小夥子。

師:那課文當中除了寫到了老支書、小夥子,還寫到了哪些人?

生:鄉親們!

師:(板書)同學們,一場洪水來臨之後,在這唯一可以透過的橋面前,鄉親們、老支書、小夥子各是怎樣的表現?誰能用自己的話概括一下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生:這篇課文寫了,在一個鄉村,突然爆發了洪水,老支書讓鄉親們趕快逃脫,他非要他的兒子那個小夥子跟在後面。

師:最後?

生:最後老支書和小夥子都犧牲了。

師:她說了這件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如果再加上時間、地點是不是更完整,接著說,能不能加上?什麼時間?

生:是在黎明的時候。

師:發生在一個?那是一個?

生:村莊裡。

師:小村莊。坐下,同學們,概括能力的提高就來源於不斷地練習。記住了嗎?

【評】這一板塊由“祭奠”一詞引發教學波瀾,先由這個詞牽引出人物,之後聚焦在一個問題上:在恣肆的洪水面前,面對唯一透過的橋,老支書、小夥子、鄉親們各自表現是怎樣的?這個問題的落點又回到“橋”上。“橋”作為線索,點染環境,聚焦人物,推動情節。黨老師提出的這個問題,可謂“教學眼睛”。這篇課文是小說,小說最動人、最有力量的是情節。但從學生的發言來看,學生對文字還有些“隔”,活動沒有充分展開,應讓學生先說說老支書、小夥子、鄉親們的表現,最後再用“自己的話概括一下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師:這些人的命運都與座橋緊緊聯絡在了一起。課文中說,這是一座怎樣的橋?最後一個男生。

生:窄窄的橋。

生:這是用血肉築成的橋。

師:能不能聯絡上文看一下,這是一座怎樣的橋?

生:這是一座挽救人們生命的橋。

師: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生:老漢沙啞的.喊話:“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後邊。”

師:還可以從哪裡看出是一個救命的橋?

生:還可以從本文的第四自然段看出,“東面西面沒有路,只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橋”,這是一條通往可以讓自己活下去的路。

師:這是一個救命的橋,但是同學們,一百多號人哪,驚慌失措的人們如果一起湧向這座窄窄的木橋,後果,怎樣?

生:木橋肯定就塌陷了。

生:木橋頃刻間就會斷裂。

生:木橋肯定容不下那麼多人。

師:那就不是救命的橋。那就成了?

生:通往死亡之路的橋。

生:斷橋。

師:奪命的橋,斷橋,通往死亡之路的橋。但最後鄉親們都得救了對嗎?是誰創造了這個奇蹟?

【評】緊扣“橋”還原語境,為老漢的出場“蓄勢”。

生:(齊)老支書。現在就請你拿起筆來默讀課文的第七自然段到最後。用不同的符號劃出表現老支書語言、動作、神態的詞語或者句子。認真地讀一讀,靜靜地想一想,你從中讀懂了什麼?

師:圈圈劃劃專心批註的樣子是最美的,也要注意速度。你劃的哪裡?

生:請大家看十五小節:“老漢突然劈手從隊伍裡揪出一個小夥子,罵道:‘你還算個黨員嗎?排到後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讀完全文,我們知道這個小夥子是老支書的兒子,他對自己的兒子像豹子一樣,可以看出,他愛他的兒子,更愛他的鄉親們。

生:我從二十小節,“老漢吼道:‘少廢話,快走。’”他用力把小夥子推上木橋。我從“推”字看出,其實他也很愛他自己的兒子,他寧願自己被洪水吞沒也不願意自己的兒子也被吞沒。

師:兩個同學找到了兩個動作,一個是“揪”,一個是“推”,這一“揪”一“推”之間,你體會到了什麼?

生:從這一“揪”一“推”我感受到了他對人民的愛和他對兒子的愛。

生:他是村黨支部書記,他應該保護全村莊人的安全,因為他的兒子也是黨員,也應該承擔責任,所以他把他兒子揪出來。

師:那一“推”呢?

生:一“推”表現了他對他兒子的愛,因為他希望讓他的兒子後一代活下來。

師:他也是深深地愛著自己的兒子,請坐。同學們找到了動作,有沒有劃到語言的?

生:大家請看第十小節,老漢的最後一句話是,“黨員排在後邊。”

師:你把這三句話完整地讀一遍好嗎?

生:老漢沙啞的喊話:“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後邊!”這位人們都擁戴的老漢,在如此關鍵的時刻,把人民放在第一位,把黨員放在最後,因為黨員是為人民服務,他不愧是一個讓人民擁戴的老漢。

師:先告訴大家橋窄,是要告訴大家過橋排成一隊的——

生:(齊)原因。

師:又告訴大家要排成一隊不要擠,這是告訴大家——

生:(齊)怎麼過橋!

師:最後提出了一個特殊的要求——

生:(齊)黨員排在後邊!

師:在危難面前,把人民群眾放在了前面,對不對?同學們再看這句話,仔細地看,看看它和其它的句子有什麼不同嗎?你說。

生:我發現這一句話裡有三個感嘆號。

生:三個感嘆號說明老漢非常愛群眾,要不然語氣怎麼會這麼強烈呢?

師:那你讀一讀。

生: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後邊!

師:多麼關心群眾啊,還能體會出老漢什麼心情?

生:我能感覺到他十分著急,而且十分愛群眾。

師:那請你著急地讀出來。

生: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後邊!

師:洪水就來了!誰能再急一點?

生: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後邊!

師:再看看這三句話,你還發現了什麼?

生:我還發現這句話的每一句話文字特別地少。

師:很短,是嗎?說一下,為什麼如此短?

生:因為老支書想讓群眾更好地脫離洪水,更快地脫離洪水,所以沒有說很多句話,只是說很簡短的話,讓鄉親們都很快地能脫離洪水。

師:你發現了別人沒有發現的,讀懂了別人沒有讀懂的,掌聲送給她。在那樣的情況下,還容得去多說一句廢話嗎?斬釘截鐵,讀。

生: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後邊!

師:鎮定自若,讀。

生: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後邊!

師:不容商量,讀。

生: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後邊!

師:大家一起讀。

生:(齊)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後邊!

【評】這一板塊是文字細讀。文字細讀不是文字碎讀,也不是文字深讀。黨老師從文字詞句出發,刪繁就簡,緊緊抓住老漢的外表,透過外表指向人物的心靈。這裡重點抓住三個細節,一“揪”一“推”以及老漢的一句話,這是進入文字的情感密碼。對老漢的話的品味,沒有停在表層上,而是引導學生關注語言形式:“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後邊!”學生髮現句子用感嘆號、話語簡潔、使用排比等特點,“言”和“意”真正統一在一起。正是因為體味到位,學生讀出了不同的感覺:斬釘截鐵的語氣,鎮定自若的語氣,不容商量的語氣……這是基於語言的個性感悟。薩特說:“閱讀是一種被引導的創造。”黨老師的教學生動地詮釋了這樣的理念。

師:同學們,我們抓住了人物的語言、動作,就能夠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就能夠體會到老支書的心情,對不對?這是一種很好地寫作文的方法,大家以後寫作文的時候可以用上,記住了嗎?老支書把小夥子用力地推上了木橋,可是,那座橋卻“轟”的一聲塌了。洪水淹沒了那座窄窄的橋,(多媒體音樂)洪水也把小夥子吞沒了,也把老支書吞沒了。同學們,端起課本來,看到課文的最後幾段,“五天以後,洪水退了。一個老太太,被人攙扶著,”你來接著讀。

生:來這裡祭奠。她來祭奠兩個人。她丈夫和她兒子。

師:她來祭奠兩個人。

生:她丈夫和她兒子。

師:她來祭奠兩個人。

生:她丈夫和她兒子。

師:老人家跪在泥濘的地上,她早已苦幹了眼淚,她失去了世界上她最親的人,她的丈夫和她的兒子。那位老漢,那位老支書,我們甚至都不知道他的名他的姓,他留在我們記憶裡的只是他清瘦的臉龐,還有他在這場洪水當中的語言、動作,那就讓我們再來回味一下,(多媒體)在災難來臨的時候,他是一位鎮定自若的共產黨員,讀。

生:(齊)老漢清瘦的臉上流著雨水,他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們,像一座山。

師:一座山吶,鄉親們的靠山啊。再讀。

生:(齊)老漢清瘦的臉上流著雨水,他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們,像一座山。

師:在這危急的時刻,他又是一位果斷的老支書。讀。(多媒體)

生:(齊)老漢沙啞的喊話:“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後邊!”

師:“沙啞的喊話”,再讀。

生: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後邊!

師:他同時也是一位深深愛著自己兒子的老父親,讀。(多媒體)

生:(齊)老漢吼道:“少廢話,快走。”他用力把小夥子推上木橋。

師:一座窄窄的木橋消失了,可是一個老人一個共產黨員卻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裡架起了一座永遠的生命的——起立。

生:(齊、起立)橋!

師:下課!

生:謝謝客人老師,客人老師再見。

【評】課的結尾又從“祭奠”引發情感,一詠三嘆。描寫老村支書的語句漸次出現,學生在頭腦中進行“意象疊加”,文字語言的力量、老漢的人格力量、同學們有感情朗讀的力量,融匯成一曲生命之歌。課,上到這兒,“橋”的內涵昇華了,人物的形象立在頭腦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