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文言文學弈的教學實錄
教學要求:
1.學生透過教師引導、小組自主合作,能根據課後註釋疏通全文,瞭解故事內容,並用自己的話講講。
2.學生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做到正確、節奏停頓得當、抑揚頓挫,從反覆誦讀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語言現象。
3.學生能從課文中體會到做事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學重點: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熟讀成誦。
教學難點:學生根據註釋讀懂課文內容,並用自己的話講講。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用具: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熱身
師:孩子們,今天是我們六一班值得驕傲的日子。因為上天為我們安排了一段40分鐘的時間,(點選課件:天時)讓我們有機會站在群力小學這方最敞亮的舞臺上,向全區的老師們做學習方面的彙報和展示。這份機緣,我們師生都得珍惜。可老師心裡又有些擔心,因為這節課上課的地點不是很有利。(課件出示:地利)它不是在我們自己班的教室,這個環境我們都很陌生,在陌生的地方上公開課大家會不知不覺的生出侷促的心理,如果我不小心再把課講得沉悶了,那同學們很容易高高掛起,在課堂上來個沉默是金了。古語有云:“天時不如地利,”(課件出示:天時不如地利)我們佔了天時可惜沒有地利,所以我擔心,誰能為我排解一下呢?
生:老師,還有“人和”啊,我們有“人和”就行了。
師:大家跟我真是心有靈犀啊!想起它的下半句我真就豁然開朗了,誰來說它的後半句?
生:“地利不如人和”
師:說得好,“地利不如人和”。人和至關重要,只要我們師生齊心合力,就什麼困難都能克服,只要我們師生上下同心就一定能創造屬於這節課的無窮無盡的精彩。所有的外界因素都不是問題,大家說對不對?(對)那咱們一起來讀一下這句話。
生:齊讀
二、交流孟子資料
師:這句話真厲害,讀完了這句話大家看來比剛才更自信了。而老師前一分鐘還忐忑的心,轉瞬間也雲淡風清了。這麼有哲理的話是誰說的?
生:孟子
師:答對了,誰聽說過孟子,怎麼聽說的。
生:學生介紹
師:(課件補充出示)孟子名軻,字子輿,戰國中期鄒國人,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繼孔子之後的儒學大師,被尊稱為“亞聖”。後世將他和孔子合稱為“孔孟。孟子和他的弟子合著了《孟子》,全書共有七篇,分別是《梁惠王》《公孫丑》《滕文公》《離婁》《萬章》《告子》《盡心》”
師:其實我們五年級的時候就積累過《孟子.告子》中的一句話,誰還記得?
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師:孟子生活的年代雖然離我們很遙遠,但是關於孟子的一些典故我們卻是耳熟能詳的。比如孟子小時候,母親非常疼愛他,曾經為了替孟子找一個舒適的學習環境而三次搬家,這就是我們熟知的三字經中的一句——
生:“昔孟母,擇鄰處”。師順勢課件出示此句
師:還有,孟子小時候很貪玩,有一次逃學回家,孟母便剪斷織機上上未織完的布,以此來告誡孟子學習要持之以恆,半途而廢就會像那匹布般變成一團廢物。這個故事後來就演變成了————
生:“子不學,斷機杼”。師順勢課件出示此句
師:這樣看來,我們同學對孟子的瞭解還真不少。我們一起來讀一下這幾句話。
生:齊讀這四句: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昔孟母,擇鄰處”
“子不學,斷機杼”
三、介紹文言文知識
師:讀著讀著,不知大家發現沒有,這句話不是用我們平時說的語言寫成的?我們叫它?
生:文言文。
生:也叫古文。
師:說得好。文言文,也叫古文。文言”,即書面語言,“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書面語言寫成的文章”。“與文言文”相對的是白話文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頭語言寫成的文章”。在我國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頭語言及用書面語言來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問某人是否吃飯了,用口頭語言表述,是“吃飯了嗎?”,而用書而語言進行表述,就是“飯否?”。“飯否”就是文言文。比較一下“飯否?”和“你吃飯了沒有?”你覺得文言文有什麼特點?
生:簡單。
師:概括得好,它的確可以用很少的文字表達相當豐富的內容。文言文很精彩。這是無庸質疑的。這麼精彩的語言為什麼今天不用了?
生:讀起來很難懂,不方便交流。
師:文言文的確生澀難懂,可是你要知道,白話文是從五四運動之後,也就是1919年以後才開始大力倡導的,中國三千多年的有文字記載的文化與歷史,都是用文言文記載的,用文言文寫成的經典名著不知要比白話文的多多少!所以你說我們現代人學習文言文有沒有用?
生:有用,能讓我們看懂古書。
師:不但能幫助我們瞭解歷史,讀懂更多的書,而且可以讓我們明白更多的道理。四、新課講授
師: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文言文同樣出自孟子.告子篇中的《學弈》,板書課題,齊讀課題。知道題目的意思嗎?
生:知道,就是學下棋,下圍棋。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
生:看註釋
師:對,看註釋是幫我們學懂古文的一種好方法。誰能單講這個弈字(生答),漢字中有一個字和弈字特別象,誰知道這個字?
生:老師,奕,神采奕奕的奕
師:知道“神采奕奕”是什麼意思嗎?
生:就是精神飽滿的意思
師:說得好,就象現在大家上課的精神狀態一樣,下面就讓我們保持神采奕奕的精神狀態來繼續我們的學習。題目的意思弄明白了,誰願意給大家把文章讀一讀(指讀課文,採訪:說說你第一次讀文言文的感受?)
師:你們感覺他讀得怎麼樣?(生評)再指讀
師:大家的熱情感染了我,能不能也給我一個機會,我也想試一下。你們注意聽我讀的有什麼特點。(教師範讀)
生:老師讀得很慢
生:老師那句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讀得很有古文的味道
生:老師讀得很有韻味,有氣質。
師:還誇我有氣質,真好,謝謝你。
師:我們來總結一下,讀文言文第一要讀得慢一些,第二,要注意句中的停頓。這樣才能讀出韻味,多讀是我們學習文言文的又一種方法。
師:按照我們剛才悟出的讀文言文的方法,你在下面也試一試。(生自由讀)
師:看來大家讀得挺起勁兒,誰找到感覺了?個別讀
師:還誰想讀,好,現在同桌之間,女生先讀給男生聽,男生再讀給女生聽(生讀)
師:男生女生誰讀得好?學生爭說
師:孰好孰差,口說無憑,我們拭目心待,男生女生各找一個代表賽讀。
師:女生的清脆,男生的厚重,個有千秋,咱們綜合一下吧,齊讀。
師:還有想讀的同學嗎?別急,等理解了課文的內容以後,你們會讀得更好,到時那時,我們再來比一比
師:現在我給大家五分鐘時間,請同學們先對照文中註釋,把你不理解的字或詞弄清楚意思,然後再試著把字和詞連成句子說說意思。最後再把句子連成篇說說整篇文章的意思;同桌之間互相說。有不懂的記下來。我們一起處理。
生:自由學習,小組學習。
師:大家剛才學得怎麼樣?看來學得胸有成竹了,我來考幾個問題。透過剛才的學習,誰來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生:課文講的是弈秋教導兩個人學下圍棋的事。
師:那我來問你,弈秋,是何許人也?
生: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所以我認為弈秋是全國最擅長下圍棋的人。
師:你從哪個詞看出弈秋是全國下圍棋最厲害的?
生:通國,是全國的意思,我認為他一定是經過各類比賽才脫穎而出的。
師:相當於全國的圍棋冠軍啊,多麼受人尊敬啊!該怎麼讀呢?
生:要帶著敬佩。
師:指導朗讀,讀出感情。
師:能背嗎?(能!)你看古文並不難懂吧!
師:就是這樣(課件出示)
把意思、語氣結合起來
把自悟、自得結合起來
熟讀成誦──就這樣讀古文。
知道了嗎?
師:課文裡的人讓弈秋幹什麼?(教兩個下圍棋)弈秋的棋藝是這樣的.高超,那麼跟他學下棋會學得怎麼樣呢?
生:名師出高徒。
師:是啊,我們來看一下他這兩個高徒的上課表現怎麼樣?這句比較長,比較難,請大家用線分別畫出兩個人上課表現的句子,一個一個的說說。同桌之間互相合作,一人讀一個小分句,並解釋一個小分句。一人讀句子,一人解釋這句。
生:一人讀,一人解釋,合作學習。
師:我們先來說第一個人
生: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其中一個人聽課的時候專心致志,只聽弈秋師傅的教導。
師:能不能說一下“惟”的意思?
生:只
師:你很聰明,巧妙的調換了一個詞的位置,就把這句話的意思解釋通了。課件演示:惟弈秋之為聽一句的語言現象。告訴學生以後會進一步進行學習。
師:再來說說第二個人
生:先讀,後解釋
師:你覺得這一句中,哪些詞要提醒大家注意的?生答。你注意到一人雖聽之中的之,和思援弓繳而射之中的之是一個意思嗎?
生:不是,一人雖聽之中的之是弈秋的教導,而思援弓繳而射之中的之是指第二個人。
生:老師,不對,思援弓繳而射之中的之是指鴻鵠,不是,是天鵝。
師:那它們和通國之善弈者也中的之一樣嗎?
生:不一樣,那個之是“的”的意思
師:你看看這個之,神行百變啊,一會出現在句中,一會出現在句尾,不同的位置,甚至一句話中,意思都不一樣,接下來的學習中你還要關注它,它還會發生變化。
師:大家把一、二兩句連起來讀讀。指導讀,背。
師:現在為止,弈秋的兩個學生各是怎麼學習的弄清了吧?能不能用兩個成語分別來概括一下兩個人的上課表現。
生:其一人全神貫注其一人心不在焉
其一人聚精會神其一人三心二意、
其一人目不轉睛其一人心猿意馬、
其一人一絲不苟其一人東張西望、
……
師:猜一猜,這樣學習的兩個人,他們的學習結果會一樣嗎?(不會)孟子對這件事又是怎麼認為的呢?學習文章最後三句話,你讀懂了哪一句就來說哪一句。
生: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學生解釋,教師隨機指導生字“俱、矣、曰”
師:“雖與之”的“之”解釋是指前一個人。
“弗若之”的“之”書上沒有註釋,怎麼解釋呢?
生:也是代指前一個人
師:又是這個之字,它又有變化了,我們這回來總結一下(課件出示)這是在這篇文章中所有出現之字的句子,你看它有時表示人,有時表示事,有進表示物,還有時是特殊用法,這在文言文中是一種特殊的語言現象,大家今後學習古文的時候要多留心這樣的字,比如這篇文章中還有幾個多次出現的字,你發現了嗎?
生:有“為、其、與”
師:有進步。誰再來說
生:為是其智弗若與?並解釋
師:你解釋得很好,我們來做一個大膽的嘗試:“說的是他的智力不如前一個人嗎?”為了使語言精練,作者在“弗若”和“與”之間進行了省略,你能補充嗎,把意思說完整?課件出示:為是其智弗若……與?
生:可以填“之”
師:(相機標新增)老師太激動了,我再來問一下,你知道你填的這個之是什麼意思嗎?
生:前一個人。(掌聲)
師:太棒了!!!你不光了解了之的用法,而且還能學以致用,將來一定可以寫文言文了。
師:作者認為是不是智力的問題?
生:曰:非然也。學生解釋。
師:你們同意這個觀點嗎?(同意)大家都很聰明,我們和孟子的觀點是一樣的。不是後一個人的智力不如前一個人啊,那麼是什麼原因“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呢?
生:因為後一個人沒能做到專心致志地學習。
師:對了,學習應專心致志。(板書:專心致志)
師:三句話連起來讀,讀出感情,能背的就背。(讀出反問的語氣和回答時肯定的語氣)
師:再給大家一個更大的挑戰,用自己的話說說全文。生串講
師:誰能背誦全文,能背的一起來背。生看圖背全文
師:學得不錯,今天我們學得好,也是專心致志的結果啊!
五、學文明理:
師:學史可以明智,精彩的學弈,就象一面鏡子,它故事裡折射出的每一個角色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除了專心致志以外,你還從哪個角色,哪個角度有所感悟和收穫呢?今天課上我們就來召開一個《學弈》經驗總結會。今天的總結會上,我們還榮幸的請來了全國圍棋冠軍弈秋師傅、弈秋師傅的大徒弟、二徒弟和眾多的學者嘉賓。大家表示歡迎。(生疑惑鼓掌)
師:弈秋在哪兒啊?就在你們中間啊,大家可以選擇一個角色。弈秋,或是大徒弟,或是二徒弟,或者是孟子,以他們的身份來說些什麼,也可以作為嘉賓聯絡實際說說。
生:我是弈秋,透過這第一次教學,我知道了,不光在課堂上要教他們下棋,還要注意他們聽課的效果,如果我能及時的發現二徒弟的情況,可能他就不會溜號了。
生:我是大徒弟,我認為上課注意聽講是我的本份,只有這樣才能學到弈秋師傅身上的真本領,大家可千萬別學我那個小師弟啊。
生:我是二徒弟,上課不注意聽講是我不對,可是我根本就不喜歡學圍棋,為什麼偏要我學下棋啊?
師:是啊,不喜歡又怎麼能專心致志的學啊?
生:不管喜歡不喜歡,做事就得專心致志。
師:孩子們,想一想,和弈秋師傅這樣的圍棋一流高手學習,機會多麼難得啊,如果好好把握,堅持到底,說不定在圍棋上有大成就,這一開始的投入有多麼重要啊,是不是?是
生:……
生:我也覺得是態度決定一切!
師:是啊,態度決定一切,連《學弈》這篇課文的作者孟子都這樣說(課件出示:)“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這句話你讀懂了嗎?
生:不專心,就沒有收穫。
師:是啊,不專心一無所得,反過來說,專心則得,小專小得,大專大得,恆專則可成大器。孩子們,這節課我們專心致志的學習了課文《學弈》,明白了許多道理,希望同學們以後能做事能一直這樣專心,取得更大的成功。謝謝孩子們,下課!
七、板書設計:
24
學弈
專心致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