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物聯網期末複習資料

物聯網期末複習資料

1. 物聯網的核心是“物物互聯、協同感知”。

2. “物聯網”被稱為繼計算機、網際網路之後,世界資訊產業的第三次浪潮。

3. 物聯網包括感知層、網路層和應用層三個層次。

4. 物聯網體系結構架構原則:多樣性、時空性、互聯性、擴充套件性、

安全性、健壯性。

5. 物聯網的自主體系由資料面、知識面、控制面各管理面組成。其自主特徵是由STP/SP 協議棧和智慧層取代了傳統的TCP/IP協議棧。

6. 物聯網設計原則:1)實用性和先進性原則2)安全性原則3)標準化、開放性和可擴充套件性原則4)可靠性與可用性原則 設計步驟:1)使用者需求調查與分析2)網路系統初步設計3)物聯網系統詳細設計4)使用者和應用系統設計5)系統測試和試執行

7.射頻識別是非接觸式的自動識別技術中的,它利用射頻訊號及其空間耦合的傳輸特性實現對靜止或移動物品的自動識別。

8.一個簡單的RFID由閱讀器、應答器和電子標籤組成。

9.根據標籤的供電形式可將電子標籤分為有源式電子標籤、無源式電子標籤、半有源式電子標籤。根據標籤的工作方式分類:主動式、被動式、半主動式。

10.RFID系統由哪幾部分組成?各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什麼? 電子標籤由天線和專用晶片組成。

閱讀器(讀寫器)透過天線與RFID電子標籤進行無線通訊,可以實現對標籤識別碼和內 存資料的讀出或寫入操作。 天線:在標籤和讀取器間傳遞射頻訊號。 計算機系統:完成各種基於RFID的應用。

11.RFID的軟體組成:邊沿介面系統、RFID中介軟體、企業應用介面、應用軟體。

12.RFID系統分為:電感耦合系統和電磁反向散射耦合系統。

13.感測器組成:敏感元件、轉換元件、變換電路。

14.感測器主要發展趨勢:將採用系列高新技術設計開發新型感測器、微型化與微功耗、整合化與多功能化、智慧化、數字化、網路化。

15.三網融合包括:電信網、廣播電視網、網際網路

16.感測網基本功能:協作地感知、採集、處理、釋出感知資訊。

17.無線感測網有感測器,感知物件和觀察者三個要素構成。

18.感測器節點由4部分組成:負責感知模組、資料處理和儲存模組、無線通訊模組、節點供電的電源供給模組。

19.感測器網路通常包括感測器節點,匯聚節點和管理節點

20.無線感測器網路的特點:大規模網路;自組織網路;動態性網路;能量極其有限的`網路;與應用相關的網路;以資料為中心的網路。

它與現有無線網路的區別:無線感測器網路與傳統資料網路有著不同的技術要求,前者以資料處理為中心,而後者以傳輸資料為目的。傳統網路把所有和功能相關的處理都放在網路的終端系統上,中間節點僅僅負責資料分組的轉發;對於WSNs 的每個Sensor Node 既要感知事件、收發和轉發資訊,還要能夠處理資訊。 21.感測網拓撲結構:平面網路結構、分級網路結構、混合網路結構、Mesh網路結構。

22.感測網協議體系結構由3部分組成:網路通訊協議模組、感測網管理模組、應用支撐服務模組。

23.感測網的關鍵技術:

(1)網路通訊協議及功率控制:感測網協議負責使各個獨立的節點形成一個多跳的資料傳輸網路,目前重點是網路層協議和資料鏈路層協議。

(2)網路拓撲控制:透過拓撲控制自動生成良好的網路拓撲結構,能夠提高路由協議和MAC協議的效率。

(3)網路安全技術:包括機密性、點到點的訊息認證、完整性鑑別、新鮮性、認證廣播和安全管理。

(4)時間同步技術:三種RBS(基於接收者-接收者的時鐘同步) 、TINY/MINI-SYNC(簡單的輕量級同步機制)、TPSN(採用層次結構實現整個網路節點的同步機制)

(5)定位技術:必須滿足自組織、健壯性、能量高效、分散式計算等要求。

(6)資料融合管理。能夠節省能量、提高資訊準確度,但以犧牲延遲和魯棒性為代價。

(7)嵌入式系統操作。在這作業系統下,多個應用可以併發地使用系統的有限資源。

24.在物聯網的拓撲控制技術中,主要包括功率控制和拓撲生成兩個方面。

25.M2M是指機器與機器之間的通訊。

26.ZigBee:一種新興的近距離、低速率、低功耗的雙向無線通訊技術,也是ZigBee聯盟所主導的感測網技術標準。

27.藍芽系統是由天線單元、鏈路控制單元、鏈路管理單元、軟體功能四個單元組成。 28.資料融合的基本原理:

(1)多個不同型別的感測器採集觀測目標資料。

(2)對感測器的輸出資料進行提取特徵、提取代表觀測資料的特徵向量。

(3)對特徵向量進行模式識別處理,完成各感測器關於目標的說明。

(4)將各感測器關於目標的說明資料按同一目標進行分組,即關聯。

(5)利用融合演算法將每一目標的各感測器資料進行合成,得到該目標的一致性解釋與描述。

29.資訊融合級別分為三級:畫素級融合、特徵級融合、決策級融合

30.雲計算是一種計算模式,它可以把IT資源、資料和應用以服務的方式透過網路提供給使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