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課文《可親可敬的家鄉人》教學反思

課文《可親可敬的家鄉人》教學反思

《可親可敬的家鄉人》是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品德與社會最後一課,由於教學內容有很大的拓展空間,因此,我在課前、課堂上以及課後都預留了拓展內容。

一、課前資料收集、整理以及調查表的使用。

透過研究教材內容以及本地人文歷史和社會發展後,我把學生分成四個小組,他們分別作以下資料的收集整理:南區歷史名人、家鄉(南區)變化、企業、企業家故事、調查表整理等。因為方向非常明確,所以學生蒐集的資料都是很豐富的,就是在整理和篩選資料的過程中仍需老師的進一步指導。

二、課堂上拓展資料的使用

課堂上拓展資料可分為教師部分和學生部分,教師準備的資料主要包括了《情繫竹秀園》和《新南區》,以及根據課堂推進的PPT,而學生準備的.就是課前要求蒐集整理的資料。因為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所以儘管兩個影片都非常好,我還是截取了其中的一段作為教學輔助,學生對於影片內容是非常感興趣的,所以這樣的片段擷取對他們的學習興趣還是有一定的影響,因此,我在課後讓學生觀看完整的影片,從而彌補了課堂的不足。

而PPT的使用能使課堂各環節條理清晰,對學生的學習有一定的指引作用。學生的拓展資料展示就顯得時間不足,每個小組的展示時間大概兩三分鐘,也大大削弱了資料本身的作用,使得學生對歷史名人、家鄉變化、企業、企業家故事以及採訪情況瞭解不夠。為了彌補這個課堂漏洞,我讓學生課後在教室裡做了一期《可親可敬的家鄉人》牆報,分類挑選出值得閱讀的資料張貼出來,使資料得到最大化的使用。

三、課後預留空白

作為最後的“我為家鄉畫藍圖”一個環節,課堂上匆匆完成未必使佳品,我讓學生課後繼續完成,並可以和家人一起商量,使學生的學習興趣繼續延伸下去,並且把課堂的學習延伸到生活當中。

當然,每個課堂都是有缺憾的。本節課在學生對文字的閱讀和交流中,教師應放手讓學生自主交流學習、自主體會,那麼課堂將會體現出更靈動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