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到哪裡去了小學三年級課文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質。
2、透過觀察砂糖、高錳酸鉀等物品在水中的溶解過程,知道什麼叫“溶解現象”。
3、養成實驗中仔細、耐心觀察的習慣。
教學準備:
學生每小組一份:燒杯4只,玻璃棒4支;砂糖、高錳酸鉀、砂子、粉筆、食鹽、麵粉、味精和五香粉各一小包;方糖一塊。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板書課題。
二、研究“溶解現象”。
1、觀察現象,提出問題。
(1)觀察砂糖是什麼樣子的?
(2)觀察砂糖在水中的變化情況,把砂糖放入水中,漸漸地砂糖的小顆粒就不見了。(當學生使用各種感官時,提醒學生:當你不知道是什麼物質時,千萬不要去嘗!)
(3)根據現象提出問題:砂糖在水中發生了什麼變化?
2、對問題作出推測(估計學生有以下幾種說法)。
(1)化了;
(2)到水裡去了;
(3)變得很小了,到水裡去了;
(4)變得很小很小,分散到水裡去了。
3、設計實驗:學生仍然會設計用砂糖放入水裡觀察;教師建議改用高錳酸鉀代替砂糖進行實驗。
4、實驗操作:把一小顆的高錳酸鉀晶體輕輕地放入一杯水中,不要攪拌,靜靜地觀察一分鐘,觀察發生了什麼變化?大約一分鐘後,將會看見水中高錳酸鉀顆粒的周圍有紫紅色的像雲霧一樣的物體向外擴散;這時再輕輕地攪動一下,就可以看見紫紅色的雲霧向水的四面八方擴散開去,最後,這一杯水全部變成了均勻的'紫紅色。
5、得出結論:高錳酸鉀的顆粒在水中變得很小很小,並且均勻地分散在水中。
像砂糖、高錳酸鉀在水中發生的現象是溶解現象。
6、運用知識。
將砂子、粉筆、食鹽、麵粉、方糖果、味精和五香粉等物品放入水中觀察,哪些物品溶解了,哪些物品沒有溶解。並在課本42頁下面的表格中記錄下來。
三、研究如何加快物品在水中的溶解。
1、使一塊方糖在水中儘快溶解。
學生會想出很多的辦法做實驗,比如:用熱水來溶解,先將方糖研碎,然後再加入水中溶解;不停地用玻璃棒進行攪拌;以上三種方法一起使用等。
2、交流實驗情況,將實驗方法記錄在書上表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