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蜜蜂教案設計
導語:蜜蜂在昆蟲分類學上屬於膜翅目、細腰亞目、針尾部、蜜蜂總科、蜜蜂科昆蟲的統稱,是膜翅目重要的類群。蜜蜂教案如何去寫?本文為品才網為網友精心準備幾篇教學方案,歡迎瀏覽
小學三年級蜜蜂教案設計
學習目標
①認識“試、驗、證”等10年生字。會寫“論、試、驗”等14個字。能正確讀寫“無論、試驗、紙袋”等20年詞語。 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表達課文蘊含的思想感情。
③理解課文內容,經歷探究蜜蜂辨別方向能力的試驗過程,激發學生動手探究自然奧秘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理解內容,經歷探究蜜蜂辨別方向能力的試驗過程。 教學過程:
一、謎語匯入,激發興趣
1、“一生勤勞忙, 專去百花鄉,回來獻一物, 香甜勝過糖.”猜一動物。
2、板書課題。今天要探究的物件是蜜蜂。對於蜜蜂,你知道些什麼嗎?與大家交流分享。
3、介紹作者。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
2、教師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a.指名多人次多形式地分段朗讀課文,激發學生朗讀興趣。
3、整體感知課文大意,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二、細讀感悟,經歷探究
1、學習第一自然段。
a.讀一讀。誰願意把第一自然段讀給大家聽聽。
b.想一想。知道“我”想做個什麼試驗嗎?
c.說一說。假如是你,你想怎樣做這個試驗?(可板書“試驗”兩字)
2、a.讀一讀。下面我們來仔細研究一下作者是怎樣試驗的,請讀第二自然段。
b.畫一畫。畫出能表示作者試驗做法的詞語或句子。
d.議一議。
◆表示作者試驗做法的詞句有沒有全部找出?
◆為了保證試驗的成功,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須的?
e.猜一猜。假如我們沒讀過下面自然段的內容,你覺得這些蜜
蜂能找到家嗎?理由是什麼?
三、精讀課文,探究結果
1、激勵學生多遍朗讀第三、四、五自然段。
a.自由朗讀第三、四、五自然段。
b.指名讀。你喜歡讀哪一自然段,能讀給大家聽聽嗎?
c.教師激勵:覺得自己能讀得和他一樣好的或比他更好的,可以站起來再讀。
2、感知主要內容。說說蜜蜂回家的只數和時間。
3、討論辨別。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兩隻,能不能說蜜蜂有辯論方向的能力?
4、結合課文有關內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來的蜜蜂,中途中會遭遇到什麼情況,你會怎麼想,怎麼做?(可先讓學生充分想象,再請多人次說)
c.其他同學評點他們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d.教師深入引導:從蜜蜂回來時遭遇到的不同情況,你有沒有感受到蜜蜂有著很強的辯認方向的能力?說說理由。
四、賞讀片斷,表達感情
1、教師引導。小蜜蜂真了不起!你們覺得小女兒告訴爸爸說有兩隻蜜蜂回來了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再想一想,當作者介紹“二十隻蜜蜂中,十七隻沒有迷失方向,準確無誤地回到了家”時,口氣又是怎樣的.?
2、學生自讀體會。
3、指名學生多人次表演或表現性地分別朗讀相關的兩段,表達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五、再思導疑,再激興趣
①誘導生疑:讀了第三、四、五自然段以後,同學們對蜜蜂具有辨別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產生了一些疑問?
②學生髮問。(主要目的就是要誘發學生提出疑問,把興趣拓展到課外的生活實踐中去。)
③教師引讀。我們來看看作者法布林是怎麼說的,好嗎? ④學生多形式地朗讀,或指名讀,或小組讀。
⑤教師再引。
1、對於法布林所說,同學們還有什麼想法交流嗎?
2、學到這兒,同學們也許又產生了更多的疑問,讓我們一起到書籍中,到生活中,用我們的實踐和智慧去解決這些問題好嗎?
六、拓展活動
另外的三隻蜜蜂哪裡去了?你能推測一下嗎? 板書:
14、蜜蜂
辨認方向 能力強
小學三年級蜜蜂教案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試、驗、證”等10個生字,會寫“袋、概、減”等14個生字。正確讀寫“無論、試驗、紙袋、證實”等詞語。
2、學習默讀課文,瞭解主要內容,弄清實驗過程。
教學重點:
生字、詞,學習默讀課文,瞭解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瞭解主要內容,弄清實驗過程。
教學方法:談話法、討論法
教具準備:詞語卡片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回憶舊知,匯入新課
1、回憶舊知
同學們,我們曾經學過《蜜蜂引路》這篇課文,誰能說說這篇課文講了個什麼故事嗎?
2、匯入新課
法國著名科學家,科普作家法布林為了證實蜜蜂會辨別方向的能力,做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實驗,你想知道是個怎樣的實驗嗎?讓我們走進《蜜蜂》這篇課文一同去看看,同時也看看實驗的結果怎樣。
二、初讀課文
1、循序漸進讀課文。
第一遍:邊讀邊找出帶有本課生字的詞語,藉助後邊的拼音爭取把字音讀準
確。
第二遍:再讀課文,進行自我測試,看看自己是否還需要藉助課後的生字表。如果不小心忘了,還可以再看看生字表。
2、互幫互助學生字。
(1)出示生字卡,請已經有把握的學生來做小老師,帶領大家一起鞏固,教師隨時糾正讀音,點評。
(2)交流是怎麼認識生字的,肯定各種不同的識字方法。
(3)出示生字卡片或課件,指名讀、開火車讀。
3、指名逐段朗讀課文,爭取對課文的脈絡有更為清晰的認識。
三、細讀課文
(1)明確默讀要求:不出聲、不指讀、邊讀邊想,還可以動筆畫出重要的詞語和句子。
(2)初次默讀,感知全文: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3)再次默讀,帶著問題思考:為了驗證蜜蜂有沒有辨別方向的能力,作者做了一個怎樣的試驗?
(4)複述故事:用自己的話將試驗的過程說一說。
四、指導寫字
1、投影出示生字詞,自讀,指名讀,讀準字音。
(1)出示要寫的生字:論、試、驗、袋、證、概、阻,引導觀察,說說書寫這些字時要注意些什麼。
(2)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討論怎麼記住這些生字,並且介紹自己的識字方法。
(3)指導寫字:課件演示,逐字指導,學生透過觀察自己總結書寫,然後,教師用投影展示,集體評議學生寫的字。
2、抄寫詞語。
作業:
練習默讀課文,摘抄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板書設計:
14、蜜蜂
論、試、驗、袋、證、概、阻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默讀課文,瞭解主要內容,學習法布林的觀察發現和探索精神,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表達課文蘊含的思想感情。積累語言。
3、透過查資料,進一步瞭解有關蜜蜂的知識。
教學重點:
1、學習默讀課文,瞭解主要內容,學習法布林的觀察發現和探索精神,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表達課文蘊含的思想感情。積累語言。
教學難點:學習法布林的觀察發現和探索精神,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教學方法:討論法、探究法
教具準備:詞語卡片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聽寫上堂課所學的生字新詞。
2、說說作者做了一項什麼試驗,是怎麼做的。試驗結果怎樣呢?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二、精讀課文,探究結果
1、激勵學生多遍朗讀第3、4、5自然段。
2、討論辨別。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兩隻,能不能說蜜蜂有辯論方向的能力?
3、再讀再思,深入理解。
(1)兩次回來的蜜蜂情況有什麼不同?
(2)結合課文有關內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來的蜜蜂,中途可能會遭遇到什麼情況,你會怎麼想,怎麼做?(可先讓學生充分想象)
(3)其他同學點評他們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三、賞讀片斷,表達感情
1、學生自讀體會。
2、指名學生多人次表演朗讀相關的兩段,表達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四、再思導疑,再激興趣
1、誘導生疑:讀了第3、4、5自然段以後,同學們對蜜蜂具有辨別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產生了一些疑問?
2、學生髮問。(主要目的就是要誘發學生提出疑問,把興趣拓展到課外的生活實踐中去。)
3、教師引導。我們來看看作者法布林是怎麼說的,好嗎?
4、學生多形式地朗讀最後一段,或指名讀,或小組讀。
5、教師再引導。
五、回顧課文,感悟作者嚴謹的科學作風和探索精神
1、快速默讀,畫出體現作者嚴謹科學作風的詞句。引導學生從實驗的目的,實驗的過程,實驗的結論幾個方面去體會。
(1)實驗的目的是什麼?
(2)實驗的過程,考慮周全嗎?能不能少掉一個環節?
(3)實驗的結論為什麼沒有明確的答案?
2、思考推測:另外三隻蜜蜂迷失方向的原因。
3、齊讀課文,討論交流:從法布林身上,你學到了什麼?
作業:
1、你還知道哪些有關蜜蜂的有趣知識?將你搜集到的蜜蜂或其他昆蟲的相關知識製成一張手抄報,與同學們一同分享。
2、完成家庭作業。
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