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績,怎樣才能提高家教與學習輔導
家教,個人認為是介於老師和朋友之間的工作。從老師的角度,家教的主要任務是輔導孩子的學習;從朋友的角度,家教和學員間應有良好的交流和溝通。那麼,家教一職怎樣才能達到最佳效果。我從學科補差提高的角度來談談這個問題。
第一步 ,瞭解學員學習問題的癥結所在。首先,透過和學員進行交流,瞭解他本人對自我學習的認識,比如,是否感覺學習吃力,最吃力的地方在哪兒,學習在哪個環節上出了紕漏,自己期望提高到哪個水平。此外,考試成績是學習最直觀且直接的反映,透過分析學生一學期內考試的成績,排名及波動情況,大體就可瞭解學生該學期知識掌握情況和學習水平。最後,檢視學生試卷和平時作業的錯題解答過程,可以進一步瞭解知識的掌握的具體問題;從答題規範程度可找出學習態度及方法方面的問題。
第二步,根據學員和家長的要求和具體情況,擬定一份具體可行的輔導計劃。比如,按距離期末的時間內能輔導的次數,把需要複習的內容劃為幾個課時。每個課時的複習內容,所花時間,都要有個大體的安排和展示。總之,輔導也應像學校教學那樣,有個系統完善的計劃,才可能有個預期的目標。
那怎麼把預期的目標變為現實,這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複習輔導。說到這點,我有必要先介紹下學習本身的三點規律。
(1)學科(主要是理科)的學習,其實是個知識體系構建的過程,每個知識點,是課本中基本的概念;課本的章節,則是各個知識點的組合。這種組合不是堆砌起來的,而是有它的內部結構,及每個知識點都是相互聯絡,環環相扣,承上啟下的。章節之間,又構建起學科的整體體系。隨著教學的推進,透過建立起知識體系本身,還能從中培養起各種學習能力,比如邏輯思維,抽象概括等思維(及答題技巧)。如果一個學生的知識體系構建沒問題,成績最次也是中上水平;反之,如果成績不理想,肯定是知識掌握本身不同程度地出了問題。
(2)人的認識,是一個從感性到理性的過程。知識的認識(及學習)也一樣,所以需要老師把課本上抽象概括的知識點,用通俗易懂的感性語言給學生講;學生在認真聽講識記的基礎上,透過積極思考,把知識點內化,還原成抽象的概念。所以,課堂是學生學習新知識的黃金時間,也是主戰場。而課堂上存在的問題大體兩類:一種,上課不專心,下來也不復習,知識體系肯定是漏洞百出,久而久之,構建的體系就像危樓一樣岌岌可危,學習越來越吃力;另一種,上課認真聽了,但不積極地思考,只是機械地識記,並不能透徹理解知識的含義,也就不能建立起和其他知識點的關係。因此,整體知識的構建仍然有漏洞,結果是好像費了很多精力,成績還是不理想,這類情況在偏文科的女生身上很常見。
(3)認識和實踐的關係。課上專心,課後及時複習,對知識有了正確的認識後,還需把所學的拿去實踐(及做題)。透過練習相應的習題鞏固對知識點的記憶,並從不同側面深化對知識點的認識(做不同型別的題),以及深化對知識點關係的認識(綜合性題目)。總言之,這是個認識指導實踐,實踐提高認識的迴圈過程,如果把握得好,只需做些不同型別的習題,再進行簡單的總結歸類,就可以對知識有個較好的掌握(很多成績拔尖的學生,花的時間並不比別人多)。然而,很多學生,甚至家長把這個關係倒置了,認為學習就是為了做題,基礎知識太簡單了。要知道,知識點本身沒有難易之分,只是對它的認識程度有深淺。所謂簡單題,可能只考察對知識點簡單的識記;所謂難題,則是考察對知識點更深層次的理解,或是多個知識點的綜合應用。所以,基本的知識沒掌握,就急著做題,甚至追求難題,就好比建立空中樓閣而已。
言歸正題,學習問題已經產生,如何補救,想必這是家長們請家教的目的。之所以花大篇幅談學習規律問題,是因為有效的輔導必然也是要遵循科學規律的。輔導的內容,從源頭開始,按計劃把知識體系重新梳理一遍(類似課堂),這方面,家教佔了個優勢通常上課積極回答問題,和老師有效互動的學生,聽課質量都很高,其原因是這樣做可確保注意力的集中,積極地思考,由此可見互動的重要性。然而課堂上,老師不可能照顧到每個孩子,家教則可以。所以家教最好的授課方式,不是唱獨角戲,而是利用這個優勢,透過問答的形式,引導其對知識的回顧和理解。再透過每個知識點不同型別的例題,考察並深入他的理解情況。最後,還應對複習的知識點有個框架的展示和小結,直觀地幫他建立知識網路。不過,既然是複習課,受時間的限制,知識量會較多(一般一次複習一個月的知識)。此外,不像老師講新課那樣,沒有寬裕的時間留給你去複習掌握。所以,輔導後學員一定要對講的知識點(特別是薄弱點)進行及時的複習並做相應的習題,做到看到一道題就知道它考察的知識點,即使不會做,也要知道它考察了什麼,自己為什麼不會做,是哪方面的理解出了問題;透過學生完成習題的情況,家教再有針對性地佈置些綜合性的習題,提高能力。所以,如果授課以一週一次,學生用一週的時間去消化,才能保證有所提高。
綜上所述,輔導要想有效果,不是個輕鬆的過程,需要學生,家教,家長三方的配合。其實,如果學生學習方法正確,又肯用功,學習肯定是比較優異的(即使有些小問題,完全可以在學校解決老師通常比較偏愛提問的學生)。那麼家教的工作,相應就是規劃複習內容,查漏補缺,監測學習過程,好比指引學習路上的捷徑。所以最理想的輔導效果,不僅是學生構建起比較完善的知識體系,還要學會怎麼去理解知識,培養正確的學習方法,合理地規劃自己的學習。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習水平;透過一個科目的提高,把學習能力遷移到其它科目,又可帶動整體的學習。
最後一點想法,家教就好比柺杖,是學生不會走路時的輔助工具;學會走後,自然就不需要拐杖了要想走得穩,甚至跑到別人前面,靠的還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