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晏子使楚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晏子,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當過齊國宰相。課文記敘了晏子出使楚國時,智鬥楚王,維護齊國尊嚴的三個小故事。由“進城門”、“見楚王”、“赴酒席”三個小故事組成。三個小故事的記敘方法基本一致,都是先寫楚王想侮辱晏子,再是寫晏子智鬥楚王,最後寫楚王只好認輸。課文中晏子是怎樣智鬥楚王的,為什麼晏子的話會駁得楚王無言以對?用心體會人物語言,注意句子之間的邏輯關係。這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也是學生學習中的難點。
教學方法
根據新課程理念,結合本教材的特點,我將教學本課的指導思想確定為:藉助文字、理清思路;活用文字、合作探究;超越文字、體悟真情。
1、教法:
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採用“小記者隨訪”的形式,深入探究課文內容。
2、學法:
綜合運用已有的閱讀能力,透過讀、思、辯、演等方法理解課文內容,並透過感情朗讀進一步體悟晏子以“針尖對麥芒”的方式,維護國格和個人尊嚴。
教學設想
一、以新的學習方式,還學生主體地位
新課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本課教學,意在透過改變傳統的學習方式,還學生以真正的主體地位。在教學時,讓學生以“小記者”的身份,隨同晏子一道出使楚國,讓學生置身於與文字、與作者的對話交流的過程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讓學生在自主閱讀、直接閱讀的基礎上,經歷思考、質疑、探究、發現、交流等多種學習過程,從而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與體驗,有所感悟和生成。
學生初讀課文時覺得一目瞭然,大致意思已懂,可實際此時學生只是站在文字外圍,讀懂的也僅是文字的表面意思。教學時重點抓住“晏子說的話中,你聽出了什麼話外音?怎麼聽出來的?”這一問題。讓學生經歷從無疑到有疑,再從有疑到解疑的多次閱讀過程,學生的感受就越來越深刻,思考也越來越見深度。
二、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爭論能力
爭論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是由多種能力構成的,反映了一種整體的語文素質,語文課堂上的爭論不是目的,只是一種手段、過程,目的是為了達到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進行語文能力,思維能力的訓練。
課文中寫了晏子出使楚國,受到楚王三次無理質問,但他運用自己的創造智慧,進行了超凡脫俗的創造性爭辯,取得了非同尋常的效果。在教學中晏子的爭辯不應用嘴巴或書本傳授給學生,而應創設情景,提出問題,把學生置於晏子的地位,激發思考,引導爭論。讓學生嘗試著像晏子那樣思考,像晏子那樣回答難題,然後再讀課文,這樣就大大刺激了學生讀課文的興趣,在讀課文的過程中為自己的觀點尋找論據,進行邏輯思考。再用自己的語言把課文含義表達出來。這樣設法把學生引入教學過程,鼓勵學生髮表獨特見解,把語言訓練同思維拓展密切結合起來,從而達到在語言教學過程中進行創新思維訓練的目的。
三、開放學生的學習空間
第斯多惠說過:“知識是不應灌輸給學生的,而應引導學生去發現它們,獨立地掌握它們。”本課教學能放開讓學生自讀自悟,最大限度地還給學生較多的質疑問難,交流討論,獨立思考,合作學習的時間。採用“學當晏子”“報道晏子”“朗讀表演”等形式拓展學生學習的空間。引導學生多讀書,透過讀書,感受到晏子的智慧。當學生真正感受到晏子語言的妙處時,讀起來一定是津津有味,愛不釋手,越讀越想讀,甚至會拍手稱快,拍案叫絕的。老師在課堂上要注意傾聽學生的發言和朗讀,巧妙指導,把學生帶入課文描寫的故事情境中去。學生的智慧需要教師的智慧去點燃,智慧的教師,智慧的學生才能走近智慧的晏子。
教學設計
一、揭示課題,瞭解晏子
1、揭題:
板書:
晏子
同學們,你們瞭解晏子嗎?(學生回答)
晏子的真名叫晏嬰,那為什麼又叫他晏子呢?(學生猜測)
想:古時候,哪些人的稱呼中有“子”?(根據學生回答,課件出示:孔子、老子、孟子……)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稱呼呢?
小結:孔子、孟子等都是古代的大學問家,晏嬰為什麼也稱“晏子”呢?他肯定也有與眾不同的地方。今天,我們要學的這篇課文就是寫晏子出使楚國的故事。(板書:使楚)
(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開放的課堂,同時也讓學生的課外知識得到了交流。)
2、導言:
《晏子使楚》的故事發生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課件:春秋形勢圖)晏子受齊王的派遣隻身出使楚國,為了能及時瞭解他出訪的情況,同學們,想不想當一回齊國的小記者,隨大夫晏子出使楚國?怎樣才算一個優秀的小記者呢?
(耳聰、目明、嘴勤、手快。)
二、初讀感知,走近晏子
現在我們就出發,跟隨晏子出使楚國。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提供初讀要求:
⑴ 動口、動手,用心朗讀。
⑵ 初步知道課文講了幾件事,都是什麼事?
2、適當檢查、交流。
三、潛心體悟,研讀晏子
1、大家跟隨晏子左右,他哪方面給你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你聽出哪些話中有話的?聯絡上下文,反覆朗讀:
小組交流:你聽出了什麼話外音?怎麼聽出來的?小組合作學習,課件提示:
⑴ 楚王為什麼要侮辱晏子?
⑵ 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樣反駁的?
⑶ 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結果怎樣?
(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開展合作學習,發揮小組學習的功效,注重生與生之間的互動交流,這是生命的自我完善和檢驗。)
3、晏子和楚王間的第一回合較量:
⑴ 找出晏子面對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駁的句子。(課件)
⑵ 自由朗讀這句話,你認為晏子反駁的話中哪一句最厲害。(讓學生自由說理)
轉折點:由狗洞推想到狗國,向楚王質問:楚國到底是個怎樣的國家?
⑶ 明確推理過程:
① 推理性填空:
只有訪問狗國才鑽狗洞,現在楚國要晏子鑽狗洞,那麼( )。
② 完成作業:
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我要是訪問“狗國,當然得鑽狗洞。”這句話的含義是:如果( )那麼( )。
③ 如果晏子不採用這種說話的方法,而採用最直接的回答方式,該怎麼說?想想這兩種反駁的方式哪一種好?為什麼?(討論、悟理)
⑷ 晏子面對楚王的侮辱,他又會怎樣對接待的人說這番話呢?請選擇合適的提示語,然後讀一讀,說說你為什麼這樣選擇?
(怒發沖沖地、心平氣和地、冷靜地。)
⑸ 反饋誘導:
我們來看晏子究竟是怎樣說的?(課件演示)
小結:是啊,面對這意想不到的侮辱,晏子只有冷靜的反駁,不卑不亢地把侮辱還給楚王,才能維護自己和齊國的尊嚴,又不傷了兩國的和氣,讓我們一起冷靜地來讀讀晏子的反駁。
⑹ 接待的人把話傳給了楚王,楚王聽了只好──(指導引讀)
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什麼?哪一個詞語集中體現了楚王毫無辦法。
⑺ 齊聲朗讀第二自然段,再次認識一下充滿智慧和勇氣的晏子!
4、晏子和楚王間的第二回合較量:
⑴ 在朗讀的基礎上,把文中的句子轉變成四字詞語:揮汗如雨、舉袖成雲、接踵磨肩、欺君之罪等。
⑵ 面對楚王的再次侮辱,晏子針鋒相對,巧妙反駁,這樣的場面真是既緊張又精彩。各位出使楚國的小記者,你們願不願意用表演來再現當時的情景?
(四人小組,要把你們當時觀察到的晏子和楚王等人的動作、神態、語氣透過表演體現出來。)
⑶ 學生表演,師生相機點評。
(表演是體驗課文內容的方式之一,表演是為理解內容服務,是活用文字的體現,能使更多的同學獲得展示自己的機會)
5、晏子和楚王間的第三回合較量:
學生自讀、自悟,自由交流學習體會。
(學生在自己研讀、歸納、思辨和梳理、交流的過程中,不斷有新的發現,新的認識:原來晏子的反駁是那樣的富有邏輯,富有哲理。同時,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學生的評價能力也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四、超越文字,學當晏子
1、楚王本想侮辱晏子,以顯楚國的威風,卻沒想到被晏子反駁的啞口無言,他眼看著鬥不過晏子,心裡卻十分不甘。突然,他哈哈大笑起來,見你們這班跟隨在晏子身後的小記者,便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他輕蔑地說道:“哼,齊國太無能了,是不是沒有大記者了,怎麼來的盡是你們這些乳臭未乾的娃娃?”小記者們,面對楚王的侮辱,你們準備怎樣反駁呢?
(討論,指名、同桌交流。)
2、楚王聽了你們的反駁,只好說:“……!”
(透過練說,讓學生明白: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自尊、自信、處變不驚是取得成功的保證;出色的語言表達是我們應該學習和具備的重要才能。)
五、開招待會,齊誇晏子
1、在出使任務即將結束的時候,晏子和楚王準備召開一個記者招待會。愛提問的小記者們,你們可要抓住這難得的機會,有什麼問題就當面問問晏子和楚王。
(角色扮演,回讀文字。)
(再次回讀文字,使學生的理解得以深入,情感得到昇華。)
2、各位小記者,我們的報道任務已經圓滿完成。齊王和人民正焦急地等待著大家的訊息,你能用簡短的幾句話來誇誇我們晏子大夫嗎?
(以新聞報道的格式練寫,部分投影交流。)
六、小結延伸,積累運用
我們這班小記者在這次隨訪中表現出色,就連智慧超人,能言善辯的晏子也不住地點頭稱讚。
課件演示:
晏子捋著鬍子,高興地說道:“你們這班小鬼呀,真不愧耳聰、目明、嘴勤、手快。我想,只要你們現在刻苦努力,多加鍛鍊,將來必成大器。再過幾天,齊王又要派我出使秦國,諸位還願意隨我一道出訪嗎?回去後,好好地去找一找秦國的相關資料,做好出訪前的準備。
(用好語文重在積累。讓學生到課外查詢有關楚國、齊國、秦國的資料,擴大閱讀量,符合新課程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