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運用多媒體輔助數學教學
摘要: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計算機已進入教育領域,並得到迅速的發展。計算機在教育上的應用,使得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材觀念與形式、課堂教學結構、以至教學思想與教學理論都發生了變革。計算機發展到今天,多媒體技術應用於教學已成為現實。教育手段現代化的有效性,是教師探索課堂教育方法、手段的方向。要在40分鐘的課堂教學中提高教學的效益,進行高密度、高容量的教學,多媒體的應用勢在必行。我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探索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讓多媒體在數學教學中體現多媒體的最佳效果和數學教學的特色,使學生的思維能力不斷向高層次發展。
關鍵詞:計算機輔助教學教學方法課堂教學思維
人類已進入資訊時代,以計算機和網路為核心的現代技術的不斷髮展,正在越來越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學習方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適時恰當地選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以形象具體的“圖、文、聲、像”來創造教學的文體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清晰化,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興趣盎然地參與教學活動,使其重視實踐操作,科學地記憶知識,並且有助於學生髮揮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思考,使教師以教為主變成學生以學為主,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最佳化教學過程,增強教學效果。數學教師應該從自己學科的角度來研究如何使用計算機來幫助自己的教學,把計算機技術融入到小數學科教學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筆、紙和筆一樣自然、流暢,使學校教育朝著自主的、有特色的課程教學方向發展。
一、運用多媒體匯入新課,可以激發學生興趣,創設學習情景
俗話說,好的開頭等於成功的一半。一堂課巧妙成功的開頭,能使學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課堂教學的內容上去,能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並能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使學生的學習狀態由被動變為主動,使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學到知識。如,我在講“商不變規律”時,採用故事引入,生動形象的畫面,伴以美妙的音樂,很快讓學生進入教學過程。這樣開頭:“同學們,今天我給大家講一段我小的時候老師給我講的一個小故事,好不好?(學生齊答:好!)這個故事的名字叫‘貓媽媽分魚’。在一條風景秀麗的小河邊貓媽媽帶著一群小貓生活,其中有一隻名叫肥肥的小貓,它既貪吃又自作聰明,貓媽媽就想找個機會教育幫助它。有一天機會終於來了,貓媽媽釣到很多魚,又要分魚了。貓媽媽對身邊的肥肥說:‘給你6條小魚,平均分給2只小貓吃吧’,許多小貓拍起手來表示滿意,唯獨肥肥大叫著說:‘6條小魚太少了,不夠吃’。貓媽媽說:‘那好,我給你12條小魚,平均分給4只小貓吃’。話音剛落,肥肥又叫又跳:‘不夠,不夠。’貓媽媽又說:‘那我給你24條小魚,平均分給8只小貓吃,怎麼樣?’肥肥得意地說:‘夠了,夠了。’貓媽媽和其它小貓都笑了起來,而肥肥卻莫名其妙”。這時老師停止故事的播放,問:同學們,為什麼貓媽媽和其它小貓聽完貪吃而又自作聰明的肥肥的話後,都笑了呢?(學生髮表意見後,教師引導學生透過計算得出每隻小貓吃到的魚一樣多)。貓媽媽是運用什麼知識來幫助教育這個既貪吃又自作聰明的小貓的呢?同學們想知道嗎?(想)學了今天這節課的知識,你就知道了。像這樣,播放一段錄影,傾聽一段錄音來引入課題,就會使整個課堂頓時活躍,不僅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喚醒學生有意注意,而且使學生的心一直被教師引導著,教學緊湊,過渡自然,使教學過程順利進行,還提高了教學效率。
數學課程的特點之一是內容抽象。因此,考慮如何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做到生動形象,是數學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時常思索的問題。而多媒體在數學教學中應用可以較好的解決這個難題。例如在直線、射線、線段的判斷中,學生對“線”的特徵雖然瞭解,但應用於上把握不定。我們在設計課件這一部分時,採用動畫顯示直線、射線和線段。例如,可以使線段自左飛入,然後按動畫疊放次序播放,射線是線段基礎上一端的無限處長及把線段兩端處長得到直線,這種在原有圖形基礎上的動畫展示過程的方法讓學生體驗到線間的對應關係,加深了對“線”的特徵的掌握。
二、運用多媒體,可以有效地實現精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由於多媒體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色兼備,所以恰當地加以運用,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協同作用,解決教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的內容,從而有效地實現精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例如,在講解“圓的面積”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圓面積計算的方法這一重點,我先在電腦上畫好一個圓,接著把這個圓分割成相等的兩部分共16份,然後透過動畫把這兩部分交錯拼好,這樣就可以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反覆演示幾遍,讓學生自己感覺並最後體會到這個近似的長方形面積與原來的圓的面積是完全相等的。再問學生還發現了什麼?這個近似的長方形的長、寬與圓的什麼有關?從而匯出求圓的面積公式。使得這課的重難點輕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三、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時運用多媒體,調整學生情緒,激發學生興趣
根據心理學規律和小學生學習特點,有意注意持續的時間很短,加之課堂思維活動比較緊張,時間一長,學生極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率下降等,這時適當地選用合適的多媒體方式來刺激學生,吸引學生,創設新的興奮點,激發學生思維動力,以使學生繼續保持最佳學習狀態。
如我在複習整理“幾何知識”時,學生到課中時感覺較疲倦,為了吸引學生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拓寬學生思路,我運用多媒體(電腦課件)出示了一道“阿凡提”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題:一天,地主給阿凡提一條16米的籬笆,要把佔地面積18平方米的羊群圈住,阿凡提算出了籬笆圍成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結果都不夠。同學們一看,興趣來了。最後讓學生根據阿凡提的思路互相討論,思考其他情況。這樣就讓學生在開放自由的情況下集中地解決了該題。
四、利用多媒體幫助學生建立數的概念
小學生的認識規律是具體—表象—概念,是一個從具體到抽象,從個別到一般,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過程。因此要善於抓住數學知識與生活聯絡緊密的特點,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誘發和培養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例如教學一年級“數的認識”時,我採用動畫的方法,透過教師的演示配合學生動手擺實物,使數的概念在學生頭腦中形成表象。先顯示一幅反映新學年開始的圖畫,圖中的老師、學生、鮮花、樹木、房屋、飛鳥等畫面一個接一個地慢慢出來,透過數畫中的人和物提高學生的數數能力,畫面中的每一個圖都是可以移動的,透過滑鼠對物體的拖動,可把同類的物體分在一起,使學生對數的概念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又如,在教學“1的認識”時,先出現一塊黑板、一張講臺、一張桌子和一張椅子,然後走出一個小學生,坐在椅子上拿出一本書和一張筆盒,接著出現一位老師前來上課,這樣使學生對“1”的概念有了很清楚的認識,其它的數可用同樣的方法來教學。在認識較大的數時,例如“百、十、千、萬 ┅┅”,將數十個十個地數、十個一百個地數、十個一千個地數┅┅,也可利用動畫來實現。先將十根小棒縮成一捆,出現十捆這樣的小棒,再將這十捆小棒又縮成一團,一根、一捆和一團小棒分別用不同的顏色來表示,這樣逐步地讓學生很形象地認識數的概念,使枯燥的數學產生其內在魅力。
分數和小數的概念學生一開始難以接受,如利用多媒體軟體來輔助教學,學生接受就容易得多。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先讓學生自己動手摺紙片,然後利用動畫顯示一張紙的對摺過程,並分別塗上不同的顏色,使學生知道每一部分是整個的多少,再將紙又對摺一次,也分別顯示不同的顏色,使學生知道現在每一部分是整個的多少,學生看了一目瞭然;再將一個圓進行二等分、四等份、八等份等,這樣變抽象為直觀,使學生對分數的概念有了一個深刻的'認識。在教學“小數的初步認識”時也是一樣,先顯示測量一個小學生的身高是多少釐米,再將米尺顯示出來,透過線段的延伸以及等分點的著亮,將米、分米和釐米之間的關係透過分數體現,然後再說明改用小數表示的方法,這樣很形象地使學生對小數的概念有了較深的認識。
五、利用多媒體幫助學生掌握圖形的基本知識
為了幫助學生認識幾何圖形的特徵,知道“形”的概念和“數”的概念一樣,都是從實際生活中抽象出來的。我們研究幾何圖形,只是研究它們的形狀、大小、位置關係,而不涉及其它性質。我採用彩色顯示的方式,先讓學生看到具體的實物圖形,隨後隱去實物圖形中的色彩、圖案,只剩下幾何圖形,並向學生說明:學習幾何圖形我們不研究它們的質地
、顏色、圖案,只研究它們的形狀、大小、位置,即點、線、面、體,從而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幾何圖形的表象,突出圖形的本質屬性。 例如,在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時,一開始就顯示學生熟悉的國旗和手帕圖案,圖形色彩鮮明,花紋美麗。當問及它們的形狀時,學生說是長方形和正方形,隨即隱去這兩個圖形的色彩和花紋,從而引入對圖形的研究。同樣在認識長方體時,先顯示火柴盒的模擬圖形,並與實物對照。認識立體圖上每個面的形狀,各條稜之間的位置關係,然後用不同色彩顯示三條虛線,形成了一幅完整的直觀圖。再用分別著色的方法來顯示長方體的左右面、上下面、前後面。這樣透過分層演示,為空間觀念的形成架起了一座從感知到表象再到抽象的橋樑。 計算機軟體生動形象直觀,演示方法靈活多變,易於顯示幾何圖形的特徵。因此,它在幫助學生認識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係中能極大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形成表象,啟發思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六、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讓數學走進小學生生活
當今世界上最鮮活的、具有明顯時代特徵的數學學科教學素材和教學內容,由於教學大綱和教材編寫的限制,很難在教材中反映出來。華羅庚曾經說過,對數學產生枯燥乏味、神秘難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脫離實際。然而現實的生活材料,不僅能夠使學生體會到所學內容與自己接觸到的問題息息相關,而且能夠大大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隱藏著豐富的數學問題。因此,數學學習材料的選擇應十分注意聯絡學生生活實際,注重實效性。
比如在小學數學第七冊“兩步應用題”的教學中,我們首先透過上網查詢資料,從學生最關注的有關奧運賽事出發,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中尋找數學知識的“原型”,依靠學生對感性材料的直接興趣,激發學生想創新。又如教學人教版小學數學第七冊“億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時,課前我們安排學生自己透過各種途徑(包括上網),蒐集有關資料,課上學生代表彙報。他們帶來的材料:有的是某兩個星球之間的距離,有的是中國土地面積大小,有的是今年中央電視臺春季晚會的收視率……透過生動的、富有教育意義的、有說服力的資料、統計材料,學生不僅輕鬆的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愛祖國、愛社會主義、愛科學的思想教育。我們正是這樣運用資訊資源跨越時空界限的特點,將資訊科技融合到小學數學科教學中來,充分運用各種資訊資源,引入時代活水,與小數學科教學內容相結合,使學生的學習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更具有時代氣息、更貼近生活和現代科技;同時也可使教師拓展知識視野,改變傳統的學科教學內容,使教材“活”起來。
總之,恰當地選準多媒體的運用與數學課堂教學的最佳結合點,適時適量的運用多媒體,就會起到“動一子而全盤皆活”的作用,發揮其最大功效,就可以減輕學生學習的過重負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素質教育實施,培養學生非智力因素,符合現代化教育的需要,有效地培養更多的跨世紀的創造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