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教學中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途徑
繼承和弘揚我們的傳統文化是新形勢下發展民族文化、增強國家文化實力的根本途徑,也是社會主義教育的根本任務。當下,國家已經把建設文化強國定為戰略目標,這一戰略目標的實現需要抓好傳統文化的傳承工作,而傳承傳統文化重要任務要由教育來完成,在這一點上,中學語文教學責無旁貸。
在繼承和弘揚我國的傳統文化成為時代任務的大背景下,語文教學該扮演什麼角色、又該怎樣改革成了重要課題,筆者關注和思考的問題是: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必要途徑和有效途徑是什麼。
一、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的必要途徑是編寫適合傳統文化教育需要的教材
課堂是教師和學生共同耕耘的土地,教材就是師生手中的種子,把這些種子合理地利用好,能獲得豐碩的收穫。如果教師脫離教材,沒有拿出一些共同的研習內容,去要求學生學習和掌握傳統文化知識,那是空話;如果教師隨意地拿出一些和教材結合不緊密的,甚至沒有關係的文字,讓學生學習和掌握其中的傳統文化知識,那不符合現在的教學和應試的實際情況,會受到學生強烈的排斥。編寫一本適合學生學習的優秀傳統文化讀物,是對高中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必要途徑。
1、編制內容。我們選編優秀的傳統文化內容,取精華棄糟粕;選能促進高考模式下語文教學的內容;便於學生學習不過於高深,有不過於淺顯的內容,比如《易經》陰陽五行這樣適合專題研究的高深知識是不選的,傳統節日這樣的適合小學生學習的內容不選,服飾文化、喪葬文化、古玩器物等對高考作用不大內容不選。
2、編寫的原則:廣而不深、明白易懂、由易到難、有利於提高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
3、編寫的`大綱和序列:成語故事、格言家訓、各版本教材中經典的古詩文作品、百家經典典籍選編、古代各行業代表人物傳記、人文精神專題等。
編寫和使用較為系統、科學、適合研究需要的教材,可讓傳統文化教育有所依託,讓學生有本可用,避免了以往教學的盲目性、隨意性、不可預測性,有了教材,老師方可進行有效的傳統文化教育。
二、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徑是做好以課堂教學為中心的工作
把弘揚傳統文化與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塑造學生的人文精神結合起來。關於傳統文化的多數研究是以弘揚我們的傳統文化、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為目的的,考慮到高中語文教育的特點和提高學生的高考成績這一現實需要,就要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注重提高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這樣,透過教學實踐,學生的閱讀古籍的能力得到提高,對文字的解讀能力增強了,學生作文有了人物精神作支撐,有了古代優秀人物事蹟作素材,寫作能力也會隨之提高。
1、以課堂教學為依託,以古詩文教學為抓手。所編教材大都精選名家名篇,具有一定代表性。傳統文化的載體就是優秀的古代詩文,抓好古詩文教學本身就是在傳承傳統文化。
2、學習當地歷史文化名人傳記,激勵學生學習先賢的精神。歷史名人大都代表著他所生活的那一時代的精神面貌和思想道德。學習名人,就是要學習名人身上具有的優良品質和傳統美德。選講本地區的歷史文化名人傳記,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激發他們的自豪感。
3、每週開兩節經典典籍閱讀課,指導拓展閱讀。單單學習課本教材上的文言文遠遠不夠,語文教學還應適當推薦課外讀物,讓學生在拓展閱讀中學習古人的優良傳統和美好的道德情操。
4、識記整理名人名言。名人名言往往是名人思想道德、精神境界的真實寫照,學習名人名言,真正是我們傳承傳統文化的最好手段之一。還可以引導學生從古籍文獻中摘錄一些至今仍被頻繁引用的傳統道德格言,選取對自己有啟發性的作為座右銘。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大學》。學生能在整理名人名言時感受優秀的傳統文化教育,並能貫徹到日常生活學習的實際行動中。
5、組織學生課外探究,課堂上交流
利用節假日,調整作業的佈置方式,利用有利時機開展研究性學習,要求學生既可以獨立完成,也可以小組合作,或者自由結合,選擇探究自己感興趣的傳統文化專題進行研究,然後上交研究性學習報告或者製作的課件,教師組織大家在課堂上交流。
6.注意學科間的滲透
善於借鑑政治、歷史、地理等人文學科的教學經驗,注重不同學科之間的知識遷移、能力遷移,探索優秀傳統文化。以不同學科為載體,以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為依託,對學生進行為人處事、學習生活所應具有的道德規範、意志品質、行為習慣教育。
7、開展多樣校園活動進行傳統文化教育
(1)利用校園文化,宣傳傳統文化,在學生宿舍及教室樓道上張貼先賢名言
(2)舉辦多種藝術活動,宣傳傳統文化,舉行諸如書法、篆刻、古典詩詞朗誦等與傳統文化相關的藝術活動是實施傳統文化教育的一種載體和有效途徑。
總之,找到編寫傳統文化校本教材這個必要途徑,透過課堂教學、經典閱讀、多樣活動等有效途徑,在高中語文教學定能有效地進行傳統文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