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課文教學設計參考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2.學習文章敘事結構嚴謹、首尾呼應的組材方法。
3.體會文章細節描寫和對比手法的運用。
二、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概括文章內容、理解句子深層含義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
學習“我”嚴於律己、反對主觀臆斷、提倡實事求是的精神。
教學建議
一、主題思想
文章用第一人稱敘述了“我家”三次養的故事,體現了“我”嚴於律己、反對主觀臆斷、提倡實事求是的精神。
二、思路結構
課文開頭一句話是全文的總起,提示了下文的內容,表明本文要說的是“我”家裡幾次“養的經過”和“結局”。接著按照時間先後寫了三隻不同的,描述了它們各自的特點、遭遇和結局。
先敘述第一隻是要來的,它給人帶來快樂,但死去,”我“感到辛酸。接著敘述第二隻也是要來的,它更活潑,是“飯後的娛樂”,但結果亡失,使人悵然。最後敘述第三隻拾來的的遭遇。它不活潑,大家對它“都不喜歡”,結果遭“妄下斷語”的“冤苦”後亡失,我更難過,甚而自責。課文分別用“有一次”、“隔了幾天”、“冬天的早晨”這類語句承上啟下,把前後的內容連貫起來。課文最後一句話“自此,我家永不養。”歸結全文,呼應開頭。
文章前後連貫、首尾照應,結構嚴密,條理清楚。
三、結構嚴謹,首尾呼應
養是本文記敘的中心。作品圍繞這個中心敘寫了三個故事。每個故事都以養與亡失為線索展開。三個故事又按時間順序排列,組成一串家庭養的悲劇史:得→養→亡失→再得→再養→再亡失→復得→復養→復亡失:永不養。情節三起三落,層層推進。
文章開頭先交代幾次養的結局,總領全文。結尾以“我家永不養”收尾,呼應篇首,結構完整而嚴謹。
四、抓住特徵,描寫生動
文章中三隻,各具特點,各有各的性格。第一隻活潑天真,常“在廊前太陽光裡滾來滾去”。第二隻“更有趣,更活潑”,它亂跑,會爬樹,會撲蝴蝶,還會捉老鼠。它不怕生人,常跑到街上,坐在鐵門外邊曬太陽。第三隻懶惰、憂鬱,不喜歡“頑遊”,常常“蜷伏”,鑽爐火底,跳上桌子凝望鳥籠,受責打前“躺在露臺板上曬太陽,態度很安詳,嘴裡好像還在吃著什麼”。這些描寫,表現出幾隻的不同的神態狀貌,突出了各自的特點。
五、對比和襯托手法的運用
文中第三隻與前兩隻形成鮮明的對比:一是第三隻是隻野與前兩隻都是主人喜愛而要來形成鮮明對比;二是它毛色難看,性情憂鬱,不喜歡玩遊,而第一隻像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陽光裡滾來滾去,第二隻會亂跑、爬樹、撲蝴蝶。三是它終日懶惰地伏著,而第二隻“居然捉到一隻很肥大的鼠”形成對比。因此,大家都不喜歡它,它是隻“若有若無的動物”,連最愛的三妹“對於它也不加註意”,這與前兩隻的地位形成鮮明的對比。
由於有前兩隻作對比,後者的命運被襯托得更加悲慘,這就必然會引起人們更加深切的同情,就更加突出了“我”的'過失之大,悔恨之深,因而更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六、著重揣摩描寫和抒情
這兩方面都是文筆精華,可以挑選幾個片段,引導學生揣摩。要讓學生明白一個道理,文章是作者與讀者的共同創作,重要的是喚起讀者的想像。例如描寫三妹用紅帶逗小,作者的描寫也很樸素:“它便撲過來搶,又真誠過去搶。”不必再作過細的描寫,喚起了
讀者的想像,豐富的情景就補充進去了,讀者會同作者一起創造出這隻的形象。問題在於用什麼語句去喚起讀者的想像。假如籠統地說“三妹逗它時,它好玩極了,”那是不能喚起讀者想像的,大體寫出逗的動作,撲與《》教學設計示例
第一課時
重點:
⑴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⑵學習文章敘事結構嚴謹、首尾呼應的組材方法。
⑶體會文章細節描寫和對比手法的運用。
難點:
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一)匯入
板書一:《》 鄭振鐸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鄭振鐸的一篇文章《》,這篇題為“”的文章,實際寫的是“養”。這點從文章第一句話:“我家養了好幾次,結局總是失蹤或死亡。”和文章結尾句:“自此,我家永不養。”可以看出來。從“養了幾次”到“永不養”,這中間肯定有許多曲折的故事。下面我們一起來聽讀這篇課文,看看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P>
(二)學習課文
⒈整體感知
⑴運用媒體播放範讀課文錄音。
要求:①學生在書上勾畫生字及生詞。
②用一句話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運用媒體播放應掌握的字、詞的幻燈片。
顯示第一屏(如下):
⒈利用工具書,給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憂鬱 慫恿 蜷伏 懲戒 汙澀 悵然
⒉解釋下列詞語。
鬱悶 慫恿 蜷伏 懲戒 斷語
⑵學生完成正音、解詞。
⑶用一句話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明確:
寫“我”家三次養的經歷。
⑷學生默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
①播放思考題幻燈片一。
顯示第二屏(如下):
思考題一:文章寫“我”養的經歷,可分為幾部分?
②學生思考、討論、發言。
③在討論的基礎上,明確思考題一:
文章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寫養第一隻的經過。
第二部分(3—14)寫養第二隻的經過。
第三部分(15—34)寫養第三隻的經過及感受。
2.精讀課文。
⑴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進一步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⑵教師啟發學生結合課文思考以下問題。
①播放思考題幻燈片二。
顯示第三屏(如下):
思考題二:請從來歷、外形、性情、結局幾方面來分析三隻的特點。
思考題三:作者為什麼不單寫第三隻,而要在前面寫第一、二隻?
②同學思考、討論、發言。
③明確思考題二:
教師邊明確、邊板書:
板書二:
《》
鄭振鐸
來源 樣子 性情 結局
第一隻: 要來的 花白 活 潑 病死
第二隻: 要來的 黃色 更活潑 亡失
第三隻: 拾來的 花白 不活潑 亡失
④明確思考題三:
這樣寫使第三隻與前兩隻形成鮮明的對比:
一是第三隻是隻野與前兩隻都是主人喜愛而要來形成鮮明對比;二是它毛色難看,性情憂鬱,不喜歡玩遊,而第一隻像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陽光裡滾來滾去,第二隻會亂跑、爬樹、撲蝴蝶。三是它終日懶惰地伏著,而第二隻“居然捉到一隻很肥大的鼠”形成對比。因此,大家都不喜歡它,它是隻“若有若無的動物”,連最愛的三妹“對於它也不加註意”,這與前兩隻的地位形成鮮明的對比。
由於有前兩隻作對比,後者的命運被襯托得更加悲慘,這就必然會引起人們更加深切的同情,就更加突出了“我”的過失之大,悔恨之深,因而更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⑶教師啟發學生思考、討論以下問題。
①播放思考題幻燈片三。
顯示第四屏(如下):
思考題四:“我”家三次養,我的感情有什麼變化?
思考題五:文章圍繞養的經過寫了三個故事,三個故事各自的線索是什麼?文章是按什麼順序把三個故事組織起來的?開頭和結尾有什麼特點?
②同學思考、討論、發言。
③明確思考題四:
第一次養:當三妹追小玩時,“我”微笑著看,當她報告的死訊時,“我”感到“酸辛”。
第二次養:飯後的娛樂是看它爬樹。隨著亡失訊息的證實,“我”也“悵然的,憤憤的”。
第三次養:感情波動幅度更大。先是“不大喜歡它”,聽說芙蓉鳥被咬死後,“我”“很憤怒”,打了它之後“我心裡還憤憤的,以為懲戒得還不夠快意”。直到發現另一隻黑銜著第二隻黃鳥,“我開始覺得我是錯了!”“我心裡十分的難過”……文章的主題,正是透過“我”一系列複雜感情的變化的細節描寫,不斷地昇華。
教師邊明確、邊板書:
板書三:
感情 酸辛 悵然 難過、自責
教師點撥:
文章所記敘的,與其說是養的經過,不如說是“我”的心路歷程,是心靈的反省,是人對於動物的自責。
④明確思考題五:
每個故事都以的遭遇為線索,從三個故事之間“有一次”,“隔了幾天”,“冬天早晨”這些語句中可以看出,文章是按時間順序把三個故事串起來的:得→養→亡失;再得→再養→再亡失;復得→復養→復亡失→永不養,情節三起三落,波瀾起伏。文章開頭先交代幾次養的結局“總是失蹤或死亡”總領全文,結尾又以“自此,我家永不養”收束全文,開拓深意,呼應篇首。
教師邊明確、邊板書:
板書四:
我家養了好幾次,結局總是失蹤或死亡。
自此,我家永不養。
⑷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小結。
透過這堂課的學習,我們整體感知了《》這篇文章的內容及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了文章學習文章敘事結構嚴謹、首尾呼應的組材方法;體會了文章細節描寫和對比手法的運用的藝術特色,下節課我們將進行精段賞析。
(四)佈置作業
1.從來歷、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幾方面,來分析第三隻與前兩隻的區別。
2.假如養第二隻時也養了鳥,鳥也被咬死,“我”將怎樣想,怎樣做?
解題要點:
回答此題,要用“設身處地”的方法去體會、聯想。要從課文內容出發。“我”之所以一口斷定第三隻咬死了芙蓉鳥,重要的原因是一直對這隻沒有好感。假如養第二隻時發生鳥被咬的事,“我”大約會因喜愛這隻而遷怒於別的原因。
(五)板書設計 :
探究活動
從多角度探究文章主題
《》這篇文章文字淺顯但蘊含是非常豐富的,對於它的主題人們一直意見不一。指導學生採用探究的方法,從多個角度歸納文章主題。課後練習對此已有提示,可沿著這個思路去探討,以期引起爭論,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和賞析能力。
說明:學生可以從多個角度理解本文的主題思想,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據即可。
參考答案:
⒈體現了“我”嚴於律己、反對主觀臆斷、提倡實事求是的精神。
⒉體現了“我”嚴於律己的精神和仁愛之心。
⒊凡事不能主觀臆斷,妄下斷語;否則就會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
⒋表現了“我”熱愛小生命、同情弱小者和勇於自責的精神。
⒌弱小者的悲劇命運具有必然性。
搶的動作,就足以喚起想像,而想像的內容是非常豐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