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人生》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抓住要點,理解文章對人生作的比喻,樹立對生命的正確認識。
2、發揮聯想和想像,理解文章所說的理。
3、培養熱愛生命、珍惜生命、讓生命更有意義的信念和志向。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理解文章透過一系列的形象表達深刻道理的寫法。
2、難點:
結合文中一些關鍵句子理解課文。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我國的女作家冰心把人生比作向東流的一江春水,比作是一棵小樹。丹麥文學評論家勃蘭兌斯把人生比作什麼呢?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人生》。
二、課前熱身
1、,讀準下列加粗字。
瞭望(liào) 瞻望(zhān) 攫取(jué)
鮭魚(guī) 停滯(zhì) 饋贈(kuì)
2、結合文章解釋下列詞語。
瞻望:往遠處看或往將來看。
賞心悅目:因欣賞美好的情景而心情舒暢。
樂此不疲:因喜歡做某事而不知疲倦。形容對某事特別愛好而沉浸其中。
臆測:主觀的推測。
攫取:掠奪。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幾個朗讀基礎較好的學生朗讀課文。
2、思考,作者把人生比作什麼?你認為哪個比喻最形象,為什麼?
人生如高塔、地洞、廣闊領域、工場。高塔這個比喻最形象。
(明確:人生猶如攀登,人從誕生之日起便開始成長奮鬥的程序,每前進一步,就如上了一個臺階。起初輕鬆快樂,越往上,難度越大。所以把人生比作高塔很形象。人類的命運有著這樣的相似,但具體來說,生命的表現形式卻千變萬化。挖掘地洞、征服廣闊領域、在工場中勞作則是三種不同的人生活動景像。)
四、結合關鍵語句,理解課文
1、這樣,大多數被稱作正常人的一生就如此過去了,從精神上來說,他們是停留在一個地方。──大多數正常人的一生是如何過去的?為什麼從精神上來說他們是停留在一個地方?
學生結合文中的關鍵句子說出自己的理解,如最初的攀登是容易的,不過很慢──每一件事物都是的越往上走,攀登越困難──每一級上似乎也難以再在任何值得留戀的東西通常是一個人一年登上一級,他的旅伴祝願他快樂──每一次人們都希望他能長久的攀登下去,這希望也就顯露出更多的矛盾。
(明確:人一出生就開始攀登人生這座中空的高塔。起初的攀登不需太多體力、智力,又有父母的扶助,所以很容易,而且大部分時光是快樂的;越往上登,困難越大,要靠體力、智力,到一定時期還會失去父母的扶助,失去一切幫助,只能靠自己的力量;由於經歷的事越來越多,所以各種事物都似曾相識,不再值得留戀。所以攀登高塔時,不再有什麼新的追求,平平庸庸而過。大多數人每增長一歲,就會受到人們的一次祝賀,年歲越大,人們希望其生存下去的願望也欲強,但繼續登下去的可能欲小,困難欲多。等到他爬到他生命註定的某一級,他便死亡了。大多數人的一生就這樣度過──樂天知命,平平庸庸,雖然年事在增高,但其思想、志趣、品質等精神方面的東西不會有太大的變化,所以說他們的精神是停留在一個地方。)
3、還在少數的人,他們的一生則是在探索、挑戰和開拓中度過的。生命不息,奮鬥不止。他們是怎樣的人?我們一起來研讀一下下面三種人。
⑴ 師生共同分析第一種人。
他們從事向思想深處發掘的勞動和探索從這句話你感悟到挖掘坑道的人是哪一類人?礦物指什麼?
實際生活中的這種人你知道哪些?
找出寫這種人的工作狀態的句子,說說作者讚頌了這類人的什麼精神?
⑵ 學生自讀7~9段,討論分析第二種人、第三種人。
抓住關鍵句子,說說征服廣闊領域的'人與在工場的勞動者分別是哪兩類人,他們具有怎樣的精神?
(明確:挖掘坑道的人──從事研究工作的人,如科學家、思想家──甘於寂寞,勇於探索。
征服廣闊領域的人──軍事家、政治家──勇於挑戰,熱愛生活。
在工場勞動的人──藝術工作者、發明家──珍惜時間,勤於勞作。)
五、寫作訓練
由於篇幅有限,作者只寫了一幅人生的總體畫面和三種積極進取的人的活動景象。其實還可用更多的畫面,更多的人的形象來概括豐富的人生。
你能根據自己的理解與想像續寫第四種人的生活景像嗎?
(學生習作摘錄略)
六、小結
不論是哪一種人,哪一種生活場景,歸結起來就是兩個詞──奮鬥、進取。用冰心先生的話來說就是: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動地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成樹,不生長的便成了空殼。是的,不是每一個生命都能達到人生最高的境界,不進取的便永遠停頓在同一個地方。
【板書設計】
攀登高塔
人 挖掘坑道 奮鬥
生 征服廣闊領域 進取
在工場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