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告訴你一些成語的典故和意思

告訴你一些成語的典故和意思

防微杜漸

“防微杜漸”比喻在錯誤或者壞事剛冒頭的時候,就加以制止,不讓它發展。

此典出自《後漢書·丁鴻傳》:“若敕政責躬,杜漸防萌,則兇妖消滅,害除福湊矣。”

東漢和帝時,竇太后掌握朝政,竇憲兄弟專權,一般官吏溜鬚拍馬,上下巴結,政治十分混亂。有個做司徒的叫丁鴻,看到竇憲兄弟專權擾民,便借日食出現的機會,向和帝上了一份密奏,信中說道:太陽是君王的象徵,月亮是臣下的形象。日食出現,是做臣子的在侵奪君王的權力……在春秋的歷史裡,日食出現了三十六次,國君被臣下殺死的有三十三人,這些都是因為做臣子的權力太大所致。接著,丁鴻歷數了竇憲飛揚跋扈君王的罪狀,最後說:“現在上天已給我們預警,我們就應該特別注意禍殃的發生,如果您能親自處理政事,從小的地方著手,把一些壞人壞事防範在萌芽狀態,那麼兇惡的禍源可以除去,吉祥的事就會接連而來。”

根據這個故事,後人引申出“杜漸防萌”這句成語。後來的《元史·張楨傳》中有“有不盡者,亦宜防微杜漸,而禁於未然”之句。

林下風氣

“林下風氣”形容女子風度嫻雅,不同凡俗。

此典出自《世說新語·賢嬡》:“謝遏絕重其姊,弛玄常稱其妹,欲以敵之。有濟尼者,並遊張、謝二家。人間其優劣,答日:‘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風氣。顧家婦清心玉映,自是閨房之秀。’”

謝玄(公元343—388年),晉代陽夏人,字幼度,小字遏,是謝安的侄子。謝玄有一個姐姐,叫謝道韞,才華橫溢,聰明而有才辯,嫁給王凝之為妻。謝玄很敬重姐姐謝道韞。同郡張玄有一個妹妹,嫁到顧家為婦。張玄也非常賞識自己的妹妹,經常把她同謝道韞相提並論,認為她們可以相媲美。有一個叫濟尼的人經常出入張、謝二家。有人問他說:“謝道韞與張玄的妹妹相比,哪個更好呢?”濟尼回答道:“王夫人(謝道韞)神態閒適大方,有竹林名士的風度。顧家婦(張玄的妹妹)清秀俊慧,是閨房中的佼佼者。”他的言外之意是,謝道韞比張玄的妹妹要好些。

天涯海角

“天涯海角”比喻極其邊遠的地方。也作“天涯地角”。

此典出自南朝代陳徐陵《徐孝穆集四·武皇帝作相時與嶺南酋豪書》:“天涯藐藐,地角悠悠。言而無由,但以情及。”

唐朝大詩人自居易亦有:“天涯海偉元禁勸,熙熙同似昆明春”的詩句。

據說宋代的大文豪蘇軾(別號東坡居士)和這句成語有很大的關係。蘇東坡在五十九歲那年,因被誣陷說他所寫的詔令(皇帝對下屬或對百姓所出的告示)中有斥責先朝的話,被貶到海南島的昌化。他在昌化時,常到“角嶺”一帶去遊覽。這一天,他正在海邊欣賞水天相接的景色,忽然狂風暴雨,波濤洶湧。這種情形引起了他的極大興致,便在避風雨的那塊大石上題了“天涯”和“海闊天空”六個大字。後來,石匠便把這幾個字刻在石上。久而久之,這個地方就被人們稱作“天涯”,又因為這個地方本是“角嶺”的一部分,所以後來的人便把“天涯”和“角嶺”結合成“天涯海角”這個成語。

不可同日而語

“不可同日而語”這句成語說明兩種情況完全相反或差別迥異。

此典出自《戰國策·趙策二》:,“夫破人與破於人也,臣人之與臣子人也,豈可同日而言之哉。”

戰國時期,蘇秦是主張“合縱”的,他建議燕、趙、韓、魏、齊、楚六國聯合抗擊秦國。為了說服趙國的君主採納他的'建議,他從燕國來到趙國。趙王比較年輕,做君王的時間不長,很願意聽他的主張,於是便熱情地接待了他。

蘇秦十分委婉地對趙王說:“現在貴國疆域有二千多里,軍隊有幾十萬,戰車千部,戰馬幾萬匹,糧食夠吃十年。就地形上分析,西有常山,南有漳河,東有清河,北鄰燕國。目前秦國虎視眈眈,一心想把趙國吞掉,然而遲遲不敢舉兵來征伐,是擔心韓國和魏國打他的主意。所以說韓、魏兩國也是貴國的屏障。可是秦國一旦佔了韓、魏,那麼趙國就十分危險了。這就是我為大王憂慮的事情呀!想當年,堯沒有什麼地盤,舜沒有一點兒土地,卻能領有天下。禹不足一百個部屬,卻成為諸侯的領袖。成湯和周武王也不過三千土卒,三百戰車,也做了天子。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他們都具有卓識遠見。聖明的君主能夠了解敵國的強弱,清楚自己士兵的數目、將士的優劣,沒有必要非得等到在戰場上廝殺,對於勝負、存亡早就已經心中有數了。哪有隻聽議論,就貿然地決定國家大事的呢?我計算過各國的領土,六國的土地加到一起比秦國大五倍;六國的軍隊比秦國多十倍。如果你們六國合成一體,共同攻打秦國,那秦國必定失敗。可是你們現在不作長遠打算,只想著秦國,心甘情願做人家的臣子。你們可應該知道呀,打敗敵國和被敵國打敗;別人當自己的臣子和自己當別人的臣子,這兩種狀況可是不能夠放在一起比較的說的呀!我的建議請大王深思啊!”

趙王對蘇秦的主張十分感興趣,決定封他為武安君,並賜給他一百輛車子,二萬兩黃金,一百雙自璧和許多綢緞、衣物,讓他去勸說其他幾個國家。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說明人們做事,如果不下決心,不身歷險境,不經過艱苦的努力,是不能達到目的的。

此典出自《後漢書·班超傳》:“超曰:‘不人虎穴,不得虎子。當今之計,獨有因夜以火攻虜,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盡也。滅此虜,則鄯善破膽,功成事立矣。’”

東漢時候,班超跟隨奉車都尉竇固和匈奴作戰,建立了功勞。後被派出使西域,他首先到鄯善國。國王廣早知班超的情況,對他十分敬重,但隔一個時期,一下子變得怠慢起來。班超召集同來的三十六人說:“鄯善國王最近對我們很冷淡,一定是北方匈奴也派人來籠絡他,使他猶豫不知順從哪一邊。聰明人要在事情還沒有萌芽的時候就發現它的產生原因,何況現在事情已經十分明顯了。”

經過打聽,真的是這樣。於是班超又對隨行的人說:“我們現在處境十分危險,匈奴使者才來幾天,鄯善國王就對我們這麼冷淡,如果再過一些時候,鄯善國王可能會把我們綁起來送給匈奴。你們說,我們應該怎麼辦?”當時大家堅決地表示願聽他的主張。他便繼續道:“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現在剩下的辦法、,就是在今天夜裡用火攻擊匈奴來使,迅速把他們殺了。這樣一來,鄯善國王才會真心誠意歸順漢朝。”

這天夜裡,班超就和他同去的三十六個隨從,沖人匈奴人住所,奮力死戰,用少數人力戰勝了多數的匈奴人,後來就達到了預期目的。

盜亦有道

“盜亦有道”的意思是,做盜也有其做盜的才智與品德。莊子的本意在於闡發無處不有道的觀點,後來,人們用它指稱即使為非作歹的人,也有其規矩。

此典出自《莊子·惏篋》:“故蹠之徒問於蹠曰:‘盜亦有道乎?’蹠曰:‘何適而無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聖也,人先,勇也;出後,義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備而能成大盜者,天下未之有也。”

傳說在春秋末期,柳下屯(今山東西部)有一個人,名蹠,人們稱之為盜蹠。有一次,盜蹠的徒弟問他說:“有人說,道是無處不在的,如此說來,偷盜也有一定的才智與品德嗎?”盜蹠回答說:“那當然,哪裡沒有道呢!”猜測人家家中會有什麼東西,這是無事不通;敢於率先溜進去,這是勇敢無畏;撤退時走在後邊,這是義氣;知道什麼東西是否可盜,這是聰穎明智;分贓均勻恰當,這是一種仁德。不具備這五項素質,而能成為天下大盜的人,還從沒出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