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輔助設計與工程計算

初級室內設計師如何做方案

初級室內設計師如何做方案

一個好的室內設計,給你帶來幸福感最大的價值在於提供了符合你生活習慣的解決方案。如果一個設計師連你最關注最困擾的問題都解決不了,可想而知他是否適合你。初級室內設計師如何做方案?跟著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

第一種:抄思維方法,抄規律。這個等級最高,同時也不侷限於抄設計這個單一分科分工。數學、物理、哲學,總之人類最優秀的大腦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定律和定理,都可以是重要的啟發物件。這也就是為什麼大師的招式是在設計內的,大師的內功是在設計之外的,也就是為什麼許多大藝術家科學家都是大哲學家。

第二種:抄路徑,抄系統。這個等而下之,不但抄襲前輩大師解決設計問題的方法,也抄工作方法,抄設計路徑,其實這還好啦,在這個基礎上抄出的東西不會太差,因為你的抽象思考比較多,呈現的東西一般不會畫虎不成反類犬。

第三種:抄造型,賣造型,凹造型。這種事最糟糕的,所有的思維邏輯都是圍繞造型的,所有的手段都是做裝修,往往這種抄襲會出現大量的庸俗不堪的作品。

拿到一份方案後,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分析它,一般把分析分成兩種,一種是定性,一種是定量。首先,要先搞清楚什麼叫定性,什麼叫定量?

定性:所謂風格

如恩的非常的現代,之後是李瑋珉的,再繁瑣一些的是雅布,他們做的專案屬性要求必須做的繁瑣一點來傳達情緒,再然後是梁志天,他做過很現代的設計也做過一些很複雜的,所以很難去定義他,但是基本還在一個大體的範圍內,之後是邱德光,他的標籤是ART DECO風格,是偏繁瑣、偏傳統風格的,最後是戴坤大師,偏傳統、繁瑣

我們分析大師的作品的時候,我們向大師學習的時候,我覺的重點不是大師的符號,也不是大師的路徑或者工具,我覺得最最重要的是:

大師帶給我們的感覺,

大師帶給我們的感覺,

大師帶給我們的感覺,

透過設計手段表達一種理想狀態,來滿足客戶他理想中的“自己”的需求,也就是說你透過設計一種生活方式幫助他去實現自我

2   定量

看空間特質

一個空間就像是一個人,他的高矮胖瘦,他的氣質和氣場,他的特質和特點是什麼,只有瞭解了這些我們才能準確的描摹一個人。

同樣,三維開間的尺度和長寬高,是大還是小,有什麼不同的空間特質?比如有沒有一個地方的空間特別高,或特別小?再比如,這個空間呈現一種什麼樣的態勢?是明亮還是幽暗?明亮的我們能不能追求窗明几淨?幽暗的地方我們能不能賦予空間陰翳之美的靈魂?

也就是說分析空間的特質一定要對整體有一定的判斷。當我們分析整體風格的具體特徵時,首先,我們應該在之前所形成的整體感覺的基礎上進行分析:第一眼特徵是什麼,讓你印象最深刻的又是什麼?

看空間的軸線

我們在做空間平面佈局時,無論是所謂歐式、新古典、還是中式,都需要軸線。特別是一些傳統風格以及其延伸風格更要強調軸線的關係,那麼為什麼軸線會這麼重要?因為軸線代表的是對稱,在自然界裡越對稱的形態,代表著基因越優秀。所以對稱這種審美習慣是作為底層程式碼寫進了人類大腦裡的,是與生俱來的。

空間密度

每個介面都有元素或符號的組織密度,包括室內的介面。大家想象一下,一個打折甩賣的服裝店裡一定是把貨品擺放的滿滿當當的,而一個特別牛逼的設計師品牌潮店可能同樣的面積卻只擺放寥寥數件衣服,這其實就是空間密度。比如Zara 雖然價格不貴,但經營策略上,會把店面的位置,風格,品質感和貨品陳設密度刻意的模仿一些大牌店面。

往往很多時候,每種風格或方式,都有自己獨特的處理空間密度的方法,比如傳統的風格往往密度比較高,現代的往往比較低。同時這也和空間的私密度和空間的尺度有關係,你要是想把某個空間做的更親切,那麼軟性物的密度就高點,你想把空間做的輕鬆點,那就把空間密度調低一些……

我們可以把一個空間,分成,頂,中上,中下和底四個部分。然後我們利用這張表格來分析平頂立面的空間密度。

符號元素

我們完成一個空間的設計,最後一定是靠具象化的東西來實現完成度的,比如這種壁爐和鏡子是你特別喜歡的,再比如一盞特別牛逼的燈,一組特別風騷的沙發,一種特別的顏色。照明的方式,採光的方式,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們在做定量分析時,要利用工具把元素和符號剪下來,包括它的需求,它的感覺,它的工藝、顏色、傢俱等,然後把這些提取的符號和元素放到一個成象稱之為“元素漏斗”的集合當中去,儘可能的去發酵,在研究階段儘可能的去多發現,而後在應用階段儘可能的把那些不需要的東西剔除掉,找到那個最關鍵的.東西,找到對你印象最深刻的東西,找到那個不可替代的東西,再把它拿出來回到我們的設計裡,把他們變成你自己的東西。

1.空間特質

2.空間軸線

3.灰空間處理

4.動線關係

5.空間密度

6.符號元素

那麼以上的六種考量物件的集合就是我們的“法”。我稱之為“空間的次序”。

空間次序有什麼用? 其實我們就是儘量的透過以上的那六種工具,把縹緲的抽象的感覺窄化成具象的符號來應用。

無論我們學習哪個案子,雖然我們可以把這個學習案例的形,它的物料、工藝、尺度、比例和軟裝等等……分解成元素符號消化掉。但是這些形而下的東西終歸不是高階的,並不能讓你對設計有更為深刻的理解,符號裡的資訊畢竟是有限的,我希望我們能看到我們所模仿的大師的初心,看到大師作品形成的背後的原因,學習到大師和作品那個當下的情境與思維方式。這才是真正的學習,因為這擺脫了低階的抄襲,也正因為如此,你看到了消化了作品背後更多的知識,才會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才會讓作品保持duang的一下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