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山繡水初中課文教學設計
一、匯入
快到寒假了,有一位朋友向我推薦了一些旅遊景點。我從網上下載了許多相關的圖片,看了這些圖片後,我有點拿不定主意了,去哪好呢?想請同學們幫我拿個主意,看看到底去哪好。
(出示圖片,讓學生討論)
有一位桂林的朋友也給我發來了郵件,說你看看這一篇文章吧。看了這一篇文章後,我決定,放假就直奔桂林。想知道是什麼樣的文章有如此的魅力,讓老師一下子就拿定主意了嗎?
這篇文章的作者可是比較有名的,同學們想了解他嗎?(出示楊朔的相關資料,其他同學可以補充)
二、預習檢測
(一) 給下列加橫線字注音:
攢聚( ) 圩子( )褒貶( ) 貯藏 ( )
嶄新( ) 怠慢( ) 精髓( ) 恍惚 ( )
(二)文學常識:
本文作者 ,現代散文家。原名 ,山東蓬萊人。青年時期曾在哈爾濱學習外國文學和從事翻譯工作,同時研究中國古典文學。著作大都收入 。
(三 ) 解釋下列詞語:
1 神遊:
2 玲瓏剔透:
(四)感知課文內容:
本文描繪了桂林山水如詩如畫的美,表現了作者珍惜現在,創造未來的人生理想。
三、朗讀課文,品味詩意。
楊朔曾這樣說過,“我喜歡寫散文,常覺得,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詩。”又說:“我在寫每篇文章時,總是拿它當詩一樣寫。”所以楊朔的散文充滿了詩情畫意。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並說說這篇文章的詩情畫意體現在哪些方面。
①文章的標題是畫山繡水
說明:a. 桂林山水的自然美如畫如繡,妙不可言。
b. 互文的手法使自然的山水更充滿詩情畫意。
②文章中有些景及故事也充滿了詩情畫意。
課文中堪稱“畫山繡水”的景有哪些?
桂林山水(第二段)
灕江水色圖(第四段)
魚鷹捕魚圖(第五段)
四、 小組合作進行賞析和仿寫。
四人一組有感情地朗讀所選文段,說說作者是怎樣把景物寫得有聲有色,栩栩如生的,再用文字的形式為這段話寫幾句評語,並仿照例句描寫一處景物?
例:寫桂林的水時,作者說:“瞧瞧那灕水,碧綠碧綠的,綠得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作者先用一組疊詞,突出水的碧綠,然後抓住水綠的特點,把灕江的水比喻成“最醇的青梅名酒”,並在此基礎上將比喻伸展開去,不用去嘗,只要看一眼也會醉人。
仿寫:瞧瞧那滿地堆積的棉花,潔白潔白的,白得像冬天覆蓋大地的積雪,叫人實在不忍心玷汙它。
(學生朗讀,賞析並進行仿寫,師生共評)
五、 學習創造性地複述故事,並分析作者引用這些傳說的目的。
桂林不僅有如詩如畫的景色,還有優美動人的傳說,文章講述了哪些傳說?
(父子巖、寡婦橋、望夫石、媳婦娘巖)
你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幾個故事嗎?
(學生創造性地複述故事)
這幾個故事的共同點是什麼?
(有些悽慘,體現了舊社會勞動人民的苦難.除“寡婦橋”寫了勞動人民犧牲自我,樂於助人的品質,其餘的都是寫階級壓迫和階級鬥爭的)
作者為什麼要在令人賞心悅目的風景中插入這樣悽慘的故事呢?可從文章中直接找出答案。
(提醒人們不要忘記過去的苦難,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美好的生活.使文章留下了時代的印記,蒙上了一層政教色彩。同時也給這些景色增添了不少人文色彩。)
六、小結:
透過學習這篇文章,我們瞭解了桂林如詩如畫的景色,也傾聽了不少優美動人的傳說。對桂林,你還了解多少呢?能不能再給老師推薦一些值得一遊的景點呢?
(如:大象汲水的“象鼻山”,碧水瀠回的“灕江源頭”,劉三姐對歌的大榕樹,桂海的碑林,千古靈渠,奇峰鎮等)
七、 拓展思維,豐富積累,學習如何運用間接材料。
你遊歷過哪些風景名勝區,你的家鄉應該也有許多美麗的傳說,能不能給我們講一講與景點有關的優美的傳說或詩句呢?
(學生說)
如果需要寫一篇介紹家鄉風物的文章,你準備如何去使用這些材料呢?
(學生出謀劃策)
是啊,祖國有著如此神奇而美麗的自然風光,有著如此動人而悽美的傳說故事,讓我們用雙眼去觀賞,用耳朵去聆聽,用心去感悟,用筆去描繪祖國這些珍貴的自然文化遺產吧。
八、作業
借鑑本文的.寫法,寫一篇介紹家鄉風物的文章。
九、教學探討與反思:
散文是重要的一種文學樣式,重在讓學生學會在誦讀中品味文章的美。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我抓住了兩個重點:①讓學生在誦讀中領會作者是怎樣把景物描寫的如此生動的,並學會這種寫法。②讓學生學會創造性地複述故事,並知道如何使間接材料合理而恰當地為自己的作文而服務。
十、教學反饋:
閱讀文章12—13段回答問題:
1.說說下面這句話運用了什麼修辭,有什麼效果。
巖上長滿綠盈盈的桉樹杉樹鳳尾竹,清風一錘,蕭蕭瑟瑟的,想是劉三姐留下的嫋嫋歌音吧?
比喻。增強了環境的美感和情韻,引人遐思。
2.下列對故事中老婆婆的評價,那一項不太恰當(C)
A熱心助人 B不辭勞苦
C苦守貞節 D心地善良
3.下列解說不恰當的一項是(B)
A.橋雖然被山水沖垮,但老婆婆並沒有喪失信心,還是堅持讓大家一年一年地不斷修造著,這種精神實在太讓人感動了。
B.劉三姐一邊親自參加勞動,一邊唱歌,可見她其實不是一個神仙,而是被大家神化了的一位勞動者。她的神通其實來自於她手中的扇子,這和濟公有點相似。
C.從故事中看,劉三姐之所以被大家神化為歌仙,並不僅僅是因為她善唱山歌,而是由於她能夠為民造福,是百姓心中真善美的化身。
D、一個情節生動內涵豐富的故事,作者以不到三百字的筆墨就把它陳述清楚,這充分體現了作者文筆精煉詩意化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