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課文《大自然的語言》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品味本文簡潔,準確,生動,科學的語言。
2、瞭解物候的相關知識。(重點)
3、掌握說明文的幾種說明順序和舉例子的說明方法。(重點)
4、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並體會說明的條理性。(難點)
5、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情趣。
【教學課時】
兩課時。
【課前準備】
蒐集一些農諺。
【教學設計】
匯入新課
方式一:(提問式)在生活中,我們人類用語言來交流,那麼大自然呢?它也有語言嗎?
方式二:從圖片匯入,從圖片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像這些草木榮枯,春華秋實的現象,古代的勞動人們稱為物候現象。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大自然,去聆聽她們的語言。
新課講授
一、察言觀色:學生介紹竺可楨,教師補充
竺可楨(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紀卓有成就的科學家、教育家,氣象學家,地理學家,被譽為品格和學問的偉人。1910年赴美國留學,1918年獲哈佛大學地學系博士學位。回國後先任武昌高等師範學校教員、東南大學地學系主任、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所長,成為我國近代氣象學和近代地理學的奠基人。1936 年起,出任浙江大學校長,在抗日戰爭的烽火硝煙中,在貴州的'窮鄉僻壤,他將浙大從一所地方性大學辦成了全國著名的綜合性大學,在中國高等教育史上寫下了耀眼的篇章。1949年10月,他被任命為中國科學院副院長。著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時代與地點》、《我國五千年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物候學》等。
二、狼吞虎嚥
快速朗讀課文:
1、標出難讀,難記的字,詞。
2、整體感知課文。
學生上講臺板書。
三、暢所欲言
你從課文中獲得哪些資訊?在文中找出,並概括。
自由交流:(補充)
1、什麼叫物候和物候學?(第1、2、3段)
2、物候觀測對農業有什麼重要意義?(第4、5段)
3、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因素有哪些?(第6、7、8、9、10)
4、研究物候學有什麼意義?(第11、12段)
四、細嚼慢嚥
朗讀1段,品味語言。
找出這一個自然段,你最喜歡哪些好詞,好句,說說理由。(參考)
五、摩拳檫掌
欣賞四季圖片(春,夏,秋,冬)選任一季節,用生動,美麗的文字把眼前的美景描繪出來。
六、作業
曲不離口,朗讀並背誦第一自然段。
第二課時
〖匯入新課
初試牛刀,同學朗讀上一堂課的小短文,並做評價。
無論是桃紅柳綠的春日還是冰天封地的冬夜,都是大自然的現象。那麼學習大自然的語言對我們人類有什麼作用呢?它們又是由什麼來決定的呢?今天我們繼續來探索大自然的奧秘。
〖新課講授
一、朗讀6~10段,思考
1、物候現象的決定性因素?(緯度差異,經度差異,高下差異,古今差異)作者是按什麼順序介紹物候現象的決定因素的?
(抓住關鍵詞:首先,第二個因素,第三個因素,此外。)明確:主要到次要的邏輯順序或從空間方面到時間方面的邏輯順序。 (詳答見問題探究A)
2、作者主要用什麼說明方法來分別說明這些因素的影響?
明確:舉例子。(找出並分析)①③④早春三四月間,南京桃花比北京要早開20天。說明了緯度對物候的影響。但有時為了使說明物件更透徹,可以舉更多的例子。②大連緯度在北京以南約1,但是在大連,連翹和榆葉梅的盛開都比北京要遲一個星期。
3、第10段中,根據英國南部物候的一種長期記錄可否刪去?為什麼?
明確:起限制作用,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科學性。你還能在文中找出體現說明文語言的準確的地方嗎?
(探討),例如:第一段末:在地球上溫帶和亞熱帶區域裡準確地說明了存在四季分明的地方。
二、拋磚引玉,《大林寺桃花》
學生齊讀詩歌,理解詩意。
明確:大林寺在廬山香爐峰頂。詩人在初夏時節遊覽大林寺。四月,平地上正是春歸芳菲落盡的時候,但詩人卻意外地發現在這高山古寺之中竟有始盛的桃花。詩人曾為春天的逝去而傷感,重遇春景後,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原來春天是轉到這裡來了。
這首詩正好說明了課文中影響物候的第三個因素──高度的差異:植物的抽青、開花等物候現象在春夏兩季越往高處越遲。
參考古詩中的物候現象
三、七嘴八舌,質疑問難三步曲
第一步,默讀課文,找出疑難地方,標出。
第二步,四人一組討論問題。
第三步,每組提出殺手鐧(本組解決不了的問題)全班討論。
若沒有,教師提問:同學們都知道文章介紹了物候現象,那為何要以大自然的語言為題呢?能否換成《物候知識》?
四,各顯神通
在生活中,你知道還有哪些獨特的大自然語言嗎?為人類敲響了哪些警鐘?
沙塵暴,沙漠化 ,海嘯 水土流失。
【問題探究】
A、本文中決定物候現象的因素可否調換?
(不能)這四個因素是按照影響程度,由大到小依次安排的。緯度影響最大,經度次之,高下差異又次之,古今差異最小。另外,緯度和經度在同一地球上方位的不同。而高下是同一地點的高下差異。這三者都是空間因素,而第四個因素是時間因素。從時間到空間又是一種排列順序。
這四個因素的順序是按照事物內部關係來安排的,是邏輯順序。
B、本文題目的好處:
語言是交流工具,是傳遞資訊與溝通的橋樑。用大自然的語言命題,把大自然擬人化了,生動形象的展現了大自然的人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