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隧道交通安全管理的研討
據統計,西南地區某高速公路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共發生交通事故多起,其中隧道交通事故就達112起。控制隧道交通事故的發生已成為刻不容緩的工作。因此,從隧道交通事故發生的原因著手分析、探討改進隧道的設計、管理有著重要的意義。
1高速公路隧道事故多樣性的原因分析
據調查,發生隧道交通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隧道入口段一般為兩種不同路面材料的過渡區域。由於瀝青具有可燃性,不利於隧道消防,隧道內一般為水泥路面,而隧道外多為瀝青路面,因此,隧道內外路面附著係數存在差異。
2)隧道內外光線存在明顯差異。在較長的隧道中,光線照入較少,雖然隧道內設定有照明裝置,但是終究存在較大的隧道內外光線明暗程度的差異。
3)隧道的空氣環境較差。隧道是一個相對封閉性的通道,空氣環境較差,車輛排放的`廢氣和車輛的揚棄廢塵不易排除,廢塵和廢氣在一段時間後容易沉積在路面上,降低了路面的附著係數。由於隧道區段的上述特點,決定了隧道交通事故分佈特徵具有多樣性、複雜性。
2隧道交通事故特徵分析
筆者分析了我國西南地區某高速公路隧道發生交通事故的一些統計資料,得到如下結果:1)冬、春季隧道交通事故較多。西南地區冬季山地結冰現象嚴重,春季雨水較多,路面溼滑,惡劣的天氣狀況嚴重地影響了車輛的正常行駛,因此,增加路面附著係數是尤為重要的。2)事故中大貨車、微型車涉及數量較多。對於大貨車而言,車輛重心高、超限運輸是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對微型車而言,主要是因為速度過快,重心偏高。因此,嚴格地控制車速能從很大程度上降低事故發生率。
3隧道交通事故發生的影響因素
3.1天氣環境
雨天行車,路面附著係數較晴天干燥路面明顯下降,車輛附著力明顯降低。車輛在行駛過程中輪胎易出現打滑現象。車輛打滑使方向失去控制,就會發生撞擊隧道壁,原地掉頭,橫臥路中隨即與後車相撞等事故。
3.2地理環境
隧道所在地的地形多為山地,隧道入口路段坡道、彎道較多。該類路段通常為交通事故多發地段,是交通事故主控制區。特別是在雨天,在這種路段採取緊急制動往往會誘發車輛的甩尾、側翻。
3.3視覺暗適應的影響
車輛高速駛入隧道的過程中,易產生“黑洞效應”。所謂“黑洞效應”是指司機在駛近隧道,從洞外看隧道內時,因周圍明亮而隧道像一個黑洞,以致發生辨認困難,難以發現障礙物。在剛進入隧道時,駕駛員對光線的突變在短時間內很難適應,這個過程為光線暗適應(人從光亮的地方進入黑暗的地方時,開始視覺感受性很低,然後又逐漸提高,恢復在暗處的視力,這個過程叫暗適應)。當汽車執行在明暗急劇變化的道路上時,由於視覺感受性不能立即適應,容易發生視覺障礙,危及行車安全。
3.4路面附著係數變化的影響
隧道路面因素的影響主要是路面附著係數的改變。由於隧道是相對封閉環境,塵埃和車輛排出的廢氣沉積在路面上,長期得不到雨水沖洗、陽光暴曬,降低了路面的附著係數。當高速行駛的車輛由潮溼瀝青路面駛入乾燥水泥路面的過程中,路面附著係數發生急劇變化,車輛進入隧道的行駛速度發生變化(加速或減速),車輛就容易打滑失去控制,從而釀成車禍。
4隧道交通安全對策
針對隧道交通事故發生原因的多樣性,結合隧道的特點和事故特徵,對隧道交通事故的控制與預防提出如下方案:
1)隧道設計時路段線型選擇和道路走向要合理。隧道路段線型選擇和道路走向應儘量避開彎道、坡道的影響。特別減少連續的下坡和彎道路段。當坡道、彎道不能完全避免時,隧道入口前較長路段應設定減速帶(減速帶設計應合理,不能影響車輛的行駛,不能有事故隱患),強制車輛減速,使車輛低速駛入隧道。
2)提高隧道路面附著係數,縮短車輛制動距離,預防車輛打滑。提高隧道內行車道的附著係數是減少隧道交通事故的關鍵,隧道內水泥路面防滑刻槽、微小的坑窪被汙垢填平後得不到雨水的沖洗,油漬也得不到日光的暴曬蒸發,影響了輪胎的附著力。定期對隧道路面進行清洗,能有效地提高路面的附著係數。
3)增加隧道內照明度。增加隧道內照明度可以減少駕駛員的暗適應時間,解決隧道入口處人眼和心理的不適應問題。消除隧道進口的事故隱患,必須從隧道進口的設計上充分考慮駕駛員的生理和心理因素。採用適當的明暗交替過渡長度,其基本原理是讓洞外光線逐漸變暗,到洞口時光線的亮度基本接近洞內的光線,以解決人眼的不適應問題。具體可以採取在進洞口處設定遮陽棚、減光格柵等。
4)隧道內外水泥和瀝青路面應提早過渡。改變一貫的隧道入口處不同材料的路面過渡的情況,在隧道入口前100m處實現路面的過渡,使不同材料的路面提前過渡,避免在進洞前路面附著係數差異和光線暗適應雙重因素影響帶來的事故隱患。
5)加強危險訊號、標誌及標牌設施建設。在入洞前路段應設定危險訊號預警燈,同時應做出隧道標誌及限速標牌,讓駕駛員有好的心理準備,及早提醒駕駛員前方有隧道應控制車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