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習題及參考答案
1.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雨過山村王建
雨裡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婦姑相喚浴蠶去,閒著中庭梔子花。
(1)品讀此詩前兩句,說說山村有什麼樣的特點?作者用哪些意象寫出這些特點的?(4 分)
(2)根據對全詩的理解,你認為哪個字是全詩的“詩眼”,並簡要陳述你的理由。(4 分)
2.閱讀下面兩首詞,然後回答問題(7分)
謁金門 馮延巳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閒引鴛鴦香徑裡,手挼紅杏蕊。
鬥鴨闌干獨倚,碧玉搔頭斜墜。終日望君君不至,舉頭聞鵲喜。
一剪梅 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1)馮延巳《謁金門》以“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開頭,簡要分析其妙處。(3分)
(2)試比較兩首詞在抒情方式上的差異。(4分)
3.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奉濟驛重送嚴公四韻 杜甫
遠送從此別,青山復空情。幾時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列郡謳歌惜,三朝出入榮。江村獨歸處,寂寞養殘生。
(1)品讀此詩首聯,說說作者用了什麼表達技法,抒發了抒情主人公怎樣的感情?(4分)
(2)從尾聯的關鍵詞語入手,分析這首詩歌表現的主旨。(4分)
4.閱讀下面一支小令,完成後面問題。(8 分)
【雙調】沉醉東風·漁夫 白 樸
黃蘆岸白蘋渡口,綠楊堤紅蓼灘頭。雖無刎頸交,卻有忘機友",點秋江白鷺沙鷗。傲殺人間萬戶侯,不識字煙波釣叟。
【注】① "忘機友:毫無機巧之心的朋友。
(1)有人認為黃庚的《漁隱》詩,用“不羨魚蝦利,惟尋鷗鷺盟”表現漁夫的高尚品德,正可作為這支曲子的註腳。談談你對這種看法的理解。
(2)作者在寫景方面煞費苦心,景物描寫非常生動,請選擇你認為用得巧妙的詞,作簡要賞析。
5. 閱讀下面這首詩,按要求作答。(9 分)
感遇十二首(其七) (唐)張九齡
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
可以薦嘉客,奈何阻重深!運命唯所遇,迴圈不可尋。
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
(1)在作者筆下,“丹橘”有何品質?
(2)請你簡單談談你對“自有歲寒心”一句的理解。
(3)全詩運用了什麼藝術手法?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參考答案
1. 【答案】⑴“一兩家雞鳴”說明山村人家不多,突出了山村的幽靜;(2 分)雨中的竹林、溪水、村路、板橋,寫出了山村自然和諧優美的景緻。(2 分)
⑵“閒”。(1分)運用了反襯手法,以閒襯忙,(1 分)寫出了仲春時節農事繁忙的景象,充滿了歡快向上的勞動生活氣息, (2 分)
2.(7分)(1)以此開頭,相當於傳統意義上的“起興”。起初看僅是寫景,細看景中寓有人情,池水被春風吹皺的.自然景象又暗含孤獨女子觸景生情的微妙情態。為全詞定下了感情基調,對詞的內容也有所提示。(意思對即可,3分。如果僅僅是翻譯就不給分。)
(2)馮詞主要是透過景物、人物動作的描寫含蓄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的盼夫之情。李詞多直抒胸臆,“一種相思……卻上心頭”五句酣暢淋漓地抒寫了自己對丈夫的思念之苦和情愛之深。(4分,“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各2分。)
3. 【答案】⑴用了擬人手法(答借景抒情、移情於景等也可);(2分)青峰佇立,似含情送客,然送君千里終須一別。這裡借山言人,表達了詩人的戀戀不捨的感情。(2分)
(2) “獨”字寫自己離別之後的孤單無依;“殘”字寫出自己風燭殘年的悲涼悽切;“寂寞”則寫出嚴公遠去後自己的冷落與惆悵。(3分)這兩句借離別後的心緒寫詩人的依戀惜別之情。(1分)
4.(1)古代詩人往往讚揚鷗鷺“ 忘機”。正由於他們認為只有鷗鷺才沒有“機心”,所以願與鷗鷺為友。這支小令前面寫漁夫有“忘機友”,那“忘機友”究竟指什麼呢?細玩文意,那正是指“點秋紅”的“ 白鷺沙鷗”。以鷗鷺為友,既表現“ 漁夫”的高潔,又說明真正的“忘機友”在人間無法找到。
(2)“點秋江白鷺沙鷗”一句寫景非常生動,“ 點”字尤其用得好。變形容詞為動詞,便出現了白鷺沙鷗點秋江的生動情景。
答第(1)題要充分利用註釋,既要弄清“ 忘機友”的含義,又要明白“忘機友”在曲中所指,進而回答漁夫為什麼“ 惟尋鷗鷺盟”。第(2)題是鑑賞古詩中常見的“煉字”問題。找準了答題角度,問題就簡單了。
【評註】 本題是對古代詩歌思想內容和表達技巧的鑑賞。儘管題目難度較大,但曲詞語言較通俗,答題時要看清題幹要求。
5.(1)耐寒、甘於奉獻。(答對一點得/ 分、答對# 點得& 分)
(2)丹橘“經冬猶綠林”,是因為“自有歲寒心”。“ 歲寒心”,一般是指松柏的。作者在這裡特地要讚美丹橘和松柏一樣具有耐寒的節操,是含有深意的,讓我們聯想到作者坎坷的經歷和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
(3)託物言志。不為世所用的憤慨。(答對一點得1分、答對2點得3 分)
【評註】" 詩歌鑑賞是近幾年高考的必考題。材料來自教材之外,符合高考的選材標準。第一題在意象上設計了考題,是重點。第二題涉及全詩主題的把握,只有把該句放到全詩中去理解才能找到準確的答案。第三題則考查了表現手法,學生回答問題必須掌握手法的作用才能得滿分。其他如“ 煉字”未考,並不是說不重要,學生複習時也要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