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多媒體技術下的識字教學
一、故事情境,激發識字興趣
漢字作為象形文字,是抽象的。但兒童的認知特點卻是形象思維佔主導。也就是說,在教學中運用形象、生動的教學方法來呈現抽象的文字,則將大大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古詩具有意境美、音韻美、畫面美等特點,是我國文化的瑰寶。人教版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多處運用了古詩作為教學內容,如二年級上冊的《古詩兩首》,在教學方法的運用上,需要一定的突破性思維。儘管作為識字教學的內容,但仍需突破傳統教學方法的桎梏,不僅融入多媒體技術,還啟用了創設故事情境的方法,以吸引學生的興趣。運用多媒體形式,按照古詩內容配以不同的圖畫和背景音樂,教師在導學階段以講述故事的形式,將全詩改編成一段小故事,再配以多媒體課件,則為學生營造出一個集音樂、圖畫、故事為一體的立體式課堂氛圍。在講故事的過程中,每幅畫面在顯示原詩句的基礎上,著重顯示大綱要求識記的文字。如《贈劉景文》中,要求學生掌握“菊、殘、君、橙、橘、徑”6個生字。教師在製作課件時,有意將這幾個字作特效處理,並在講故事時,用到這幾個字,同時加重讀音,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運用這種方式,使學生對所需認知的文字形成初步印象。這一環節的教學主要考驗多媒體課件製作的藝術效果,多運用色彩鮮豔的圖片,可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二、互動問答,體驗識字樂趣
從兒童的`認知心理來看,具有注意力易分散、缺乏永續性等特點,對於識字這樣一門需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恆來學習的技能,要長久保持學生的注意力,使之沉浸於教學氛圍中,則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有針對性地制定教學方案。在前一個教學環節中創設的故事情境,對吸引學生識字興趣起了潛移默化的作用,學生在一邊聽故事,一邊認識了文字。但故事講完,學生的注意力也會隨之減弱,這時還需要變換不同的教學方法,以保持學生的注意力。最常用的教學方法是互動教學,在多媒體課件的幫助下,互動教學的方法較傳統的問答、討論、小組合作學習等方式有了明顯的改進,增加了人機互動環節,這一點符合學生的遊戲心態。仍以《贈劉景文》一課為例,在多媒體課件中可增加一個環節,將傳統的課堂問題、填字等教學內容融入課件中,用人機互動的方式呈現出來。如大綱要求學生會寫的四個字“首、劉、枝、記”,製作成連續的闖關型Flash小遊戲,第一關學生完成拼音標註,只有答案正確才能觸發機關進入下一環節;第二環節遊戲可採用組詞連線的方式,也就是傳統的填字組詞練習,學生給出的答案正確即進入下一環節,以此類推。教學活動本身的互動問答形式,雖然只是對傳統教學方法的變形,但抓住了學生的興趣點。另外,小遊戲本身的闖關模式,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心理,使學生在遊戲中實現重複記憶,也體驗到識字的樂趣。
三、植入遊戲,提升識字智趣
小學生在識字過程中存在一個普遍的現象,即識字回生問題。主要體現在運用傳統教學方法的情況下,尤其機械式記憶,學生很難提起興趣;加之單純地默誦,使得學生對文字往往“不求甚解”,認得卻不會用的現象較多。而解決鞏固記憶的辦法還是默誦,學習如同陷入一個定勢之中,識字效率必然不高。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極大地豐富了教學方法,用生動的形象來展現抽象的文字,從視覺和聽覺上對學生大腦皮層形成刺激,觸動學生的情感,由機械記憶轉變為情感記憶。當相似的情感被觸及時,學生會自然而然地想到學習經歷,想起某個字,這樣記憶才牢固。當然,多媒體技術不僅僅應用於課堂教學,還可在課後作業中應用。以課後作業為例,在《山行》這首詩中,呈現出了諸多自然風光。教師可利用Flash等多媒體技術製作拼圖遊戲作為課後作業。可以融入“山”“石”“楓林”“霜葉”等詩中所提到的景象,要求學生根據底圖中註明的文字找到相應的圖片。這是考查學生的認字能力,透過課後作業來鞏固學生課堂所識的文字。這樣的作業設計,擺脫了傳統的默誦,既符合小學生的遊戲情節,又使學生在拼圖的過程中加深了對文字的認識,這一環節的應用從文字形象和應用兩個方面鞏固了記憶,學生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感受到了識字的智趣。
識字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獨立識字和應用文字的能力。以往機械性地記憶、枯燥的默誦等粗放的識字方法,已不適應當前教學水平發展所需。我們需要根據兒童的學習興趣、考慮兒童的接受能力來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案。本案中,將多媒體技術應用於教學活動中,從根本上改善了學生識字興趣不足、識字效率低下和識字回生等問題,使識字教學站在了科技與教育的雙架橋上,營造出“趣以導學、玩以開智”的教學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