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電流和電路》複習提綱
一、電荷
1.帶了電(荷):摩擦過的物體有了吸引物體的輕小物體的性質,我們就說物體帶了電。
輕小物體指碎紙屑、頭髮、通草球、灰塵、輕質球等。
2.使物體帶電的方法:
①摩擦起電
定義:用摩擦的方法使物體帶電。
原因:不同物質原子核束縛電子的本領不同。
實質:電荷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使正負電荷分開。
能的轉化:機械能→電能。
②接觸帶電:物體和帶電體接觸帶了電。如帶電體與驗電器金屬球接觸使之帶電。
③感應帶電:由於帶電體的作用,使帶電體附近的物體帶電。
3.兩種電荷:
正電荷:規定: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所帶的電。
實質:物質中的原子失去了電子
負電荷:規定: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所帶的電。
實質:物質中的原子得到了多餘的電子。
4.電荷間的相互作用規律: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5.驗電器:構造:金屬球、金屬桿、金屬箔
作用:檢驗物體是否帶電。
原理: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6.電荷量:定義:電荷的多少叫電量。
單位:庫侖(C)
元電荷e
7.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異種電荷完全抵消的現象。
擴充套件:①如果物體所帶正、負電量不等,也會發生中和現象。這時,帶電量多的物體先用部分電荷和帶電量少的物體中和,剩餘的電荷可使兩物體帶同種電荷。
②中和不是意味著等量正負電荷被消滅,實際上電荷總量保持不變,只是等量的正負電荷使物體整體顯不出電性。
二、電流
1.形成: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
注:該處電荷是自由電荷。對金屬來講是自由電子定向移動形成電流;對酸、鹼、鹽的水溶液來講,正負離子定向移動形成電流。
2.方向的規定:把正電荷移動的方向規定為電流的方向。
注:在電源外部,電流的方向從電源的正極到負極。
電流的方向與自由電子定向移動的方向相反
3.獲得持續電流的條件:
電路中有電源電路為通路
4.電流的三種效應。
(1)電流的熱效應。如白熾燈,電飯鍋等。
(2)電流的磁效應,如電鈴等。
(3)電流的化學效應,如電解、電鍍等。
注:電流看不見、摸不著,我們可以透過各種電流的效應來判斷它的`存在,這裡體現了轉換法的科學思想。
(物理學中,對於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物質或物理問題我們往往要拋開事物本身,透過觀察和研究它們在自然界中表現出來的外顯特性、現象或產生的效應等,去認識事物的方法,在物理學上稱作這種方法叫轉換法)
5.單位:(1)國際單位:A
(2)、常用單位:mA、μA
(3)換算關係:1A=1000mA1mA=1000μA
6.測量:
(1)儀器:電流表
(2)方法:
㈠讀數時應做到“兩看清”即看清接線柱上標的量程,看清每大格電流值和每小格電流值。
㈡使用時規則:兩要、兩不
①電流表要串聯在電路中;
②電流要從電流表的正接線柱流入,負接線柱流出,否則指標反偏。
③被測電流不要超過電流表的最大測量值。
危害:被測電流超過電流表的最大測量值時,不僅測不出電流值,電流表的指標還會被打彎,甚至表被燒壞。
選擇量程:實驗室用電流表有兩個量程,0~0.6A和0~3A。測量時,先選大量程,用開關試觸,若被測電流在0.6A~3A可測量,若被測電流小於0.6A,則換用小的量程,若被測電流大於3A則換用更大量程的電流表。
④絕對不允許不經用電器直接把電流表連到電源兩極上,原因電流表相當於一根導線。
三、導體和絕緣體
1.導體:定義:容易導電的物體。
常見材料:金屬、石墨、人體、大地、酸鹼鹽溶液。
導電原因:導體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動的電荷。
說明:金屬導體中電流是自由電子定向移動形成的,酸、鹼、鹽溶液中的電流是正負離子都參與定向運動。
2.絕緣體:定義:不容易導電的物體。
常見材料:橡膠、玻璃、陶瓷、塑膠、油等。
不易導電的原因:幾乎沒有自由移動的電荷。
3.“導電”與“帶電”的區別
導電過程是自由電荷定向移動的過程,導電體是導體;帶電過程是電子得失的過程,能帶電的物體可以是導體,也可以是絕緣體。
4.導體和絕緣體之間並沒有絕對的界限,在一定條件下可相互轉化。一定條件下,絕緣體也可變為導體。原因是:加熱使絕緣體中的一些電子掙脫原子的束縛變為自由電荷。
例項
裝飾小彩燈、開關和用電器
家庭中各用電器、各路燈
5.識別電路串、並聯的常用方法(選擇合適的方法熟練掌握)
①電流分析法:在識別電路時,電流:電源正極→各用電器→電源負極,若途中不分流用電器串聯;若電流在某一處分流,每條支路只有一個用電器,這些用電器並聯;若每條支路不只一個用電器,這時電路有串有並,叫混聯電路。
②斷開法:去掉任意一個用電器,若另一個用電器也不工作,則這兩個用電器串聯;若另一個用電器不受影響仍然工作則這兩個用電器為並聯。
③節點法:在識別電路時,不論導線有多長,只要其間沒有用電器或電源,則導線的兩端點都可看成同一點,從而找出各用電器的共同點。
④觀察結構法:將用電器接線柱編號,電流流入端為“首”電流流出端為“尾”,觀察各用電器,若“首→尾→首→尾”連線為串聯;若“首、首”,“尾、尾”相連,為並聯。
⑤經驗法:對實際看不到連線的電路,如路燈、家庭電路,可根據他們的某些特徵判斷連線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