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學多媒體技術論文參考
1構建思政多媒體教學系統的意義
1.1更注重對教學水平的提升
面對資訊化時代所帶來的教學方式的改變,也在不斷的考驗著教師的教學水平。而多媒體技術的教學系統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加強教師對現代技術的學習,同時也可有效的促進對教學方式的研究,以此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
1.2更有效的吸引學生對思政課程的注意力
作為深受現代科學技術影響的一代大學生,對新型事物的追求的特點也體現的淋漓盡致。而如何更為廣泛的吸引學生對知識的興趣點,讓學生充分理解和融合思政課程的精髓是大綱要求的重點。而多媒體技術從聽覺、視覺和觸覺等各個方面讓學生去學習,因此,在思政課程對學生的開發方面更具備主動性,從而更好的吸引學生對該課程的注意力。
2系統功能設計
該系統的使用者主要為思政教師和學生。因此,結合思政課程的實際,該系統主要的需求則包括對思政教學資源的共享、思政課件的開發、教學課堂的互動等。其中的資訊管理系統則主要是根據思政老師教學的需要,結合課程本身的特點,進行課程最佳化、作業佈置、個性化的設定,同時還藉助該資訊系統,實現對後臺資料庫的資料更新、上傳思政影片以及上傳思政課程習題庫、建立思政考試系統等,以此體現出現在教學理念下的個性化、人性化發展。從而實現了從課堂上,再到課堂下學生都可進行自主的學習和管理。因此,該系統有具有作業提交、課後評價等各方面的需求,以此實現教師和學生的互動。而在該系統的設計中,其主要包括網路採編工具、後天資料庫、課件演示工具、電子筆、白板等。
3客戶端功能設計
根據學生和教師的需要,將客戶端功能劃分為資源管理、課件編輯、思政課程備課、課堂互動四個不同的模組。其中,資源管理主要包括教學資源資料庫和學生資源資料庫。在對思政課程的教學中,教師可根據不同的情況,對不同的班級的每個學生進行因材施教,並掌握不同學生在思政課程方面的進度。而在這其中,採用的多媒體技術、計算機技術等,其目的就是要實現對系統不同功能的整合,並對資料進行智慧化的管理,以此滿足《思政教學大綱》所要求的個性化的發展。課件編輯管理則是透過web瀏覽器,實現對課件的演示、影片的播放等,並透過該系統完成與學生的教學互動,實現對學生的課堂測驗、作業佈置、電子筆等功能。備課系統則是不再需要教師利用現有的資源進行紙質的備課,而只需要透過學生對教師在課堂的講解的.情況,並根據學生的教學評價進行的一種具有針對性的學生備課系統。透過該線上反饋,對自身的思政教學的進度進行調整,對並對其中的相關測試的題目進行重新設計,測驗的主要的內容等進行把握。而這種方式改變了思政課程教學中傳統的在期末後方才對教師進行教學評價,具有很強的實時性和互動性,更好的實現了教師和學生之間在思政課程方面的溝通與互動,更好的調動了學生思維。課堂教學則是將原本的現實的教學環境進行虛擬化,透過這種三維立體的方式,實現教學三維化、教學策略智慧化和平臺統一化。透過該模組,教師可對網上的資源進行實時的調動,或者是將相關的學習資源放置到網上,以此實現學生可對教學資源進行實時下載並學習的功能,讓廣大的學生參與到討論中來。而甚至是透過這種三維立體的動態模擬,使得學生能夠讓學生感覺到自身身臨其境。如在演示中國近代抗戰歷史的時候,透過這種三維立體的畫面展示,讓學生能對中國近代屈辱的歷史有更深刻的體會,並在接下來對中國近代歷史有著更為深入的思考,讓學生清晰的認識到落後就要捱打的理念。同時,透過該學習模組,實現學生和老師的互動,如教師播放相關影片,並對該影片所表達的含義進行測試,而學生則透過該虛擬教師進行搶答,更使得該系統具備互動性和趣味性。其他模組則主要包括對思政課堂的實施採集,並給老師提供學生出勤管理、題庫管理等不同的功能。
4系統關鍵技術
針對該系統的設計,則主要包括使用者登入、課件管理、課件編輯、課堂管理、課件釋出等,同時其主要包括素材、試題、課件和學生資訊等資料庫。其中使用者登入則是根據使用者的許可權進行登入,在登入後思政老師進入到自身的功能介面。首先,系統採用ADO.NET技術,實現了傳統文字編輯器所不能實現的功能。透過該元件,使得系統可對多類不同資料庫的管理和訪問,因為在該資料庫中包含有學生資料庫、試題資料庫、課件資料庫等各種不同的資料庫。運用該技術,搭建了不同文字和資料庫間的橋樑,以此更好的實現了對系統訪問的需要。其次,課堂教學中採取的動態資料庫編輯和資料採集是實現課堂管理的核心。其中的課堂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實現對學生在考勤、學習等各方面都的瞭解,而這種方式可透過條形碼技術和日誌簽到的方式實現,以此更好的實現了對你思政學習學生的動態的管理。同時,其中的學生提問、課堂檢測等,則都是對學習效果的實時檢測,更好的促進了課堂的互動。
5結束語
構建多媒體技術下的思政教學系統,不僅僅是對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同時也是對思政教學方式的創新。該系統的搭建,其不單指可應用於思政教學,同時也可擴充套件到其他的學科,為高校教學方式的進一步探索提供了可行性的技術構想。
作者:宋華鋒 單位: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