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營銷的角度看校園招聘問題
在計劃經濟時代,大學生數量總體上比較少,人才流動也不大,用人單位引進人才幾乎全部透過校園招聘;在市場經濟的今天,大學生數量飛速增加,加上人才流動頻繁,人才市場上有工作經驗的大學生隨處可見,企業引進人才往往從務實的角度更傾向於透過社會招聘。這是一種正常的發展趨勢,企業的本質需求是要引進“人財”,一般來說,剛畢業的大學生需要兩年左右的時間來適應社會,在企業眼中,剛剛引進的大學生只是“人材”,經過兩年左右的培訓和適應,大學生方可成為“人才”,而由“人才”到“人財”的轉變則需要更長的時間。正因為如此,“大專以上學歷,兩年以上相關工作經驗”一時成了許多用人單位的選人標準。
儘管如此,校園招聘依然頗受歡迎,綜觀ABB、Siemens、Schneider Electric等國際電氣巨頭在中國的行動,國內許繼電氣、華為技術、順特電氣等企業的快速發展,幾乎每年都有大規模的校園巡迴招聘活動,更有甚者,為了招聘1個空缺崗位,竟然走遍全國48所高校,美其名曰,“一流企業用一流人才”,要精挑細選。果真如此嗎?招聘人才不假,但醉翁之意不在酒,比招聘意義更大的是宣傳、是營銷、是造勢、是暗尋商機,是一些企業實施“大營銷”戰略的具體行動。
曾幾何時,某剃鬚刀公司進入中國市場的推廣方案之一就是“在全國高校巡迴招聘人才並免費贈送剃鬚刀”,此舉在業內拍案叫絕,是一個成功的市場營銷案例。打著“校園招聘”的旗號,用人單位必然受到學校的歡迎,因為學生是學校的產品,在供過於求的現狀下,校方正愁沒有銷路;該公司則從營銷的角度分析,今天的大學生必定是將來的成功人士,是剃鬚刀的潛在目標客戶,達到了“推廣宣傳”的目的。
由此及彼,一些電氣裝置製造企業實施“大營銷”戰略,到高校,特別是電力類高校巡迴招聘的營銷意義不難想象。
首先,電力類高校具有科研優勢。它們的科研方向主要集中在電力系統,據悉,北方某著名電力高校2004年度的科研經費高達1.22億元之多,2005年科研預算更是成直線上升,而類似的電力類重點高校在全國有近20所,它們的`科研經費全部用於電力系統相關領域的研究,是一個非常可觀的投入,科研成果當然也捷報頻傳,如果將這些科研成果轉化為電氣裝置製造企業的生產力,其效益將是不可估量的。
其次,電力類高校具有市場優勢。電力類高校早年畢業的學生,今天大多工作在電力系統各單位的重要崗位,不管是發電廠、供電局,還是電力設計院,甚至電力管理部門,都是電氣裝置製造企業的目標客戶群。不僅如此,各種各樣的“電力系統群英會”在電力類高校時常舉行,比如“××省電力公司物質採購培訓班”、“××電力集團公司廠長(經理)高階培訓班”等,如果電氣裝置製造企業有機會與這類培訓班接上姻緣,則對企業發展關係營銷大有幫助。正因為電力類高校資源豐富,如果以高校為樞紐,以校友為網路,則有可能形成電氣裝置製造企業市場的核心競爭力,就像“溫州人銷售網路是溫州企業市場營銷成功的核心競爭力之一”一樣。 管理人員
第三,電力類高校具有人才優勢。在電力類高校有三類人才,一是技術、專家、教授型的學科帶頭人,可以作為企業新產品研發的重要合作伙伴,據悉,在高校有很多有科研成果、專利技術的人才無用武之地;二是廣有羽翼的老師,他們在電力系統資源豐富,可以作為電氣裝置製造企業的銷售商,據說早年有些校辦工廠聘請老師做業務,只需一個電話便可促成交易,因為客戶就是他們的學生;三是應屆畢業生,他們不僅是企業發展需要引進的後備力量,更多的畢業生將分配到電力系統工作,是電氣裝置製造企業將來的目標客戶,在大學時代向他們宣傳企業文化更有利於將來企業品牌價值的提升。
此外,企業透過聲勢浩大地走進校園,採取演講、座談、POP,甚至和當地新聞媒體接觸等多種形式宣傳,對擴大品牌知名度、提高品牌影響力、提升品牌價值不無好處,且這種方式相對於單純的廣告而言,又是非常“物美價廉”的。
綜上所述,企業透過走進高校巡迴招聘可以達成多項營銷目的:傳播企業文化、提升品牌價值;尋找市場商機、發掘合作機會;招聘各路英才、壯大人才隊伍……以營銷視角看校園招聘,也許就是今天企業在重視務實型人才,偏重於社會招聘的同時,依然隆重推出校園巡迴招聘的真正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