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夫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一:《漁夫的故事》教學反思
自古以來,童話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它那動人的故事和優美的語言,總能把孩子們帶入美好的情境,使其受到真、善、美的薰陶。本文主要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貧窮的漁夫,到還邊去捕魚,意外地撈上了所羅門王封鎖魔鬼的瓶子。他開啟瓶子,狡猾的魔鬼鑽了出來,想要殺死他。漁夫用自己的智慧戰勝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鎖在瓶子裡。
本文運用對比的方式展開故事情節,揭示道理,教學時,我避免了繁瑣的分析,而是透過指導學生朗讀,以情導讀,以讀定悟。文中多處運用對比,學生透過前後對比,朗讀、表演、模仿漁夫的言行舉止的變化,惟妙惟肖的表演引得孩子們一陣陣開懷大笑,正是在這種輕鬆和諧的氛圍中,狡猾的魔鬼與聰明的漁夫兩種完全不同的人物形象便展現在面前,誰是誰非?孩子們回答,我已經找到了答案,故事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顯現出來。
1、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一個貧窮的漁夫,到海邊去捕魚,意外地撈上來所羅門王封鎖魔鬼的瓶子。他開啟瓶子,狡猾兇惡的魔鬼鑽了出來,想要殺死他。漁夫用自己的智慧戰勝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鎖在瓶子裡。
2、讀了這個故事你明白了什麼道理呢?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擁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強大的、不可戰勝的。
3、想一想漁夫是怎樣用智慧戰勝魔鬼的?
他是假裝不相信魔鬼是住在這麼小的一個瓶子裡的,把魔鬼重新騙回了瓶子裡。
4、結合上下文,想想下面這兩句話的意思。
(1)一聽所羅門早死了,魔鬼立刻兇惡地說:“漁夫啊,準備死吧!你選擇怎樣死吧,我立刻就要把你殺掉!”
從“立刻”一詞我們可以看到魔鬼兇惡狡猾的本性,因為對所羅六有所懼,所以一出來時還是一副卑躬屈膝的軟弱模樣,等聽說所羅六已死了,須臾間,原形畢露,兇惡無比,恩將仇報,並且編一串謊言為自己無恥的行為找藉口。我們不由得會想?狼和小羊?中的狼,想做壞事還給自己編個冠冕堂皇的理由,狡猾之極,無恥之極。
(2)這時候漁夫想道:“他是個魔鬼,我是個堂堂的人。我的智慧一定能壓制他的妖氣。”
這是課文唯一一次對漁夫心理活動的描寫。從他的想法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見,漁夫此時已經鎮定下來,他知道怕魔鬼和與魔鬼講道理,都是徒勞的,自己能與魔鬼較量的,不是身體,而是智慧。他想到了,只有讓魔鬼重新回到並子裡,才可以治服它。所以下面的對話,漁夫的語言就充滿了智慧,讓魔鬼相信:他不想再乞求、辯解,準備束手待斃,使魔鬼不知不覺進入了圈套。
5、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注意一定要講好魔鬼為什麼要殺死漁夫和漁夫戰勝魔鬼的部分。
《漁夫的故事》教學反思--語文--四年級
《漁夫的故事》一課選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間故事集《一千零一夜》。故事主要講了一個貧窮的漁夫,到海邊去捕魚,意外地撈上了所羅門封鎖魔鬼的瓶子。他開啟瓶子,狡猾兇惡的魔鬼鑽了出來,想要殺死他。漁夫用自己的智慧戰勝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鎖在瓶子裡。故事中魔鬼的強大和漁夫的弱小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故事告訴人們:擁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強大的、不可戰勝的。
篇二:《漁夫的故事》教學反思
《漁夫的故事》是一篇獨立閱讀課文。故事主要講了一個貧窮的漁夫,到海邊去捕魚,意外地撈上了所羅門封鎖魔鬼的瓶子。他開啟瓶子,狡猾兇惡的魔鬼鑽了出來,想要殺死他。漁夫用自己的智慧戰勝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鎖在瓶子裡。故事中魔鬼的強大和漁夫的弱小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故事告訴人們:擁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強大的、不可戰勝的。
在教學本課時,我用了一課時抓住以下環節展開教學。佈置學生課前預習→出示字詞檢查學生字詞掌握情況→抓重點詞句體會漁夫和魔鬼的性格特點→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由於學生喜歡神話故事,學生學起來興趣盎然,特別是學生抓住重點句子談漁夫和魔鬼的性格特點時,學生的發言可謂是精彩紛呈,同學們都能從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感受到魔鬼的兇惡、狡猾、愚蠢的特點。也能從句子中體會到漁夫的善良、冷靜和聰明的特點。
而當總結文章所能告訴我們的道理時,我抓住描寫漁夫的心理活動的那句話來分析,“這時漁夫想道:‘他是個魔鬼,我是個堂堂的人,我的智慧一定能壓住他的妖氣。”讓學生討論對這句話的理解。從而得出“擁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強大的、不可戰勝的。”的主題。而這時,一向愛另闢蹊徑的吳俊儀又發話了,老師“正義有時並不一定能戰勝邪惡,比如歷史上有些壞人
卻能得逞,禍害忠良。”聽到這句話,我深深感受到這個孩子可能接觸到一些負面影響,內心深處有一些觀點比較狹隘,我們作為老師此時不應再盲目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由於他們年齡小,理解事物還不夠全面,不能正確看待歷史或現實生活中不和諧的現象,我們老師和家長應該在孩子的心裡埋下善良、淳樸、向上的種子,讓他們做一個陽光、快樂、活潑的少年。而不應是悲觀、險隘的孩子,這樣會不利於學生的成長。但這樣的孩子必須耐心講解,想到這,我耐心地對他說:“並不排除歷史甚至現實生活中,有你說的這些不合理的現象發生。但您要明白,你所說的這樣的事情畢竟是少數,另外,這些事情終究的結果還是正義戰勝了邪惡。壞人最終也沒得到好的下場,比如,秦檜最終落個千古罵名。第二、這些民間故事,來自廣大的群眾中間,他們在編這些故事時,帶著他們的美好向往,相信擁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強大的、不可戰勝的。聽了我的講解,他才點了點頭,坐下來。
篇三:《漁夫的故事》教學反思
星期四的教學展示結束了,課後反思:許多環節的處理都不是最理想的結果,給大家展示的並不是多精彩的課,在這裡把這節評議課的準備、講授過程和課後反思梳理一下,以後引以為戒。
一、教學準備:多媒體故事畫面及要求學生閱讀《一千零一夜》
二、制定學習目標,從三個維度設計:(知識目標)學習本文運用外貌、語言、心理描寫來刻畫人物的方法。(能力目標)能根據人物的描寫方法,分析概括出人物的思想性格。(情感目標)要相信人的聰明智慧,對邪惡勢力既要敢於鬥爭又要善於鬥爭。
三、教學過程 略
四、感受和不足
在課堂上,教師應該是頭腦冷靜,善於應變的`,課堂上的每一步不一定要按教案中預設的按部就班的進行,應該視課堂情況、學生情況而變。
亮點。在課堂上的分角色表演,扮演者表現出了魔鬼的兇惡,從語言、動作方面把魔鬼的形象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這樣一個兇惡強大的魔和一個手無寸鐵、弱小的漁夫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全體同學抱以熱烈的掌聲。這些都是出乎我的意料的。看來,只要老師肯大膽放手,學生的潛力會最大限度的發揮啊。
由淺人深,突破難點。本文的教學難點是對“立足於現實而又富有幻想”的這一藝術特色的理解。為突破這一難點。我從人物和情節角度,考慮、設計一組由淺人深的問題,組織學生課堂討論,讓學生沿著教師鋪設的臺階,拾級攀登,逐步明確:漁夫是現實生活中的人物,在他身上集中體現了勞動人民的優秀品質,是正義力量的代表;魔鬼是幻想中的人物,但是像魔鬼那樣的壞人在現實生活中是存在的,在它身上集中反映了各種反動派的種種本性,它是邪惡勢力的化身。漁夫跟魔鬼的鬥爭情節也是幻想的,但是這種鬥爭正是現實生活中正義與邪惡鬥爭的曲折反映,最後漁夫的勝利則寄寓了“正能壓邪”的道理。
開拓想像,訓練思維。愛因斯坦認為“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在賞析課文之後,要求學生表演《漁夫的故事》,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鍛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不足遺憾之處還很多。幻燈片製作比較粗糙,畫面顏色和字型顏色有分辨不清晰的地方。課堂節奏的安排、時間的控制上不合理,前面有些拖沓,後面匆匆忙忙,原本在朗讀一塊上應該多下些工夫,多花點時間的,卻只讀了一遍就結束了,根本沒練習到位。請聽了課的老師給我多提些建議吧!
篇四:《漁夫的故事》教學反思
《漁夫的故事》是一篇獨立閱讀課文。故事主要講了一個貧窮的漁夫,到海邊去捕魚,意外地撈上了所羅門封鎖魔鬼的瓶子。他開啟瓶子,狡猾兇惡的魔鬼鑽了出來,想要殺死他。漁夫用自己的智慧戰勝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鎖在瓶子裡。故事中魔鬼的強大和漁夫的弱小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故事告訴人們:擁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強大的、不可戰勝的。
優點之處:
在教學本課時,我用了一課時抓住以下環節展開教學。佈置學生課前預習→出示字詞檢查學生字詞掌握情況→抓重點詞句體會漁夫和魔鬼的性格特點→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由於學生喜歡神話故事,學生學起來興趣盎然,特別是學生抓住重點句子談漁夫和魔鬼的性格特點時,學生的發言可謂是精彩紛呈,同學們都能從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感受到魔鬼的兇惡、狡猾、愚蠢的特點。也能從句子中體會到漁夫的善良、冷靜和聰明的特點。而當總結文章所能告訴我們的道理時,我抓住描寫漁夫的心理活動的那句話來分析,“這時漁夫想道:‘他是個魔鬼,我是個堂堂的人,我的智慧一定能壓住他的妖氣。”讓學生討
論對這句話的理解。從而得出“擁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強大的、不可戰勝的。”的主題。
不足之處:
課堂節奏的安排、時間的控制上,有些不合理,前面拖拖沓沓,後面匆匆忙忙,原本在朗讀一塊上應該多下些工夫,多花點時間的,卻只讀了一遍就結束了,根本沒練習到位。
篇五:《漁夫的故事》教學反思
《漁夫的故事》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一個貧窮的漁夫,到海邊去捕魚,意外地撈上來所羅門王封鎖魔鬼的瓶子。他開啟瓶子,狡猾兇惡的魔鬼鑽了出來,想要殺死他。漁夫用自己的智慧戰勝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鎖在瓶子裡。這個故事告訴人們:擁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強大的、不可戰勝的。
這是一篇獨立閱讀課文,我讓學生圍繞導讀的要求:在比自己不知強大多少倍的魔鬼面前,漁夫是怎樣做的?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
課文語文形象生動,特別是魔鬼的形象和魔鬼與漁夫的對話,非常引人入勝,能充分調動起學生的閱讀的積極性。在學習中,學生都非常積極主動,小組彙報學習也是精彩迭出。有的用角色朗讀的形式,有的用表演的形式,有的就某些精彩語句來談感受。特別是能抓住這兩句話:
(1)一聽所羅門早死了,魔鬼立刻兇惡地說:“漁夫啊,準備死吧!你選擇怎樣死吧,我立刻就要把你殺掉!”
(2)這時候漁夫想道:“他是個魔鬼,我是個堂堂的人。我的智慧一定能壓制他的妖氣。”來體會到:擁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強大的、不可戰勝的。
在閱讀中學生們都擁有自己的見解。整節課體現出了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學生不是簡單被動地接受資訊,而是對外部資訊進行主動地選擇、加工和處理,從而獲得知識的。問題應該從孩子當中來,由學生的需求產生問題,這樣的問題指向才是學生真正願意學,並學得有意義的內容。
上完這節課後,讓我深深的體會到了第斯多惠說的,“不好的教師奉送真理,好的教師教人發現真理。”這句話的內涵。為了孩子美好的明天,讓我們真正樹立起以學生為本,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思想,把時間和空間還給孩子,讓他們經歷習得知識的過程吧。
篇六:《漁夫的故事》教學反思
在教學《漁夫的故事》一文時,我首先注意到了人物語言的特點,所以在組織課堂教學時進行了分角色表演,我要求扮演者表現出魔鬼的兇惡,漁夫的弱小機智,從語言、動作等方面把魔鬼漁夫的形象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這樣一個兇惡強大的魔和一個手無寸鐵、弱小的漁夫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全體同學抱以熱烈的掌聲。這些都在我的意料之中的。所以我認為,只要肯大膽放手,學生的潛力會最大限度的發揮。
其次由淺人深,突破難點。本文的教學難點是對“立足於現實而又富有幻想”的這一藝術特色的理解。為突破這一難點。我從人物和情節角度,考慮、設計了一組由淺人深的問題,組織學生課堂討論,讓學生沿著教師鋪設的臺階,拾級攀登,逐步明確:漁夫是現實生活中的人物,在他身上集中體現了勞動人民的優秀品質,是正義力量的代表;魔鬼是幻想中的人物,但是像魔鬼那樣的壞人在現實生活中是存在的,在它身上集中反映了各種反動派的種種本性,它是邪惡勢力的化身。漁夫跟魔鬼的鬥爭情節也是幻想的,但是這種鬥爭正是現實生活中正義與邪惡鬥爭的曲折反映,最後漁夫的勝利則寄寓了“正能壓邪”的道理。
同時我又引導學生開拓想像,訓練思維。愛因斯坦認為“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在賞析課文之後,要求學生能夠用自己的語言把這個故事複述下來,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鍛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