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建築力學的教學大綱
導語:教學大綱指學校每門學科的教學綱要。其中包括教學目的、教學要求、教學內容以及講授和實習、實驗、作業的時數分配等。根據教學計劃,以綱要形式規定一門課程教學內容的檔案。
一、 課程定位
1. 課程性質
《建築力學》是建築施工與管理專業學生必修的技術基礎課。它以高等數學、物理學為基礎,透過本課程的學習,培養學生具有初步對建築工程問題的簡化能力,一定的力學分析與計算能力,是學習有關後繼課程和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基礎。
2. 課程任務
透過學習本課程,使學生了解結構受力分析的基礎知識;熟練掌握靜力學的基本知識掌握靜定結構的內力和位移計算;掌握基本杆件的強度、剛度、穩定性計算;基本掌握簡單超靜定結構的內力的計算;透過觀察,瞭解力學實驗的基本過程。
二、 課程設計
1. 課程設計理念
本課程是建築工程技術專業的重要必修課程,是與工程專案管理結合緊密的課程之一,也幫助學生走向工作崗位提升的必備能力之一。因此,採用以下形式組織教學:
① 以行動為導向組織教學,課程設計體現“與專業結合,為崗位服務”,在實現工作過程的同時培養學生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使學生具備的綜合職素質核崗位競爭力;
② 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和創新能力, 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如理論教學引導、結合具體工程專案內容、分析類似實際工程實際等方法;
③教學內容實施專案化、模組化,便於學生循序漸進的方式學習; 課程考核採用形成性考核、課程內部的實訓大作業、最終的期末終結性考核的方法相結合,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表現。
2. 課程設計思路
本課程的整體教學過程按照“六步教學法”,即:提出問題(諮訊)、確定解決問題的方案(決策)、制定具體方案的實施性計劃(計劃)、按照既定的實施性計劃操作(實施)、對所完成的具體工作進行過程中和終結性檢查(檢查)、最終依據最初所提的任務以及採集的檢查內容進行多方評價(評估)等六個步驟,可以系統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
設計思路是:緊緊圍繞構建理實一體化的學習領域課程設計理念,實現教學內容選擇理實一體化、教學環境理實一體化、教學過程理實一體化和課程考核理實一體化。達到真正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最終目的,使學生能夠按照所學理論解決所面對的實際工程問題。達到教學目標。
三、 課程目標
(一)、知識目標
本課程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應從高職高專培養目標和本專業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對基本力學原理和理論的講授以實際應用和後續專業課程的要求為目的,教學內容以必需夠用為度,講授結構的計算簡圖、結構的幾何組成、靜力學基礎等基本知識,重點講授常用杆件及靜定結構的內力分析和計算、內力圖的繪製方法、應力分析和強度計算、位移分析和剛度計算,講授杆件的穩定性計算、簡單超靜定結構的內力計算、內力圖的繪製方法。
(二)、能力目標
具有對一般結構進行受力分析、內力分析和繪製內力圖的能力;具有測試強度指標、杆 件變形的初步能力;具有對結構進行強度、剛度和穩定性計算的初步能力。
(三)職業素質目標:
1. 培養對系統各大目標重要性的意識(施工成本管理、施工專案安全管理、工程施工進度管理、工程施工質量管理);
2. 具有組織編排具體工程的素養;
3. 培養嚴謹的工作作風和敬業愛崗的工作態度;
4. 自覺遵守職業道德和行業規範;
四、 教學內容與教學安排
0 緒論(2學時)
教學內容:
本課程的.內容、任務、研究物件、學習方法。
教學要求:
瞭解本課程的內容、任務、研究物件、學習方法。
1 靜力學基本知識(14學時)
教學內容:
1、力和力偶的基本概念及其基本性質
2、荷載及其簡化、約束和約束反力、受力分析;
3、平面力系的合成和平衡;
4、物體系統的平衡問題;
5、摩擦的概念和公式;
教學要求:
1、熟練掌握物體的受力分析方法;
2、熟練掌握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和解題方法;
3、掌握物體系統平衡的解法;
4、瞭解摩擦概念;
2 靜定結構基本知識(6學時)
教學內容:
1、結構的分類和簡化;
2、自由度和約束;
3、結構的幾何組成目的規則;
4、靜定結構和超靜定結構的概念。
教學要求:
1、瞭解結構的分類;
2、瞭解結構的簡化原則;
3、掌握結構的幾何組成分析方法;
4、瞭解靜定結構和超靜定結構的區別和聯絡。
3 靜定結構內力計算(18學時)
教學內容:
1、杆件變形的基本形式;
2、軸力的概念和計算方法;
3、剪下的概念;
4、扭轉的概念和計算方法;
5、梁平面彎曲的概念和內力計算;
6、梁平面彎曲時內力圖的繪製。
教學要求:
1、瞭解杆件變形的形式和特點;
2、掌握軸力的計算方法;
3、瞭解剪下的概念;
4、基本掌握扭轉的概念和計算方法;
5、熟練掌握梁平面彎曲時的內力計算方法;
6、掌握梁平面彎曲時內力圖的畫法。
4 杆件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計算(16+4學時)
教學內容:
1、杆件變形時橫截面上的應力;
2、截面的幾何性質;
3、材料拉(壓)時的力學效能,虎克定律;
4、杆件彎曲變形時的強度計算;
5、軸向拉伸(壓縮)變形時的剛度計算;
6、壓桿的穩定計算。
教學要求:
1、掌握杆件彎曲變形時橫截面上的應力計算公式;
2、掌握組合截面慣性矩的求法;
3、瞭解材料拉(壓)時的力學效能;
4、掌握軸向拉(壓)杆的強度計算、梁的正應力強度計算;
5、瞭解梁的剪應力、組合變形的強度計算;
6、掌握軸向拉伸(壓縮)變形時的剛度計算;
7、瞭解壓桿穩定計算的概念和公式。
5 靜定結構位移計算(12學時)
教學內容:
1、單位荷載法的概念、靜定結構的位移計算一般公式;
2、積分法求靜定結構的位移;
3、圖乘法求靜定結構的位移;
4、梁的剛度計算。
教學要求:
1、單位荷載法的概念;
2、掌握靜定結構的位移計算一般公式;
3、瞭解積分法求靜定結構的位移;
4、掌握圖乘法求靜定結構的位移;
5、基本掌握梁的剛度計算。
6 超靜定結構內力計算(18學時)
教學內容:
1、力法原理、力法典型方程;
2、位移法基本原理、形常數和載常數;
3、力矩分配法的三個要素;
4、力矩分配法的基本原理。
教學要求:
1、掌握力法典型方程、會一次超靜定結構的求解;
2、瞭解位移法的基本原理;
3、掌握力矩分配法的基本原理、會兩個結點的分配。
附註:實驗(4學時)
實驗內容:
1、材料軸向拉伸(壓縮)實驗;
2、彎曲正應力電測實驗。
教學要求:
1、學會做材料軸向拉伸(壓縮)實驗;
2、觀察彎曲正應力電測實驗的步驟及方法。
五、考核方式
1. 考核方式
課程的考核性質以課程教學過程中的“形成性考核”與“期末考試”相結合的方式。形成性考核佔50%分數(其中包括20%的形成性訓練、作業等;30%的課內實訓大作業),期末考試成績佔50%分數。
2. 考核內容
具體考核內容以教學大綱中具體知識點的掌握、實訓技能的評定、學習表現評定、職業素養評定等方面的綜合測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