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傳統文化

初中語文教學如何在現代情形下融入傳統文化

初中語文教學如何在現代情形下融入傳統文化

【摘 要】我國是一個文明古國,當代初中語文教學務必在教學程序中融入傳統文化,讓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能代代傳承下去。具體而言可從以下兩方面入手:藉助教師的豐富知識,引導學生接受傳統文化;在課堂教學中注重探尋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

【關鍵詞】當前形勢;初中語文教學;傳統文化;融入策略

由於當今初中生多數是獨生子,家境優越,缺乏獨立意識和艱苦生活的磨練。他們的一些錯誤的價值取向體現在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他們會盲目的崇拜明星,在物質上錯誤地攀比,更不會把經典的傳統文化作為自己修身、治國的偉大目標。

一、藉助教師的豐富知識,引導學生接受傳統文化

初中語文教師應該具備淵博的學識,能夠談古論今,讓學生為之敬佩,為之崇拜,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情燃燒的最高,並能在這種熱情之中,更好地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化被動為主動。例如在學習八年級上冊五單元《陋室銘》的講解中,可以結合傳統文化中的知人論世的理解方式深入探究。這樣可以讓初中生們明白讀經典美文就是讀作者的心路歷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個傳統文化的相關資料,讓學生逐漸走入劉禹錫的內心深處。這堂課由探究劉禹錫到解讀一類文人的境遇,使課堂由此變得更加深入,教師的激情總結,讓這節課在激情澎湃中結束,相信這節課雖然結束了,但學生們心中對這些敬畏之情在一點點的燃燒,他們也會把這份激情帶到更廣闊的閱讀中去。作為教師能帶給學生激情,並能讓他們在激情中接受傳統文化帶給他們的享受,相信沒有淵博學識的'教師是難以做到的。

二、在課堂教學中注重探尋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

初中語文課本中有很多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能提升初中生審美品位。初中語文教師可從傳統文化、思想道德和價值觀念等方面解讀課文。下面筆者結合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出現的課文,從現代文和文言文兩種體裁,闡述一下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內涵。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共五篇文章,編者作了如下單元提示:這個單元以愛為主題,幾篇課文都是述說對普通人,尤其是對弱者的關愛。讓我們從課文中感悟到“愛”這種博大的感情,從而陶冶自己的情操。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發現,這些經典課文中的傳統文化精神內涵是當代中學生難以理解的,他們的困惑己經遠遠超越了課文字身的主題思想,比如,在講解課文時,有很多同學會有如下困惑:

――對於發生在這些作為社會底層的小人物的一些事情並不偉大,更沒有任何值得我們學習的價值。

――關於這些小人物的課文讓我們感到人生和社會是無比陰沉的。

――可憐人的命運雖然可悲,但都是他們自己造成。

――善良的人真的就有好報嗎?我認為善良人的命運也不好。

作為初中生面對這個單元的內容提出這樣的困惑也許是編者們沒有預料到的。這些思想淳樸,內容精美的文章如果放在以前的課本中,可能都不用語文教師的講解和引導,學生們就可以完全被課本上的內容感動得一塌糊塗。但如今時代的變遷,中國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為品德的缺失付出嚴重的代價。近十年來,我們所面對的中學生的思想狀態之複雜,深諳中學教育的人都會難以置信。甚至有人評價:“如今孩子的放肆張揚,己經遠遠超越了所謂個性發展的限度,並且逐漸走向極端的自私自大,也正變得絲毫不懂得尊重他人。”這絕非危言聳聽之詞。因此在這個單元的教學中怎樣才能更好的把傳統文化的內容貫穿到語文教學中並非易事,這就需要老師們多費腦筋了。

首先,“不完美”中的“美”,感悟人生真諦。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可以讓學生感悟其中的人生真諦。阿長只是一個連名字都沒有的下層農村婦女,黃而矮胖、睡相難看、愛搬弄是非,還具備當時封建社會中農村婦女們身上讓人最討厭的傳播謠言的毛病,作為保姆的她,對作者的看管甚至到了繁瑣且愚昧的地步。但學生們卻能夠從“不完美”的形象中看到人性的善良。當阿長把作者日夜想要的《山海經》拿到作者面前時一切不完美都釋然了,從中真正的感悟到人生的真諦。《背影》中的父親身材臃腫,步履蹣跚,不美。《臺階》中的父親“老實厚道低眉順眼”,不美。《老王》中的老王“面如死灰”,行動“遲緩”,不美。《信客》中的老信客“不誠信”也不美。這些人物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但他們的精神是美的,也正是這些不完美,才烘托出了人性美的價值。在教學的過程讓學生懂得只有不完美的人生才是生命的本色。生命中的本色才是人生的真諦。在一個外在醜陋的人身上,所體現出來的靈魂未必是醜陋的。只有讓學生明白這些,才能讓他們去理解這些不完美的人生中的美。

其次,“真善美”中的“美”,讀出美的價值。應試教育可以理解為一種急功近利的教學方式。它教育學生的實質就是把學生當成近乎商品,其特點就是,只要有投入必須短時期內有顯著的產出。在這樣複雜的前提下,我們必須利用每一個可以去傳達美的課文,讓學生接受美的洗禮,引導學生去感受真善美的溫度。例如:《信客》這一課,有很多學生不明白,為什麼課文中要以“此時的鄉人以大多數不知道老信客是何人,與這位校長有何關係。為了看著順心,也把這個不成樣子的墳修了修”結尾。透過在教學中的細心引導和同學們激烈的討論,學生們才終於明白了:老信客可悲又可敬的一生讓人難忘。他一時的錯誤斷送了他的一生一一這個教訓確實是慘重。透過描寫年輕信客的一些文字,我們更能感受到老信客高貴的品質。老信客離開了這份讓他魂牽夢繞的職業,獨自地回想著一個個碼頭,但仍然“夜夜失眠,在黑暗中睜著眼,迷迷亂亂一條條船隻,一個個面影”,老信客生命中的真善美,讓學生“美”的洗禮,這才是人間“美”的真諦。

三、結束語

初中語文教師如能按照上述策略在教學程序中融入傳統文化,定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其良好的品行,進而提升初中語文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吳丹.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教學目標及實施策略探究[D].東北師範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