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從小教育孩子
導語:作為父母,我們日常給孩子最多的內容不是文字,而是情緒。可能只是簡單的一個點頭認可,一個輕微的輕蔑的鼻音。以下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怎麼從小教育孩子,歡迎借鑑!
父母怎麼教育孩子情緒
教給幼兒自我調節情緒的方法
由於幼兒注意力很容易發生轉移,消極情緒狀態持續時間不一定很長,這也表現出一種對情緒的無意識調節。面對孩子的過激情緒,父母可以講究一些策略,如冷處理、設法轉移幼兒注意力等。同時家長又應該幫助孩子學習主動自覺地控制情緒。如教給幼兒自我調節的方法,比如告訴他們,當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時,就在心裡暗暗說“不能打人”,“不能摔東西”,或者在不愉快時想想一些有趣的事情。
與孩子共同設定合理的規範
面對孩子的各種需要,家長要客觀分析,滿足其合理需要,拒絕不合理要求。當需要得不到滿足時,幼兒獲得消極的情緒體驗,可能表現出某種過激的情緒反應。針對這種情況,家長應預先與孩子共同設定一些規範,逐步培養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進而在實踐活動中用這種能力對自己的情緒表達方式做出價值判斷。只有當幼兒能夠對自己的情緒做價值判斷時,才具有實現情緒調控的可能性。
為孩子創造與同伴交往與遊戲的機會和條件
幼兒成長過程中需要與同伴交往,幼兒如果長時間獨處,會產生莫名其妙的.孤獨感,渴望交流又得不到交流的狀況可能導致慢性的情緒壓抑。儘管幼兒在與同伴的交往中不免會發生一些小衝突,但正是這些“茶壺裡的風波”使孩子學會如何與別人協調,如何壓制自己不合理的願望,如何處理同伴關係等。孩子有喜愛遊戲的天性,遊戲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促使他們愉快地、心甘情願地服從角色分配,服從規則要求,要想參加就必須約束自己行為,否則就會遭受排斥、失去參加活動的機會。這有助於訓練並逐步形成幼兒的情緒控制機制。
營造寬鬆和諧的家庭氛圍
家庭是以血緣關係為紐帶聯絡起來的情感共同體,父母是家庭情感氛圍的重要主體和創造者。在營造氛圍的過程中,首先要處理父母之間的關係。如果父母能互敬互愛,善於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儘可能表現得樂觀向上,這不僅能使孩子生活在溫馨的家庭氛圍中,獲得愛與尊重的體驗,從而產生主動積極的情感。如果家庭關係緊張,會不利於幼兒心理健康的發展。其次要把握好親子關係。親子關係的不和諧甚至會導致其長大成人後情緒控制能力的低下。在大多數家庭生活中,親子關係具有明顯的不平等性,主要表現為溺愛:父母對孩子過分遷就,孩子極易形成以“我”為核心的優越感,形成自私、驕橫、任性等不良性格特徵。還有一種是粗暴之愛:父母不顧孩子的興趣、愛好,要求孩子一味地服從。久而久之,孩子良好的情緒發展受到潛在的阻礙。
怎樣讓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
◎瞭解孩子的洩洪點:仔細觀察孩子對事物的忍受度,以看電視為例,與其馬上關掉電視,讓孩子措手不及,或許可以跟孩子說再給你看5分鐘(規定時間依平常觀察而定),讓孩子有心理準備,若5分鐘到了,孩子還是紋風不動,就須加上後果,「再5分鐘,我就把電視關掉。」
◎給予孩子洩洪地方:在家中準備一個讓孩子洩洪的地方,可以放孩子喜愛的繪本或其它物品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並將孩子情緒起伏過程錄影,日後,藉由影片放映,與孩子一起討論處理策略。
◎提供孩子洩洪技巧:家長可以給予孩子出氣玩具如推不倒翁、握球,或是用軟墊把自己包起來,或是身體出力推牆壁,這些出力的運動可以促進血清張素分泌,幫助情緒穩定。
◎掌握孩子洩洪時間:若孩子情緒一發不可收拾,建議家長冷處理,不要跟孩子硬碰硬,利用計時器來規定孩子洩洪時間,一方面告訴孩子「我尊重你的情緒,讓你發洩」一方面,孩子也要學會尊重家長的處置策略。
◎預防孩子洩洪策略:
1.列出活動時間表,提醒孩子回家後活動順序,例如放書包、拿出餐袋、寫功課。
2.鼓勵孩子的正向行為,如「小寶今天很厲害,回家馬上把書包放好。」讓孩子知道甚麼是好的行為。
3.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若孩子回家後,真的很想看電視,請他說出想要看多久,並和他約定後果,沒做到,以後就喪失這項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