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源與作文教學有效連結的研究課題實施方案
《課程資源與作文教學有效連結的研究》課題的實施方案
一、課題提出
1、“課程資源與作文教學有效連結的研究”的提出首先是源於《語文課程標準》。
《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例如:教科書、教學掛圖、工具書、其他圖書、報刊、電影、電視、廣播、網路、報告會、演講會、辯論會、研討會、戲劇表演,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佈告欄、報廊、各種標牌廣告等等。自然風光、文物古蹟、風俗民情、國內外的重要事件,學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話題等也都可以成為語文課程的資源。基於這一點,進行此課題研究有其可靠性和必要性。
2、新課標十分重視和強調了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即教師和學生要充分利用校內外的語文教育內容來源,組織語文實踐活動,創設語文學習環境,引導學生觀察,感悟和積累,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這是語文課程觀念的更新和完善,也是現代語文教育發展和新世紀語文教學改革深化的必然。搞好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對於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必將產生積極而深刻的影響。
3、從教學現狀看,語文課程正在逐步趨向於綜合性、生活化,但教學操作卻流於表面及形式。進行比較研究,意在探索尋求落實“大語文”的渠道,透過“寫作”構建起語文與其他學科、活動、生活的聯絡。
4、從教學物件來看,學生普遍對寫作不感興趣,寫作內容單一,常常是“巧婦卻難解無米之炊”。這種現象反映了當前作文教學過程的形式化、空洞性。我們進行課程資源與小學作文教學有效連結的研究,試圖從多個角度來最佳化作文教學,賦作文教學以靈性。
二、研究意義
1、利用課程資源進行小學作文教學研究首先是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其次源於我們對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思考。生活處處有語文,處處都能學語文。作為語文老師,我們務必樹立大語文教育觀念,挖掘一切可開發和利用的語文課程資源,使我們的語文教學春風得意,勃勃生機無限。
2、這是小學作文教學現狀的需要。從教學物件來看,學生虛假作文的'現象還很嚴重,“造文”現象還較普遍,學生認識生活的水平與能力還較弱。這種現象反映了當前作文教學過程的形式化、空洞性,教學過程與學生生活脫節,缺少活生生的生活氣息。我們進行課程資源與小學作文教學有效連結的研究,試圖以習作為橋樑,溝通語文教學與其他學科知識、課外活動、社會生活的渠道,透過各種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提高學生觀察與思考、積累與表達的能力,豐富習作的內容、激發習作的興趣,從多個角度來最佳化作文教學,賦作文教學以靈性。
三、研究問題
(一)主要問題
1、解讀課程標準理念,把握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這一基本特點。
2、拓寬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尋求語文文字與其他學習資源連結的方法方式,有效訓練學生的觀察與思考,積累與運用的能力。給學生提供更多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機會,使學生在語文實踐中全面提高語文綜合素養。
3、以課堂教學為突破口,正確處理教與學之間的關係,落實研究方向。充分利用課程資源,進行小學作文教學的研究。
(二)重點難點
一是如何透過課題實驗,使課程資源與作文教學達到有效連結;二是如何透過課題實驗,改進教師教學行為,提升校本教研的深度。
四、研究方法
1、理論研究法:組織課題組成員深入、系統地解讀各種教育理論,本課題在申報立項之前請教育教學專家做宏觀的理論論證,在實施過程中就微觀問題請專家做過程性指導,中期請專家做初步鑑定,再次做論證,根據專家意見調整研究活動。
2、行動研究法:對參與研究的教師和學生進行跟蹤調查,動態掌握實驗者的實際情況,將實驗情況做動態分析掌握第一手資料,並與實驗預設進行對比,不斷重新審視、調整研究方向。
3、文獻研究:收集國內外關於作文理論方面的文章、成果,瞭解研究的動向,做必要的分析、對比、借鑑和動態調整,保證課題研究的獨特性、超前性。
4、案例研究法:收集典型的案例實錄,進行研究分析並進行案例反思。
五、學術價值
1、組織富有實效的課題研討活動,形成校本教研活動的良好氛圍。
2、提升教師專業水平,形成學校辦學特色發展的大優勢。
六、預期效益
透過“課程資源與作文教學有效連結的研究”課題的開展,開放教材,拓寬學習渠道,創設綜合開放的學習環境,增加實踐活動機會,培養學生的認識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樂學、善學,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增強寫好作文的信心。讓學生掌握一些寫作基本知識和技巧,瞭解一些寫作途徑,豐富寫作的題材,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