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文化

《校園學習文化建設的內容與形式研究》課題實施方案

《校園學習文化建設的內容與形式研究》課題實施方案範文

一、課題背景及意義

教師是社會精神文明的傳播者、建設者。教師肩負著特殊的使命,承擔著莊嚴的職責。新世紀,教師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因為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知識經濟已見端倪,知識和人才成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推動器,而教育是人才的孵化器。新世紀對教師提出的更新更高要求集中表現在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而當前教師隊伍還存在著一些不能忽視的問題。第一,教師的教育觀、質量觀、人才觀等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片面性。比如重視智育,輕視德育、體育、美育,重視知識的傳播,忽視創造精神德培養,重視書本知識,漠視社會實踐,難以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第二,有些教師理想信念淡泊,存在著只教書不育人的現象。第三,知識老化,知識結構不合理,教師自身缺乏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第四,教育手段、教育方法陳舊和落後。因此,大力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是當務之急,刻不容緩。

新的時代對教師職業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傳統社會中,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學習前人積累下來的知識經驗,以便學生運用繼承來的方法去解決將會重複出現的問題,教師則是書本知識的複製者。在資訊社會中,對於人來說,最為重要的是創新與開拓,教師將越來越多地培養學生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成為學習創造能力的`培養者,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充實自己,才能勝任教育者之職責。

二、課題研究的界定

校園文化是指學校全體成員創造出的獨特文化要素和生活方式。它應當包括物質的和非物質的(思想、觀念、行為模式、價值等)兩層面。校園學習文化就是指參與學校執行與創造的各類主體,始終保持不斷學習的狀態,始終以學習促進創新,淘汰陳舊與落後,保持開放與進取的動力。校園學習文化,是一種理念,一種精神,更是一種境界。應該說每所學校都有自己獨特的校園文化,它是一種無形、強大的教育力量,並構成了師生潛在的學習內容。

三、課題研究的原則

1、針對性原則。在培訓工作中,針對不同年齡、不同水平、不同職稱的教師的特點,確定不同的培訓專案、標準和進度,不搞整體劃一,不搞“一刀切”。在工作中慎重選擇教學內容,圍繞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所產生的疑惑或關心的問題,開展研究活動,把教師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篩選、濃縮和提煉,作為培訓的主要內容安排,開出“選單”供教師選擇,實行“點菜制”,不搞“套餐制”。

2、實效性原則。培訓主要目標是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由此決定了培訓工作必須講究實效性,使教師在培訓中得到提高,學以致用,促進教學。在培訓工作中堅持學理論與分散自學相結合,實行業餘為主,短訓為主,自修為主,使教師真正得到實效。

3、超前性原則。教育事業是未來事業,教師是未來社會培養勞動者、管理者和保衛者而工作,教師的理論素養、教育理念、專門知識和專業技術等綜合素質的培養必須立於當前,著眼於未來,預測社會發展對教育要求的變化,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教師的素質應是先於學生、高於學生,因此在教師培訓目標和內容上適度超前,佔領制高點,爭取主動權。

四、課題研究的目標

本課題是德州市德城區教委承擔的全國教育科學“十五”教育部規劃課題《新課程師資培訓策略與有效模式的研究與實驗》的分課題《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校本培訓模式研究》的子課題。透過實驗,達到以下目標:

1、營造校園學習文化,形成以教師團隊精神、主體式學習為特徵的學習型組織。

2、在內容與形式上形成教師主動發展、終身學習的校本培訓模式。

五、課題研究的內容

1、選擇、建立適合我校教師終身發展的學習內容。

2、探索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要形式。

3、建立發展性校本教師培訓評價機制。

六、課題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與調查結合法:作為課題研究的前期準備,加強對國內外有關文獻資料的研究掌握、資訊動態的分析獲取,既可以借鑑和繼承好的經驗,又避免重複研究,加強課題研究的針對性,尋找課題研究的新突破點,推進我校教師繼續教育工作的縱深發展。

2、行動研究法:行動研究法是教育工作者從情況出發,與科研人員合作,共同解決教育過程中實際問題的一種研究方法。本課題的研究過程中,我們會邊培訓、邊研究、邊總結、邊改進、邊推廣,使理論研究的成果及時為實踐服務和在實踐中進行檢驗,不斷完善培訓的各個環節,促進研究的不斷深化。

3、經驗總結法:經驗總結法是側重研究教育教育實際問題的實踐性研究方法。不同於一般的工作總結,要說明教育現象為什麼會發生變化,怎樣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從而提高認識和掌握教育規律。

4、個案研究法:各按研究是針對單一個體在某種情景下的特殊事件,廣泛收集有關資料,從而進行系統的分析、解釋、推理的過程。在教育研究中,個案研究往往適用於對不良問題的研究或對某些難以重複、難以預測和控制的事例進行研究。

七、課題成果形式

(一)、理論研究類:課題研究論文、課題研究報告。

(二)、經驗總結類:學校培訓工作經驗總結、教師個人的教育教學改革經驗總結。

(三)、教育教學案例類: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的典型案例、教師個人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典型案例。

(四)、其他成果(教師課件、論文集會變、案例彙編、學生成果展示等)

八、課題研究步驟

(一)、準備階段(2012年4月—6月)

1、收集課題研究相關資料,為課題的實施尋找理論依據。

2、課題組成員研討會,確立我校子課題。

3、制定課題研究實施方案,上報上級課題組。

(二)、實施階段(2012年7月—2013年11月)

1、召開課題開題會,開展課題調查,進行課題研究。

2、課題階段研究成果報告,聘請上級課題組指導課題研究工作。

3、反思研究行為,深入進行研究。

(三)結題階段(2013年12月—2014年3月)

整理研究結果,撰寫研究報告,上交總課題組。

、課題保障機制

1、管理機制。建立由校長任組長的學校課題研究領導小組,分管校長任副組長具體負責培訓的執行,領導小組還包括學校教務處主任、教科室主任和部分教研組長。領導小組制定教師培訓考核管理辦法,及時對培訓的結果進行登記,進入教師繼續教育檔案庫和計算機系統,考核結果與教師年度綜合考核、評定先進、職稱評聘等掛鉤。

2、約束機制。教師培訓必須達到學校規定的標準,不達標者不得參加正常的職稱評定、晉級等,對拒不接受培訓的教師不參與年終考核、評優等活動,不能達到規定標準的教師作為不合格教師對待,在今後的教師競聘上崗中不予聘用。

3、激勵機制。每年對教師培訓完成規定的課時數的教師發放繼續教育津貼,其中出眾者另給予一定獎勵。

十、課題組織機構

課題研究小組:

組長:z

成員: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