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科技

公司科技管理原則

公司科技管理原則(通用7篇)

企業科技管理是指企業對於科技活動進行組織管理工作的總稱。其中,科技活動指經濟、社會活動中科技知識的產生、發展、傳播和應用等及與其密切相關的一切活動的總稱。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公司科技管理原則,歡迎閱讀!

公司科技管理原則 篇1

按照科技工作的特點和科技與社會、經濟發展的相互關係,企業的科技管理,一般應遵循以下的原則:

(一)面向生產,為企業發展服務

科學技術必須面向經濟建設,這是科學技術發展的指導方針,是科技工作的實踐性的要求。企業的科技管理的立足點是發展生產,科技工作只有同生產結合,為生產服務才有生命力。各類科研技術工作的比例,專案的選擇等,都受到經濟發展需要的制約;而科學技術的進步又反過來大大地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成為社會進步的巨大推動力。因此,企業科技管理就要圍繞新技術、新裝備、新產品的開發、圍繞企業的節能降耗、技術升級和產業提升來開展,使科技活動與生產經營有機地結合起來,使科技活動為企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二)科技先行,為發展生產開拓道路

這是科技工作的探索性的客觀要求。科學技術是發展生產的前導,科技先行才能達到與企業生產經營協調發展的目的。科學技術具有加速度發展的規律,是按指數形式增長的。科學發明日益增多,應用於生產的週期越來越短,新技術的老化過程加速,技術壽命週期日漸縮短。如十七至十八世紀,蒸汽機車從研製到形成產品要經過100年,到十九世紀,柴油機從發明到應用只有19年;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渦輪噴氣發動機從研製到生產只有10年;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後,鐳射從研製到應用只有一年時間,電子計算機的換代更快。因此,科技管理必須適應這種加速度發展的要求,提前做好技術準備,不使生產的發展因技術與原因而落後。在傳統的工業企業科技管理中,重點是日常的技術管理工作,建立正常的技術秩序。當然,這項工作,今天仍是十分重要的工作,但是,要適應當今科技發展迅猛、需求變化快的趨勢,科技管理的工作重點,應該並已經轉到科學技術的研究開發工作上來,把技術創新放在科技管理的首要位置。例如,國外有些大型跨國公司的研究開發費用已佔銷售收入的5-9%左右,從事技術研究開發的人員佔全體員工的5-7%左右。可見,在工業發達國家的企業中,技術研究開發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為了搞好科技先行,科技管理要有長遠觀點和預見性。這一方面是由於科技發展快,所以要預見未來變化,有長遠打算;另一方面是研究開發的工作週期長,如果不及早著手,就趕不上變化的需要。因此,企業的科技管理也應有一定的前瞻性,應重視科技預測,做好發展規劃和技術儲備,加快技術更新過程。

(三)建立良好的技術工作程式,提高預見性

科技管理的重點是提高對研究開發工作結果的預見性,這就需要建立良好的技術工作程式,預防事故的產生,而不是單純地應付臨時事故。要確立科學的工作程式,如設計工作程式,工藝工作程式,產品開發程式等,使上下階段的技術工作相互銜接,在上一階段的技術工作中就預先考慮下一階段可能遇到的問題,加以防止。例如,設計時就要考慮到製造的工藝性和經濟性。只有建立良好的技術工作程式,提前預防,才能保證生產的順利進行。

(四)系統管理

這是科技工作具有綜合性的客觀要求。現代科學技術體系具有專業分化和整體綜合發展的兩種趨勢:一方面,學科的劃分和專業技術分工越來越細,專業研究越來越深入;另一方面,不同學科領域內容互相滲透,許多重大的科學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專案,需要綜合運用各種學科的知識,專案規模加大,需要加大投入科技人員工作時數和經費額度。這種大規模的科技活動,被稱為“大科學”(相對於十九世紀時的個人和小集體的科技活動,即所謂“小科學”而言)。按照現代科學技術的這種發展趨勢,在企業的科技管理中,就需要動員和組織更多的人力,既有分工,更要通力協作,加強系統觀念,進行系統管理,把建立在各項專業分工基礎上的科技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一個有機的系統。

(五)技術與經濟相結合,講求經濟效益

科技管理不是侷限於研究科學技術本身,而是要把科技工作和經濟問題,特別是同提高經濟效益問題聯絡起來考察。因此,科技管理必須分析研究社會經濟對科學技術的要求,研究科技工作對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影響,研究科技活動的經濟合理性。科技工作的每一個環節,從基礎研究到開發研究,從產品設計到試製,以及處理日常的技術問題,都不能把技術工作孤立起來,要進行成分的技術經濟分析,使技術的先進性和經濟合理性統一起來。在研究技術上的經濟問題時,還要研究它的現實性,要分析國情和企業條件,做到發揮本領域、本地區、本企業的有利因素,揚長避短,切合實際。

(六)把發揮科技人員的積極性放在首位

這是由科學技術活動是一種具有探索性、創造性的勞動的特點決定的。科技管理是按照一定的程式對科技活動進行管理,當然要有效地運用物力和財力,但更主要的是要發揮科技人員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科學的發明創造、新技術的開發運用,都是在繼承前人知識的基礎上探索新的知識,進行創造性的勞動。即使是日常技術問題,也會遇到新問題,要創造性地進行處理。因此,科技工作的開展,首先就是依靠人們的創造精神。為了充分發揮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必須加強管理和培訓,樹立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觀念,為其創造良好的工作條件,進行智力開發和知識更新。同時,也要加強道德素質的培養,建立健全科技勞動成果評價體系,從物質和精神兩方面對科技人員進行激勵,使他們的積極性得到充分的發揮。

公司科技管理原則 篇2

1現實科技管理體制的典型性問題

1.1科技管理體系不完善

受傳統科技管理體制和體系的影響,科技管理體制中僵化的現象仍然存在,科技管理體系中條塊分割的格局還沒有被完全打破。科技管理體系的不完善直接造成科技管理體制難於適應市場和競爭的實際要求,難於形成科技管理的良好空間與氛圍,造成科技資源、管理重點的分配不公,出現科技管理組織能力和協調能力的下降,影響科技管理體制的建設,制約著科技管理工作的發展。

1.2科技管理體制市場化程度低

市場機制和市場化是科技管理體制創新的平臺與方向,與其他事業相比,我國科技管理體系發展的狀態出現了明顯落後和不足的問題。在科技資源配置的過程中,市場機制需要將其作用充分發揮出來。但是目前實行的科技管理體制並沒有將市場發展規律的指導性作用發揮出來,使得專案研發與成果在應用的過程中出現了較為明顯的分離現象。這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科技成果難以轉化,不能獲得應有的經濟效益。另一方面是科技管理部門並沒有充分發揮作用,產學研究聯絡不緊密。

1.3科技成果轉化率低

受科技管理體制落後的影響,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率長期低於國際平均水平,這種問題將會使科研工作的發展進入逐步下降的“死迴圈”,既形不成科研與市場的有效對接,也不能形成科技成果與商品的有效轉化,使科技活動和管理工作失去社會的認可和市場的肯定,難於發揮市場資源的優勢,形不成對科技管理體制改革的有力支援。

2構建創新體系為背景的科技管理新體制

2.1轉變科技管理工作的觀念

新時期科技管理工作要實現觀念的轉變和理念的創新,特別是在科技管理體制的建設中,要將轉變觀念和創新理念列為頭等大事。要從科技管理體制和意識兩個重要層面入手,將科技管理工作的職能做到分解,實行決策權與執行權的有效分類,使科技人員、管理人員能夠各司其職,真正將精力放在各自的本職工作中。此外,要引入第三方監督機制,科技管理工作要主動利用社會上專業組織的優勢,大膽將監督和評估職能讓渡給第三方,這樣可以有效集中科技管理人員的精力,落實科技管理的責任,在創新科技管理工作觀念的同時,做到對科技管理工作質量和體系上的保證。

2.2建立和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

針對當前存在的科技成果轉化率低的實際問題,應加速科技管理體制的創新程序,要將市場資源引入到科技工作和管理工作之中,建立科技管理與市場結合的新體制,以科技人才、學術成果作為資產,加深科研單位與市場的進一步合作和聯絡,使傳統的、束之高閣的科技成果及時轉化為生產力,進一步推進市場化和商業化,在發揮科技成果經濟和市場優勢的同時,發展出科技成果轉化的新機制和新體系。

2.3建立和健全科技人才的評價機制

建立科技人才的評估評價體系是當前科技管理體制改革的核心目標之一,要針對當前科技人才數量和質量兩方面問題展開評價機制的創新,使科技人員的本職工作與日常其他工作相分離,將科技人員更主要的精力和時間更多地投入到科學技術研究之中,真正實現對科技人才的約束、控制和激勵,在正確評價人才、完善評價機制的同時,做到對科技人員主動性和積極性的保證,提升科技人員的原創能力和科研水平,為更高科技成果的誕生鋪平體系性和機制性道路。此外,要透過評價機制形成科技管理工作的正確方向,使科技人才能夠透過自身價值的體現來堅定科技事業的從業信心,取得外部環境和內部認知的雙方面認可,做到對科技人員全面發展的有效保障,達到創新和改革科技管理工作的深層次目標。

3結語

創新是社會與科技發展的原動力,創新體系的建立是現代社會的根本標誌,在變革和創新的環境中,應構建科技管理體制,適應社會新情況。新時期,要全面理解科技管理工作的真正含義,正確認知科技管理工作的真正價值,以創新思想和創新體系為平臺,構建適應市場經濟和科技發展的資訊管理體制,建立起科學、全面的科技管理工作體系,做到對科技工作創新和自主發展目標的有效維護和保證。

公司科技管理原則 篇3

一、加強新業務、新領域的培訓指導,提升科技工作履職能力

進一步推動轄內科技人員掌握新形勢、理解新業務,組織科技部門負責人及科技人員開展新業務的培訓。

(一)堅持理論指導

重點圍繞“金融IC卡應用工作新形勢與新任務”、“銀行業資訊保安管理新趨勢”和“兩管理、兩綜合中如何履行科技管理職能”這3個新領域問題,分別從“精準把握定位”、“科學運用方法”和“保持積極履職狀態”等3方面,進行管理思維、管理方法和組織行為的指導,努力提升科技人員履職能力。

(二)轉變理念

科技工作的地位、作用不斷增強,工作領域日趨廣闊,科技部門與機關、支行、金融機構、社會的溝通協調、組織指導工作更為廣泛,要主動作為,積極思考,開拓創新,透過科技和業務的良好結合,實現履職水平的有效提升。

(三)增強監管理念

進一步健全轄內銀行業金融機構資訊保安協調機制,認真落實聯席會議制度,積極參與執法大檢查,創新方法,積極承擔指導、監管職責,有效防範區域性資訊保安風險。

(四)增強科技管理意識

科技人員既是服務員也是管理員,在主動提供科技服務的同時,要進一步加強科技管理,立足高起點、高定位,力爭部門工作不斷提升。

二、科技專項治理“回頭看”活動常態化,提升風險防範力度

為切實鞏固專項治理成果,強化資訊保安管理力度,提升風險防範水平,建議將科技工作專項治理“回頭看”活動常態化。

(一)高度重視,周密部署

成立活動領導小組,主管科技工作的行領導擔任活動小組組長,科技部門負責人擔任副組長,科技部門其他人員以及計算機兼職管理員作為活動小組成員。定期組織各科室計算機兼職管理員認真學習《人民銀行資訊保安綜合規範(version2)》相關要求,強調責任追究機制。

(二)逐條檢查,務求實效

立足在檢查中能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進一步提高風險防範意識。透過以自查為主、抽查為輔的檢查方式,組織各部門對照檢查的內容逐一進行自查,並由科技部門牽頭對各部門進行抽查。

(三)認真整改,消除隱患

針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與隱患,要嚴於整改,不留死角,從而形成常態。

(四)總結反饋,形成機制

科技部門對科技工作專項治理“回頭看”活動進行認真總結、分析,並形成資訊保安長效機制。

三、管理效能為先,積極探索央行科技工作的評價機制

科技部門牢牢把握綜合考核工作的原則和目標,堅持激勵先進為主、效能為先,要以“有效履行職責、高效完成任務”為實踐基點,逐步建立健全績效評價的機制。

(一)著力建立部門自我評價機制

對照基層央行綜合考核的專案要求,完善聯絡人和責任人機制,建立自我評價制度,將科技管理的要求逐一落實、不留死角。

(二)著力建立綜合考核的保障機制

立足於科技管理的內部重點,加大計算機安全人員的隊伍建設和責任制的落實,推動技能培訓和素質提升,不斷強化科技管理的人力保障和措施保障。

(三)著力建立縣支行考核的反饋機制

細化分解縣支行科技工作的業績考核指標,定期開展履職情況的基層反饋,促進縣支行科技的工作上水平、見實效。

四、推進央行科技規範化、精細化管理,提高科技服務水平

科技部門應結合科技工作實際需求,採取一系列措施,努力推進“科技精細化管理”,不斷提高科技服務水平。

(一)流程規範化

保障各類重要業務系統安全穩定執行是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務。一是根據科技部門日常各項軟硬體維護工作,制定詳細的計算機系統日常監測方案;二是規範重要業務系統的運維制度,變更操作審批;三是嚴格執行計算機固定資產裝置及低值易耗品集中採購流程,保證採購過程透明合規、採購手續清楚明瞭;四是規範各類科技工作流程,力爭更好地為中支各業務科室提供科技服務。

(二)責任明晰化

科技部門明確每個崗位的工作職能和責任,透過考核獎懲措施實現透明化管理,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每位科技人員應清楚所在崗位的職責,清楚每季度、每月份以及每週的'重點工作所在;科技部門負責人根據任務內容性質,將任務分配至具體操作人員,具體操作人員按照相關工作的規範流程完成工作任務。

(三)管理精細化

科技精細化管理不是將事情繁瑣化、複雜化,而是從質量上、效率上保證科技服務水平的提高。建議科技部門針對上級行下發的年度科技工作專業考核,將每一項考核內容均落實到具體人員。同時還應制定工作人員定期工作任務表,清楚羅列每位人員每週每月每季度必須完成和上報的工作。精細化管理務求將工作的細化落到實處,這是從管理到服務的職能轉變,要在觀念上、工作態度上從細節做起。

公司科技管理原則 篇4

1 制約鄉鎮農業科技管理的因素

需要指出的是,農業科技管理是根據農業科技發展規律運用科學的管理理念,對農業技術活動進行組織和策劃,以便在時間和經濟上達到合理、有效地技術發展目標。我國不少鄉鎮受制於體制不健全等客觀因素制約,農業科技管理總體水平還不高。

1.1 主體地位不明確 在我國,鄉鎮農業科技管理的主體是以各級政府縱向調控和直接領導為主,農業科技管理機構的主體地位和作用在法律上一直沒有得到應有尊重;部分農業科技投資主體和收益地位不明晰,產權關係不明確,使生產者和經營者缺乏積極性,沒有產生出應有的效益,嚴重製約了鄉鎮農業經濟的發展。

1.2 管理資金匱乏 雖然國家每年都會撥付部分財政資金用於農業科技,同時也要求地方各級政府投入部分財政資金支援本地農業經濟發展,但由於地方自留可支配財政資金並不多,農業科技投入少之又少,加之農業科技見效期長,因此高新農業缺乏政府支援而得不到較快發展。

1.3 宣傳不力 農業的發展離不開農民的參與,科技成果轉化要有農民的支援,但是由於農民文化科技素質偏低、農業經營規模小、收益低,對採用高科技的熱情商;現階段我國農業科技管理基本由政府主導,政府對農業科技宣傳缺乏力度,同時由於市場化的農業科技交易體制沒有完全形成,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難。

1.4 機械化水平不高 雖然國家對農民購買農機採取了補貼政策,但是也要看到,受農民收入和傳統一家一戶耕作制約,農業機械化還處在低水平層面,運嚴重製約著農業新技術規模效應的發揮。

1.5 缺少科技骨幹 一個無法迴避的事實是,農村缺少農業科技骨幹,科技致富帶頭人人數不多,專業化、規模化、品牌意識不強,一般性生產的多,高技能、專業化生產的少,一部分種植、養殖戶基本上是簡單加工,產品科技含量低,初級產品比重大,深加工的少,缺乏打造精品的意識,大多數產品連商標、名稱都沒有,不能直接進入市場。

2 完善鄉鎮農業科技管理體系的舉措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農業科技水平決定了農業產量、農業效益,因此提高農業科技水平、改革傳統的農業科技管理尤為必要,要採取科學措施,完善鄉鎮農業科技管理體系。

2.1 制訂長遠戰略 每個鄉鎮有每個鄉鎮的農業優勢和特點,要想實現農業生產的突破,就需要從戰略的高度作出長遠的部署,打破條塊分割,加強和完善農業科技管理的立法和執法,加大對農業科研的投入,確保農業健康持續發展。

2.2 加快科技成果轉化 各鄉鎮政府要積極引進先進的農業科技技術,和高校、科研院所做好合作,實施科技聯姻,動員農業龍頭企業參與多元化農技推廣服務;積極動員龍頭企業憑藉自身優勢,開展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的研發和引進,成為創新的主體和技術推廣的載體,使其和農民形成利益共同體。

2.3 實施人才戰略 加快農業現代化的步伐,科學是關鍵、農業科技人才是核心,農業科技人才、管理人才是農業科學技術成果轉化的載體,因此,有條件的鄉鎮政府應建立地方人才儲備庫,作為一種長效機制穩定下來,造就有文化、懂技術、善管理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加快農業技術人才的培訓,實施遠端教育和各種專業講座,把各種最新的農業科技資訊傳播到農業地區。

2.4 改革推廣機制 完善的農技推廣體系是決定農業體制改革的關鍵。毋庸置疑,農業發展離不開基層推廣站,科學合理的農業推廣體系將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在確保農技推廣體系穩定的前提下,建立適應新形勢的農技推廣服務體系,以社會利益最大化為目標,從實際出發深層次地發掘地方農業發展潛力,提高農產品的科技含量與市場準入門檻,提升農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幫助農民抵禦各種風險從而大幅提高農民收入。

2.5 建立資訊平臺 農業科技資訊平臺能夠快速合理地利用農業科技資源,為廣大農民提供一個可隨時查詢利用的農業資訊資源庫,實現資源共享。農業部門牽頭,整合現有資源,採取多媒體資訊交流手段,抓好農業基礎建設、技術開發和科技服務工作,切實轉變觀念,合理設定農業管理和服務機構,借鑑先進經驗,籌建高水準的農業情報資訊體系,組建統一的農業預警機制,實現經濟效益和技術效益的雙贏。

2.6 培養科技骨幹 致富帶頭人 各鄉鎮政府要積極做好農業科技教育,加快新型農民培育,培養農村科技骨幹和致富帶頭人,每個行政村要培養 1-2名懂技術、會管理、用得上、留得住的實用人才;將國家的惠農工程落到實處,選定符合當地生產需要的專案和技術,建立起適應區域農業生產的培訓平臺,透過多種形式,層層舉辦培訓班,對廣大青年農民進行技能培訓,確保農業科技推廣建設的技術支撐。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農業科技對農業生產的貢獻愈加顯現和突出,各鄉鎮政府和農業主管部門要站在全域性發展的高度,把握現代轉型農業發展的方向,構造與現代農業發展相適應的農業科技新體系,加快我國農業的發展。

公司科技管理原則 篇5

1農業科技管理在農業推廣中存在的問題

1.1農業推廣人員年齡結構老齡化

在現階段農業發展中,由於歷史原因的限制,政府對農業化的推廣工作並不重視,一些農業推廣工作的從業人員主要是鄉鎮的技術人員,但他們多為編外人員,專業的推廣能力較弱。相關管理部門沒有形成垂直的管理體系,導致行政效率的整合機制偏低。統計中發現,有60%的農業技術人員年齡在50歲以上,30%以上的人員年齡在40~50歲,而且學習能力相對較低,導致農業科技管理工作無法滿足時代的需求,從而制約了農業推廣工作的創新。

1.2農業科技資訊意識相對較弱

透過對農業科技資訊整合技術的分析可以發現,在農業科技推廣及工作創新中,需要將農村城鎮化、工業化的發展作為核心,但在農村主導產業發展薄弱的背景下,農業的地位逐漸降低,而且,農村發展中也沒有將農業作為主導,一些青壯年勞動力外出打工,導致農村地區整體的產業推廣能力降低。同時,在農業科技意識分析中,相關技術人員對農業生產的新資訊科技以及新方法的接受能力較弱,影響了農業技術資訊的推廣[1]。

1.3農業科技管理工作不對稱

在現階段的農業科技管理工作構建中,存在著工作不對稱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在制度設計中,上層制度的設定與下層需求呈現出不對稱的問題,導致農業群體出現了特殊性以及複雜性的問題。同時,由於農業經濟效益水平相對較低,對資訊化的技術需求不足,導致專業能力的提升受到影響。第二,組織工作難以構建。在農業科技管理工作構建中,其資訊科技的構建以及推廣無法滿足專案的推廣需求,而且組織的觀念意識相對較差,導致人才缺少專業性的培訓,同時,在農業科技管理工作構建中,缺少針對性的品牌推廣意識,從而對農業科技管理工作的構建造成影響。

2農業科技管理在農業推廣實踐

2.1構建專業化的農業推廣實踐機制

在現階段農業產業執行及發展的過程中,為了全面提高農業科技的推廣工作,需要推進農業標準化工作的構建,全面提升科技專案的推廣力度。農業發展中,需要將提升農產品質量作為核心,提高農業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在農業科技管理工作構建的過程中,若產品的整體質量相對較低,會使產業在經濟發展中逐漸喪失市場份額,導致經濟效益的嚴重損失。因此,在農業科技管理工作整合中,需要制定專業性的農業自主管理辦法,改進種養模式,構建特色化的農業專案發展機制,滿足農業科技管理工作的特色化創新需求,提高農業產品專案推廣的實踐能力。同時,在專業化農業推廣實踐中,也需要建立科技的研發及整合機制,保證科研經費的合理開發,實現農業產品專案的自主產權,保證新產品、新技術以及新科技的穩定開發,從而實現農業產業推廣實踐工作的穩定創新[2]。

2.2構建可持續化的農業發展機制

在農業科技管理工作構建中,需要將農業科技管理工作的創新作為基礎,並在可持續發展農業整合中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建立長足性的農業產業科技管理機制,提高農業產品專案的服務機制,提升人才的專業素養,合理利用農村的剩餘勞動力,從而為人口素質的提升以及農業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提供支援;第二,在農業產業結構整合中,需要實現農業與農業非農產品的協調性發展,滿足農業產業的經濟發展需求;第三,在農業產業建設中,需要構建特色化的產業建設機制,實現農業專案生產的服務化以及節約化的發展目標;第四,在農產品結構調整中,需要帶動農戶發展,以專業戶帶動專業村,促進農業科技管理的可持續發展。

2.3構建特色化的品牌服務推廣機制

在農業科技管理工作構建中,需要強化產品的宣傳整合機制,構建特色化的專案服務品牌,重視產品品牌以及農業標準化的專案建設,因此,在農業特色化資源轉化中,為了提升品牌的優勢,需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大力提高農業產品的質量,積極推廣並發展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等,從而實現特色化的農業產品生產機制,在農業產品加工及包裝中,需要構建環保標誌,提高農產品的優質化創新;第二,全面增強品牌的廣泛性及文化性特徵,積極發展農業產業的叢集化、品牌的集體化,並明確地理表示,滿足產品品牌形象構建的核心需求;第三,在農產品專案設計中,需要建立可持續性的農業綜合服務體系,滿足農業產品發展的可持續性需求,避免農產品資源運用的過度消耗,促進農產品的生態化創新,提高產業的經濟價值[3]。

3結語

在現階段農業產業執行及發展的背景下,需要將農業產業的科技發展作為核心,透過對農業產業科技化的管理,進行農業產品的專案實踐以及品牌推廣,構建專業化的農業推廣機制、產品專案創新機制以及特色化的品牌服務推廣機制,從而為產業的資源最佳化以及專案發展提供良好依據,實現農業產業的經濟化發展。

公司科技管理原則 篇6

今年以來,科技中心主動應對新變化、迎接新挑戰,在省網路中心和市聯社黨委的正確領導及各縣級聯社的大力支援下,緊密圍繞“架好科技橋樑,啟動科技創新,推動科技發展,促進業務提升”的工作思路,積極開展部署,加強科技支撐,強化網路管理,最佳化系統性能,確保各項業務系統安全、穩定執行,加大計算機應用系統和新產品的推廣為重點,為實現全市信用社業務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保障。使之成為農信社改革發展的強力引擎。現將上半年的工作情況和彙報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開展情況:(硬體管理摸底建檔,採購更新設)年底補上。

(一)、強化內部管理,規範金融科技。

1、科技管理是信用聯社的要害部門,即要提供技術保障與服務,又要防範和化解高科技風險。為此,結合XX聯社的實際情況,繼續完善XX聯社的科技管理制度,明確崗位職責,對聯社科技的發展、建設、創新、服務、管理等工作進行全面細化,形成規範。上半年編制印發了《XX市農信社自助裝置管理實施細則》、《XX市農信社計算機及附屬裝置管理細則》等規章制度。還印發20XX年科技工作意見。

2、對科技部門的職能、職責進行科學的定位。根據XX社《關於加強資訊XXXX生產條線管理工作的通知》X檔案精神,於20年4月將個縣級聯社以前歸屬於財會統計科的科技管理隊伍拉出來單獨成立科室,明確職責,進一步加強提升縣級聯社科技工作的管理。努力使全市聯社的科技工作在基礎設施、硬體管理、專案創新、專案運作、技術服務、制度建設、管理水平等方面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3、建立有效的督促約束機制,加大對制度執行的指導、檢查力度

上半年組織專班對個縣級聯社的個網點進行了全面檢查,檢查面達40%。檢查主要採取翻閱檔案、檢查檔案、調閱監控錄影及現場檢視,現場操作等方式對全轄農信社科技、硬體管理、ATM管理工作等進行了綜合性檢查。重點檢查了綜合業務系統執行情況、新業務網銀、轉賬電話開展情況、ATM管理制度執行以及網路執行、硬體設施保養等方面情況,對檢查情況進行了通報並提出了整改要求。

4、加強培訓學習全面提高從業人員的業務技能。今年5月份對各縣級聯社科技管理部全體人員及XX聯社各基層信用社微機專管員共計人進行了為期天的培訓,系統地學習了信用社網路結構及路由器的配置、ATM操作維護及賬務的差錯處理、PR2及DPK系列印表機的配置與維護、UNIX作業系統基礎、UPS使用與維護以及主機原理等6個方面的內容。並邀請相關技術人員、裝置供應商對裝置的安裝、操作、維護等進行了講解,提升了科技人員理論知識學習的同時,重點強化了實際動手能力,增強了計算機資訊系統安全管理意識和防範措施。

強化新業務的推廣培訓工作。組織專人採取巡迴培訓的方式對個縣級聯社的一線操作人員、客戶經理、負責人進行了網上銀行的相關制度、內管操作、網銀業務處理的培訓,還組織進行了轉賬電話“卡樂付”的推廣技巧、操作流程的培訓。

5、完成全市櫃員考試相關工作

(二)、積極促進中間業務系統的上線和新產品的推廣。

1、積極向省網路中心申請測試開XXXXX專案、XXXX競拍系統、電子銀行承兌匯票業務。

2、開通了家縣級聯社個人網上銀行業務,開通了城區聯社對公網上銀行業務。截止6月底全市共註冊個人網銀客戶戶,註冊企業客戶戶。

3、加大自助裝置機具的布放力度。上半年安裝布放ATM機臺,存取款一體機臺,查詢機臺。採取強有力的措施加大轉賬電話的推廣力度。截止6月底全市共布放“卡樂付’轉賬電話臺。

(三)、加強網路和硬體管理,保障系統穩定執行。

1、完成科技管理中心UPS停機測試巡檢。

2、完成中心核心主機雙機最佳化工作3、簽訂ATM維護合同

4、完成電信協商辦公網改造實施初步方案

5、完成中心機房環境評估方案。完成全市計算機裝置建檔工作6、啟動市聯社辦公網改造工程7、啟動中心機房基礎設施安全評估

二、科技管理工作中存在不足

上半年科技部門雖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付出了艱辛的勞動,但還是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個別聯社自助機具布放進度緩慢,沒有達到時間過半任務過半的要求;

三、下半年科技管理的工作重點

確保全市信用社各項計算機系統安全、平穩執行,逐步構建完善的計算機安全體系,積極完新業務的推廣和自助裝置的建設,加大對全市信用社員工的培訓力度,努力提高全市信用社的計算機應用水平,為業務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保障。主要做好以下幾點:

1、全力搞好網路備份工作。

2、完成全市的自助機具布放安裝任務

3、繼續做好下半年的巡查指導工作。重點檢查ATM、新業務的開展執行情況。

4、開展一次科技培訓工作。

公司科技管理原則 篇7

1我國基層科技管理存在的問題

1.1科技管理機構體系方面的問題

第一,我國基層科技管理機構存在重疊與缺失問題。其中機構重疊主要主要體現在個別政府部門之間。例如部分縣市的科技局主管全縣的科技工作,而其他局也設有涉及科技的股室。這種現象不僅會造成資源和人才浪費,還容易誘發推諉扯皮現象。第二,我國基層科技管理機構職能交叉和定位不準。這種交叉主要體現在基層縣市的科技局與其他局有關科技的部門之間。例如,例如部分縣的科技局農村股與農業局農業產業化辦公室之間就存在職能交叉,並誘發多頭管理問題,需要進行整合。第三,我國基層科技管理機構改革不到位,市場化程度較低。在我國基層縣市區,只有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構建出以市場為導向的科技中介機構,大多數地區的科技機構市場化程度不高,仍然由政府作為主要的管理和經費來源,專業化程度也一直處於較低水平。

1.2科技管理執行制度方面的問題

第一,基層政府對科技管理工作的重視不足。我國地方政府在基層科技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思想上跟不上時代發展的要求,存在認識不足和認識不全面的情況。特別是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地方政府根本不重視,沒有科技管理概念。例如部分縣市的科技局已經取消,或掛靠發改委、經濟局,不利於基層科技管理的開展。第二,我國基層科技機構人員數量配備不足,結構不夠合理。我國基層縣市區的科技管理機構的工作人員數量差別極為顯著,多的可達二三十人甚至更多,少的則只有兩三人,顯然不能承受愈加繁重的基層科技管理工作任務。此外,基層科技機構的人員結構也不盡合理。例如,工作人員的專業與崗位不一致,人員年齡偏大,創新意識不足等。第三,科技政策不完善,執行能力略顯不足。在政策制定方面,我國的基層科技機構往往構建起自己的科技發展政策體系,但是往往不夠完善和系統化。在科技政策的實施方面往往力度不足,操作性不強的情況也經常發生。

2我國基層科技管理改革的建議

2.1科技管理機構體系的改革建議

第一,健全科技管理機構。針對我國基層科技管理機構的重疊問題,建議由基層縣市區政府政府作為指導,在轄區範圍內開展機構的合併和重組,以節省科技資源,提高科技管理的工作效率。此外,建議我國基層縣市區政府借鑑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設立科技諮詢機構,為當地的科技發展提供諮詢和建議。第二,進一步完善科技管理機構職能。本文認為,我國基層科技機構的智慧建設要把握以下兩點:一是科技發展要使用市場變化,科技機構對域內科技工作的指導不僅限於宏觀指導,還要放在市場失靈的領域;二是科技管理部門要積極引導域內產業科技發展,為當地的經濟發展服務。第三,要改革科技中介機構。面對我國基層科技中介機構存在的問題,建議從以下兩方面進行改進:一是完善相關科技政策,使各類科技中介機構的運作有章可循;二是建立健全各個中介機構的執行機制,使科技服務更為合理高效。

2.2我國基層科技管理改革的建議

第一,地方政府要轉變科技管理的觀念,提高對基層科技管理重要性的認識,從國家的長遠發展的視角認識和重視基層科技管理工作。基層縣市政府必須要成立一科技局為核心的基層科技工作管理機構,並將基層科技管理工作水平納入地方政府考核指標體系,切實提高基層政府對科技管理的重視程度。

第二,變革基層科技人員的任用和培養制度。面對基層科技管理機構科技人員數量不足和結構不合理的實際問題,建議從以下兩方面進行改革:一是最佳化科技人員配備,增加工作人員數量,提高工作人員的素質,特別是吸引高素質人才進入科技管理隊伍。二是進一步強化基層科技人員培訓,不斷提升其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

第三,進一步最佳化基層科技管理政策。針對我國基層科技政策執行力不足的問題,建議從以下三方面進行改革:一是提高社會公眾的參與度,積極採納他們的有益建議;二是積極拓展科技政策的視野,政策的指定要適應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需求,同時要保證政策的穩定性,不可朝令夕改;三是積極借鑑國內外先進經驗,使科技政策向地區特色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傾斜。

第四,健全科技成果轉化機制。面對科技成果轉化方面的問題,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完善:一是建立健全完善的政策法規,特別是建立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具有突出貢獻的企業和個人的獎勵制度;二是建立健全社會服務體系,保證科技技術供需雙方的正常交易,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效率。

第五,基層縣市政府要要從大局出發,不斷加大對科技管理和科技發展領域的投入力度,確保科技投入增速高於當地的財政收入增速。另一方面,要以政府牽頭,形成一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金融機構為後盾、民間投資為補充的多元化科技投入體系。

3結語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背景下,科技發展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的重要標誌。基層作為科技應用的主陣地,在地區科技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基層政府、企業和社會應該通力合作,不斷提升科技管理水平,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