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聽課評課記錄模板(精選6篇)
教師聽課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全身心的投入,還要有虛懷若谷的態度。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聽課評課記錄,歡迎閱讀參考!
小學數學聽課評課記錄 篇1
科目:數學
年級:五年級
授課者:張xx
課題:方程
教學過程:
一、匯入
老師:我們去菜市場買東西用什麼稱呢?
學生:秤、電子秤
老師:那你見過這樣的秤嗎?出示天平
二、 介紹天平
它有兩個托盤,中間有刻度,兩天刻度相等,中間刻度為0、這就是天平。
三、 探究新知,觀看課件
(一)等式
1、 在天平的兩邊放入砝碼,左盤:20克和30克,右盤:50克,中間刻度指向0,那麼說明天平平衡了。
提問:你能根據此列出一個式子嗎?
學生:20+30=50
2、 觀看課件,列式子。
30+X=80 X+20=70 2X=100
3、 何為等式?學生一起說:表示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舉例:60+X=80 70+20=90 50-20=30
4、 總結:我們剛剛說的都是等式,先找等量關係,等式是表示相等關係的式子。
5、 舉反例:5X>29 30<70是等式嗎?
學生:不是。
6、 齊說兩遍等式的概念。
(二)方程
1、 像30+X=80、X+20=70、2X=100這樣的式子又叫什麼呢?
學生:方程
老師:看來這位學生已經預習了本節內容,值得表揚。
2、 對,就是方程,像這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反覆讀。舉方程的例子。
3、 等式和方程的關係。
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所有的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三)板書
20+30=50
表示相等關係的式子叫做等式
30+X=50
X+20=70
2X=100
含有未知數的等式
四、 練習
1、 判斷哪些是方程,哪些是等式?為什麼?
五、 總結:何為等式?方程?
表示相等關係的式子叫做等式。
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
聽課意見:
1、從生活中事物匯入,來吸引學生們的眼球。
2、在課堂安排上具有邏輯性:等量關係→等式→方程
3、在板書上,注重用彩筆區分,清晰的描繪出了概念。
4、在課堂中照顧到了大部分學生,能做到一視同仁。
5、在強調重點時,採用多讀、多唸的方法,加深學生們的印象。
小學數學聽課評課記錄 篇2
一、 發散思維,引出課題
例題:將-4,+3,+4,-3分成兩組。
1·將-4、-3分在一組,將+4、+3分為另一組,就是將負數分為一組,正數分為另一組。
2·我將-4,+4分在一組,將-3,+3分為另一組,就是把數是否相同作為分組的依據。
3·我把-4與+3分在一組,把+4與-3分在另一組。理由是兩個數的符號不同,符號後面的數也不相同。
二、比較概括,提煉定義
一般地,一個數由兩部分構成,即符號和剛才提到的“符號後面的數”,考慮這兩個方面,大家也就採用了三種不同的分法。兩個方面都不相同是一種分法,把“符號”是否相同作為分組的依據,得到的是已經學過的一組正數和一組負數,把“符號後面的數”是否相同作為分組的依據,得到了-4與+4、+3與-3這樣成對的數,那麼它們又應該叫什麼數呢?
這就是見天我們這節課需要你學習的內容:相反數。
為什麼叫相反數而不叫別的數呢?
一個正數,一個負數,表示的意義相反,所以叫相反數。
符號不同、符號後面的數相同的兩個數叫相反數。
一個數前面添上不同的符號後得到的兩個數叫相反數。
師:請你舉例說明。
如5前面添上“+”“-”得到的+5和-5是相反數。
課本上說“只有符號不同的兩個數叫做互為相反數”
“只有符號不同”說明其它的都相同,包含了“符號後面的數相同”的意思。
只有符號後面的數相同的兩個數叫做互為相反數。
“只有符號後面的數相同”的言外之意是“符號不同” ,與課本上的說法是一致的。由此可見,同樣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語言來表達,在數學學習中,對此我們應該多加註意。需要說明的是,課本用“只有符號不同”包含“符號後面的數相同”的意思,好處是使相反數的概念更精煉,同時也避免了使用“符號後面的數”這一說法容易引起的誤會,關於這一點,以後我們還將看到。
師:“互”就是“相互”的意思,如+4是-4的相反數,也可以說-4是+4的相反數,即+4與-4互為相反數。請大家一起把“+3與-3互為相反數”的意思說具體一點。
課本上特別指出(板書):0的相反數是0。
口答練習:說出下列各數的相反數:
-7, -0、5, 0, 6, +1、5
三、數形結合,深入討論
例 請在數軸上標出表示+4的相反數的點、
0 4
從數軸上看,相反數的另外一個特點是:表示每一對相反數的點到原點的距離相等
相反數的概念中“只有符號不同”包含著其它的相同,就是“符號後面的數相同”,在數軸上就是距離相等。
掌握了老師提到的分析問題的方法。關於相反數,我們是從“符號”和“符號後面的數”兩個方面去研究的,這兩方面的特點既包含在相反數的概念中,又體現在數軸上,將二者結合起來考慮將有助於以後的數學學習。
到現在為止,關於零的特殊性,表現在哪些方面?
生眾:零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零的相反數還是零;零不能作除數。
練習及解答(略)
附(部分板書)
只有符號不同的兩個數,叫做互為相反數。 零的相反數還是零。
符號 相反 相反 分居原點兩側到原點距離相等
透過這次七年級(三)班李紅鴿老師的課,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加油!
願所有的人開心快樂!
小學數學聽課評課記錄 篇3
一、情境匯入:
1、 師:小朋友,咱們先來聽一個童話故事:
在螞蟻王國裡有一座小橋。有一天,一陣狂風把小一個扶手給刮斷了。這可怎麼辦呢?小螞蟻們準備再用木頭做一根扶手。小朋友,你們知道扶手有多長嗎?
生:不知道
師:扶手到底有多長呢?我這裡有一根和扶手一樣長的小棒。哪位小朋友願意用我盤子裡的工具量一量扶手有多長?
生1選用棋子,擺出來有5個棋子那麼長。
生2選用回形針,擺出來有6個回形針那麼長。
生3選用正方體,擺出來有4個正方體那麼長。
2、質疑
師:這可奇怪了,同樣長的扶手,可量出來的結果怎麼不一樣呢?
生:是因為選用的工具不一樣
師:如果我們要得到一個統一的結果,最好用什麼工具量呢?
生:尺子
學生活動:(聽故事,看大屏,用桌上的工具量長度。)
評:一開始就以童話故事的方式引入課堂,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抓住了。然後教師充分利用身邊的教學資源,比如棋子、回形針、正方體等作為測量物體的工具,讓學生感受到用不同的工具去測量,標準不一樣,那麼產生的結果也不一樣。從而引發認知衝突,產生學習新知的迫切需要。同時也讓學生體會到了人們經過長期的探索才建立了統一的長度單位。)
二、認識釐米
1、 觀察直尺
師:下面咱們就來認識尺子。請大家拿出直尺摸一摸,看一看,你們發現了什麼?
生:尺子上有很多數。
師:對,你們按順序讀一讀。尺子最左端的數是幾?
生:0。
師:猜一猜,尺子上的0表示什麼?
生:表示起點。
師:對,0對著的這根長刻度線就表示起點,咱們給它取個名字,叫0刻度。(板書)
你們還發現了什麼?
生:尺子上有很多線,有長有短。還有“cm”。
師:“cm”就表示釐米,釐米是一種常用的長度單位,今天咱們就一塊兒來認識釐米。(板書課題)
(評:透過學生自主觀察、探究以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讓學生掌握直尺的基本構造。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又為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打下了基礎。)
三、用釐米量
1、 估幾釐米
師:咱們估計一下,這座小橋大約幾釐米長?(學生各自發表自己的意見)
2、 量幾釐米
學生量,老師巡視。選取幾位學生演示,並評一評誰的方法好。然後互相說說是怎麼量的。
師:螞蟻們知道了扶手的長度,一定能很快做好一根新扶手,你們想不想去看看?
(評:這裡的重點是讓學生學會用釐米量。教師讓學生之間互相說一說,在量的基礎之上再用說的方式來鞏固測量的方法,使學生熟練掌握這一環節的新知識。而且選取學生進行演示,那麼學生容易出現的錯誤也就一目瞭然。分析了以後能讓學生對這些錯誤有一個比較深的印象,那麼自己嘗試時便會有意識地去避免這些錯誤。)
四、探究交流:
1.把自學中的收穫和問題與小夥伴分享、交流。
2.請同組的小夥伴解決自己不懂的問題。
3.小組長把小夥伴解決不了的問題記錄好。
4.小組彙報本組同學的收穫。
5.報告員把小組不懂的問題提出來,請其他小組的同學解答。
(組內交流後再全班交流)
精講釋疑:在學生彙報的基礎上,教師要重點講解讓學生知道直尺上有些什麼,讓每個學生都認識1釐米和幾釐米,建立1釐米的概念,並用直尺正確測量較短物體的長度。
五、總結
總結本節課所知識。
小學數學聽課評課記錄 篇4
一.創設情境匯入
出示兩堆蘋果
1、兩堆蘋果:第一堆一一對應排列,第二堆雜亂排列,紅蘋果多還是綠蘋果多?哪一堆能讓你清楚地看出來?
2、同意第一堆的舉手。
3、第二堆為什麼不能?亂
4、怎麼樣排才能像第一堆?先分開,再對齊。
【評:複習前面學過得比一比的知識,引導學生體會統計的方便性,幫助學生儘快融入其中。還可進一步為下面的學習作鋪墊,紅蘋果比青蘋果少1個,反過來青蘋果比紅蘋果多1個。】
二.教授新課
1.大象過生日
大象伯伯過生日,小動物們都來祝賀他,都來了哪些小動物呢?
中午,給小動物們準備午餐,每種小動物吃多少?不知道該給小動物們準備多少份食物,我們來幫幫它,好嗎?
先把小動物分下來(學生分)同時3個人進行操作。
排一排(注意對齊)(老師示範)
從這個知道什麼?
每種食物的數量。是大家最想知道的,因為要準備午餐。
小豬最少,小猴最多。
2.統計的定義
想一想剛才是怎樣分水果的,又是怎樣幫助大象伯伯的?
學生總結,老師板書:分,排,數,這個過程叫統計。
3.統計表
大象伯伯要到超市去採購食物了,可是他的記性不好,小動物的數量他總是記不清,我們怎麼幫他記住呢?中有5、4、3,怎樣知道小猴幾隻,小豬幾隻?
老師這兒有張表,會不會填?
介紹統計表的作用,引出統計表的需要。
【評:設計故事是為了創設感興趣的童話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主動參與學習活動,這個故事是學生所熟悉的,便於學生提出問題,調動學生的解決問題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產生統計的需要,感受統計的價值。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絡。培養學生數學學習意識和統計意識。】
三.鞏固運用
1.統計鮮花
幫大象伯伯第二個忙,把小動物送的鮮花分一分。怎樣來分?把花拿出來。按顏色、形狀。
分好後怎樣?排一排,排在格子裡。
學生自己動手操作。
2.根據分得情況,完成統計表。(展示學生作業)
看著表你知道了什麼?
每種花的數量,哪種最多,哪種最少。
還知道什麼?
互相比較,最多的比最少的多幾個。
【評:重視實踐操作,因為實踐操作不僅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統計興趣,而且能培養學生這樣教學,既可使枯燥無味的統計教學變得生動活潑,使學生很輕鬆地掌握了統計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並加深學生對操作方法的掌握。的動手能力,並使學生熟練掌握操作的方法。】
四.實踐運用
1.大象伯伯不僅知道了每種小動物的數量,還知道了每種鮮花的數量。
大象伯伯為了感謝大家,送來了水果,請小朋友們吃。
看看有哪幾種水果?
分三組來統計水果。每組用一塊小黑板表示,一個同學負責記錄,每種水果喜歡吃的小朋友各有多少個?
2.合成大表。分析全班的統計表,哪組最喜歡吃什麼水果,最不喜歡吃,全班喜歡吃每種水果的人數各是多少(老師在展臺上填表)。
【評:組織教學環節中安排統計水果的活動,激發了學生參與統計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凸現了開展統計活動的必要性,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聯絡生活讓學生感到數學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絡,併產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熱情,幫助他們培養統計意識】
五.總結
今天我們這節課學習了什麼?怎樣去統計。
雜亂的先分一分,再對齊排一排,為了好數。
生活中的統計運用。
小學數學聽課評課記錄 篇5
一、教學目標:
1、區別1--10以內的單數和雙數並理解其含義。
2、能進行10以內單數和雙數的轉換。
3、激發幼兒對單雙數的興趣,能積極主動的參加數學遊戲。
二、教學準備:帶10以內數字的蘿蔔圖片若干;貼有單數、雙數標記的紙箱;單數和雙數汽車多輛;音樂《拔蘿蔔》。
三、教學過程:
1、拔蘿蔔:
教師以談話形式匯入“拔蘿蔔”。(這裡可播放小段音樂《拔蘿蔔》,調節課堂氣氛,激發幼兒興趣。)
2、數蘿蔔:
1、教師展示六行蘿蔔圖片,請幼兒觀察。
2、教師依次提問,請幼兒一起回答:(為以後的給蘿蔔找朋友打基礎)
(1)、數一數一共有幾行蘿蔔?
幼兒回答:6行。
(2)、數一數每行有幾個蘿蔔?
幼兒依次回答:1個、兩個、3個、4個、5個、6個。教師依次把數字1、2、3、4、5、6寫在相應的位置。
3、給蘿蔔找朋友:
(1)教師說明給蘿蔔找朋友的要求:兩個蘿蔔一組圈在一起。
(2)分別請幼兒按要求圈出每行的蘿蔔。(每圈一行教師都要嚴格把控,並及時和幼兒研討,使幼兒正確理解單數和雙數,突出教學重點。)
教師小結:兩個蘿蔔一組圈在一起,不能找到好朋友的是單數,能找到好朋友的是雙數。圖上的單數有1、3、5,雙數有2、4、6、
4、擺蘿蔔:(深入探究7--10以內的單數和雙數及體驗單雙數的轉換,以此進一步鞏固幼兒對單雙數的理解與應用,突破教學重難點。)
(1)請幼兒拿出小椅子下面的蘿蔔圖片,先擺好6個蘿蔔,請幼兒給蘿蔔兩個兩個找朋友。
擺好後請幼兒彙報結果:6個蘿蔔,2個2個找朋友,沒有剩下,它是雙數。
(2)教師提問:怎樣變成7個蘿蔔?
幼兒回答:“添上一個。”
教師提問:請幼兒給蘿蔔兩個兩個找朋友,會怎樣?
幼兒之後回答:2個2個找朋友,剩下1個,它是單數。
教師按以上方法,依次進行到給10個蘿蔔。
最後師幼總結:10以內的單數有:1、3、5、7、9,10以內的雙數有:2、4、6、8、10
5、收蘿蔔:(鞏固練習,初步驗收教學成果。)
教師說明遊戲規則:
(1)選四名小朋友分別背上標有單數、雙數的小筐。
(2)其他小朋友一起拔地上的蘿蔔,經過自己判斷蘿蔔上的數字是單數還是雙數後,再放入對應的.筐裡。
開始收蘿蔔。
需要教師和幼兒一起檢驗遊戲結果,如發現錯放的請幼兒一起糾錯並改正。
三、課堂延伸:(加深幼兒對單雙數的認識、理解、鞏固與應用)
運蘿蔔:
先有教師說明遊戲規則:請小朋友分組將單數蘿蔔和雙數蘿蔔分別運到單數汽車和雙數汽車上。
然後遊戲開始,教師巡視,檢查幼兒遊戲成果。
小學數學聽課評課記錄 篇6
講課教師
XXX
班別
三年級(1)班
記錄者
XXX
講課題目
四 邊 形
時間
xx-10-13
第二節課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教師放錄影(介紹第一小學的校園),然後讓學生觀察主
題圖(課本的圖)
教師提問①:“在圖中你能看到什麼?”(讓同桌互相交流)
②:“你看到圖形了嗎?”
學生1:我看到了正方形的藍色地板磚
學生2:我看到了長方形的藍色地磚 …、(接著請好幾個學生回答)
2、點明主題
在這個美麗的校園裡有許多的圖形。其中像正方形、長方形、藍色地磚的形狀和推拉門的形狀,都叫四邊形。
(引出主題:四邊形)
二、探究交流,學習新知識
(1)、塗一塗(教師向每位學生髮一張畫有許多圖形卡片)
教師的問題:在卡片上找出你認為是四邊形的圖形,並把它塗上顏色。
學生都很認真地找和塗
最後老師展示兩張學生的結果,在學生之間進行評價
(2)、四邊形的特點
教師投影出塗好的四邊形,並問;“觀察一下這些四邊形有什麼特點?”
(讓學生以四人為一小組進行討論)
小組討論彙報結果:四邊形的特點是有四條邊、四個角
師生共同探究,進一步讓學生髮現和認識到四邊形都有四條直的邊,有四個角
(3)、 舉例進一步深化
請兩個學生到電視前提出長方體的面是四邊形
(得出結論:長方形的六個面是四邊形)
教師還讓學生聯絡周圍的東西有哪些是四邊形
(學生爭先恐後地回答)
三、動手實踐,取得新知識
1、課前教師給每個小組一個信封(裡有很多圖形卡)
教師要求每個小組按不同的分法把圖形卡分組。
討論後小組彙報分類結果:(1)按圖形的相似來分
(2)按圖形的顏色來分…
點評:
利用錄影引起學生的注意。老師根據學生回答在螢幕上隨機出現各種圖形,這加深學生對四形的認識,從而引出新課的主題(四邊形)。讓學生透過觀察、直觀感知四邊形,能夠區分和正確辨認四邊形,並以小禮物獎勵的形式去表揚學生,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小組討論形式培養學生間的相互合作;師生共同探究問題的教學設計由淺入深,使學生容易接受知識教師循循善誘,使學生跟著一起動腦、動手,且讓學生去發表自己的意見,提高課堂氣氛。
2、遊戲(準備工具:橡皮根、釘子板)要求學生親自動手圍一個四邊形
教師提問:①“你圍成什麼四邊形”
學生答:①“長方形” 或 “正方形”
教師提問:②“為什麼圍成的是長方形或正方形?為什麼認為它是長方形或正方形?”
先讓學生討論,然後請多個學生回答,再討論“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什麼特點?”(小組討論,每組項基本原則找一至兩個發言)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邊和角的特點,最後教師在螢幕上顯示總結:
①長方形、正方形的角是直角
②長方形的對邊相等
正方形的四邊相等
2、聯絡實際問題引入另一遊戲:
“我們鎮是毛織重鎮,用毛線編織出美麗的衣服”(迴歸生活)引出遊戲,教師用彩色的橡皮根用手指編織多種四邊形,這時學生自己動手編織出長方形、正方形等圖形。
四、讓學生再次閱讀課本,如果有不明的地方提出,教師解答,並總結整節課。
五、板書:
四 邊 形
四 條 直 的 邊
四 個 角
但教師沒有說出正確的分法以遊戲的形式,讓學生親自動手,提高其積極性,發揮其創造思維,並且讓學生去總結知識點,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使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培養學生對家鄉的關注。反饋學生掌握的知識的程度板書簡潔而明瞭,突出四邊形的特徵
總評:
這節課教師合理地運用多媒體教學,使學生能夠全面掌握知識點。
透過多種遊戲,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四邊形無處不在,並認識四邊形的特徵,進一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和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態度,以及與他人合作的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