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職場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意義是什麼

心理健康教育意義是什麼

心理健康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當前中小學教育面臨的新任務和新要求。如何在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當前學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決的問題。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意義,歡迎閱讀。

【心理健康教育意義是什麼

一、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避免各種突發事件,維護社會安定穩定,學校正常運作,學生家庭幸福的需要。

個體一旦遇到重大的“生活事件”,個體心理就會處於挫折、焦慮、壓抑、恐懼、擔憂、矛盾、應激等不平衡狀態。這時應透過自我的調節或者他人的疏導,消除心中的不平衡,而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時疏導,使陷於不平衡狀態或不健康狀態的個體恢復到正常狀態,就可以大大地減少偏態與變態的不適應行為,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事件與異常事件,使學校、社會的正常治安與秩序得到維護,也保證了家庭的幸福。

二、注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保證學生正常健康發展的需要。

當學校的課業過重,學業競爭激烈,家長和老師對學生的要求過高,學生揹負的精神壓力過大,努力付出得不到好的回報,自卑和恐懼的情緒產生,會使學生進入不平衡的狀態,易於形成不良的品德或做出不道德的行為。此時,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進學生學業事業成功;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保證學生正常健康地生活與發展成人。

三、注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身心發展特點的需要。

青少年時期是一個非常特殊、敏感的階段,個體從兒童進入青少年階段,其身心經歷著重大的變化。出現了對心理與行為有重要影響的兩方面需要;第一是性需要,第二是由於身體的全面發展與性需要的形成,使青少年產生了成人感,出現了強烈的獨立性需要。對於異性的困擾,也就是說感情的困擾。青少年時期屬於花季雨季時節,生理各方面開始發生明顯變化,性意識等也慢慢開始成熟,對異性會產生好奇,交往之間帶來的困擾,隨之也會帶來許多感情的煩惱。所以,對青少年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尤其迫切。

四、注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當前社會變動時期的需要。

近二、三十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社會競爭的激烈等等產生的一些變化或暫時不可避免地滋生的一些因素,對青少年心理狀態產生消極作用——家庭、學校、社會環境都給當今的青少年的心理都產生了較大的衝擊。隨著經濟的發展,離婚率不斷提高。家庭夫妻之間矛盾日益增多,爭吵越來越多,溫馨越來越少,缺乏很好的溝通,孩子長期生活在這樣的家庭,心理會逐漸產生壓抑、憤恨,不安等。在這種心理狀態中學習,易和老師同學發生衝突。而且在如此資訊爆炸的時代,黃色網頁,影片,書刊,暴力遊戲等嚴重影響學生的健康發展,由於學生辨別意識的不強,很容易受這些不健康文化的感染,從而產生暴力,憤怒等心理狀態。這時,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僅非常重要而且勢在必行。

一般來說,中小學生的心理發展是正常和健康的。但是,我們也不應該忽視中小學生遇到的心理困惑。如果困惑不及時給予消除,任其長期積累,超過其年齡心理具有的承受力,則容易產生自暴、自棄、自卑乃至妒忌、憎恨等不健康心理,形成孤僻、懦弱或急噪、粗暴等人格阻礙。因此,我們必須加強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與輔導,預防與消除學生心理問題的滋生,促進學生良好心理品質的發展,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總之,切切實實抓好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二十一世紀教育的一個重大任務,是培養二十一世紀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證。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議】

1、重視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

教師自身的素質直接決定其教育行為。只有掌握關於兒童青少年心理發展的科學知識、按照科學的規律和方法開展教育工作、處理學生日常表現出的心理行為問題和意外事件,教師才能真正做到將心理健康教育落在實處,才能真正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

發展。如,一位平時表現還不錯的、身心都很健康的學生,由於一時的衝動偷拿了同學的錢,事後良心的自責使他找到老師並承認了錯誤。但由於教師處理不當,他從此被戴上了小偷的帽子,父母的責罵、教師的不屑和同學的疏遠,使他心理背上了沉重的負擔,從此鬱鬱寡歡、自暴自棄,不但學習成績下降,而且變得怕和人打交道,甚至出現幻聽、幻視,總懷疑別人在背後議論他又在偷東西,最終發展到再也無法上學,陷入心理危機。而有同樣經歷的另一位學生,在承認錯誤的時候得到了老師的諒解,老師不但沒有將事態擴大,而且還把信任和改正的機會給他,把管理班費的任務教給了他。在老師的不斷鼓勵和積極支援下,這位學生終於擺脫了上次錯誤在心靈上留下的陰影,能抬起頭走路、堂堂正正地坦然處理關於錢的問題,其它方面的發展不但沒受到消極影響,反而因老師的諒解和信任所帶來的自尊、自信的增強而得到促進。

可見,教師作為教育實施的主體,其自身的素質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起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很難想象,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低、對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科學認識的教師,可以培養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質的學生。所以,重視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是真正深入、有效開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障。

2、注重與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相結合

目前,不少的學校雖然也認識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卻機械、簡單地將之理解為課程教育或開展一、兩次轟轟烈烈的活動。孰不知,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絕不是每週一、兩節課或者搞幾次活動就能實現的。事實上,大量的研究與實踐經驗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的教育一樣需要與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相結合,需要“潤物細無聲”的意識和觀念;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僅靠有限的時間、空間是難以實現的,同樣需要在點滴的生活實踐經驗中積累而成。因此,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應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將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內容滲透到教師每天大量而具體教育教學工作中去,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實處。實踐證明,只要充分發揮教師自身的主動性、能動性和創造性,鼓勵教師開動腦筋、注意積累、重視交流,完全可以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融合在一起,其教育效果也將非常顯著,同時會對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帶來巨大的`促進。

3、注重實踐,突出以活動為主的特點

研究與實踐證明,實現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地依賴於個體在真實情境中的實踐操作與體驗。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成為一門說教課,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而應深入生活、在實踐中加以訓練、鞏固。為此,我們倡導注重實踐,給學生機會,讓學生在參與中、在“做”中真正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其中,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實現方式就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突出以活動為主的特點,寓心理健康教育於活動之中,不僅在活動中蘊涵、傳遞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還注意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實踐中隨時抓住問題作為教育契機開展生動、直觀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並注重在生活中有意識地組織學生開展各種活動去實踐、體驗所學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等等。透過這些生動、活潑、有趣的活動,不僅讓學生受到實實在在的心理健康教育,而且使學生體會到心理健康教育來源於生活、實踐於生活的基本道理,從而將心理健康教育再一次真正落在實處。

4、注重家長與社會力量的參與,共同推進心理健康教育

除了學校教育,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還受到其它社會因素的制約。其中,家長作為學生成長與發展中的重要他人,家長關於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和觀念將直接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這在一些學校組織的意在鍛鍊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手拉手夏令營或者少年軍校的活動被塞滿高階食物的書包和每隔三兩天一次的探望搞得變了味道的教育現狀中得到充分體現。除此之外,各種社會現象、社會輿論、影視文化與傳媒等其它社會因素也直接影響著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可見,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僅是學校教育的任務,也是全社會的任務和職責;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得到社會的支援和認可,才能得到真正開展。也就是說,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應注重調動全社會的力量,獲得來自社會的支援和認可,首先應獲得來自家長的支援和認可。因此,我們提出,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必須注重與家長達成共識,透過各種活動與宣傳,打破家長那種認為只要學習好就是發展得好的舊觀念、舊框框,幫助家長建立現代的、科學的人才觀,獲得家長的支援和認同,鼓勵家長參與,創設出全體成員共同參與和支援心理健康教育的環境與氛圍,從而使心理健康教育紮紮實實地開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