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求職

于丹人格教育觀後感

于丹人格教育觀後感

于丹是我國知名的國學學者,她拋開了國學背景,而是作為一個小學生的家長家長、一名母親向我們所有父母分享她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下面是有關於丹人格教育的觀後感,一起來看看吧!

于丹人格教育觀後感1

今天有幸和兒子一起觀看了北師大教授、博士生導師于丹的關於《中小學人格教育》的講座,看後感觸頗深。

講座中我認真學習了于丹剖析的《論語》中的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她讓我從孩子的身上也深深感受到了這一點,在學習一種知識的同時,掌握它不如喜歡它,喜歡它不如快樂地接受它。是呀,一味的讓孩子去死搬的接受知識,並不利於他們的健康成長,相反的,久而久之,還會適得其反地厭惡學習。我們作為老師,雖然是傳道解惑的,但也要為孩子的快樂著想,在自己的課堂上加些作料,使得孩子能夠有興趣接受新知。

于丹老師講的一個寓言故事讓我印象更深:有個孩子特別愛發脾氣,他的父親就在牆上釘釘子來記錄發脾氣的次數,孩子看到一天之中釘了那麼多的釘子,自己也傻了,發誓要改掉這個壞毛病,控制住一次就拔掉一顆釘子,慢慢地釘子拔完了,父親語重心長地說:“孩子,釘子雖然拔完了,但是那麼多的洞卻永遠也抹不掉,你發脾氣的時候,讓多少人為你痛心呀!”是呀,現在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在家中都是小皇帝、小公主,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在學校裡掃個地家長都要找老師論論理,試想這樣的孩子將來會是什麼樣的!

作為一名教師,在今後的教學中不但要交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交給孩子禮儀教育和挫折教育,以及生存教育,讓每個孩子能健健康康地為自己的將來而學習!

于丹人格教育觀後感2

星期五上午8:25,大連少兒頻道播出于丹老師主講的《中小學人格教育》節目,我和爸爸媽媽早早的就坐在電視機前,等著收看這一頗具教育意義的講座。

講座一共分為四講,總結起來就是:擬定正確的人生目標,孩子不聽話、愛發脾氣的正確引導,學會感恩和抵抗挫折。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二講和第四講。

第二講有一個小故事令我感觸很深。說從前有個小男孩,他特別愛發脾氣。有一天,他的爸爸把他帶到籬笆旁邊,對他說:“以後你每發一次脾氣,就往牆上釘一顆釘子。”開始,每天牆上都要釘三十多顆釘子,連他自己都很驚訝,自己一天竟然發了這麼多次脾氣!他開始學著控制自己,過了一週,釘子開始少了起來,最後一顆也沒有了。於是爸爸說:“你已經能控制自己的情緒了,去把釘子都拔掉吧。”小男孩把釘子全都拔掉了,牆上露出了許多小洞,爸爸說:“雖然你已經改了,但別人心裡的傷痕卻永遠還在。”聽了這個故事,我想到了在日常在家中,只要讓我一不順心我就會莫名其妙的亂髮脾氣,而且只要我一發脾氣,家中本來和諧融洽的氛圍一下子就不見了,爸爸媽媽都不快樂起來。事後想想,真是不應該。以後我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讓家人為我傷心。

第四講講了抵抗挫折的重要意義,于丹老師的女兒心愛的小花籃的一角破了,她號啕大哭起來,于丹老師用彩紙把破了的地方補起來後,比原來的更漂亮了。孩子很高興,並從中明白了一個道理:哭是最無能的表現,遇到挫折不要緊,可千萬不要灰心喪氣,學會在逆境中成長才是最重要的!,

講座結束了,留給我的卻是深深地思考。我拿自己與于丹老師講述中的的典型做計較,發現了在很多方面,我都存在缺點,今後,我要克服這些缺點,做一個健康向上、積極快樂的自己。

于丹人格教育觀後感3

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是世界的未來,孩子的教育問題關係著每個家庭的幸福、關係著一個民族的希望。如何用正確的方法培養孩子,是每個父母都必須思考的問題。在觀看了于丹的學生人格教育影片後,本人感觸很深,現將我的一點體會淺談如下。

一、善於發現並培養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快樂地學習。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作為家長,要善於發現並培養孩子的興趣,從興趣出發,讓孩子快樂地學習。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現在社會上有各種怪現象,那就是小小年紀,大多數孩子都要參加很多輔導課、興趣班,家長之間相互攀比,看誰報得班多,孩子大部分的雙休時間都花在學習上。很多家長不去考慮孩子學習效果如何,好象是學的內容越多,孩子離成才就越近,完全不考慮孩子是否願意去學,有沒有興趣去學,結果造成浪費金錢,浪費經歷,更浪費孩子天真的快樂時光。父母應該從孩子平時的生活學習中捕捉孩子的興趣點,加以引導,然後再給他們的興趣去點溫加油,讓他們燃燒起來,這樣才會獲取更加的效果。作為父母不要整天盯著孩子的分數,做孩子分數的晴雨表。孩子得了高分就心花怒放,得了低分就心灰意冷,弄得孩子整天心情緊張,誠惶誠恐,無心學習。

二、.鼓勵孩子敢於迎接挑戰,面對挫折

當今時代是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所以從小就要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敢於迎接挑戰的精神,在學習生活中遇到挫折在所難免,要經常鼓勵孩子以積極的態度對待一切困難,調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當孩子遇到困難時,要不斷地給他打氣,此時家長也要和孩子一起努力,用實際行動感染孩子,也達到了品德教育的目的。

三、.父母要多與孩子溝通,傾聽孩子的.心聲

父母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態,學會平等地與孩子交流,靜下心來傾聽孩子要訴說的一切,哪怕此時你再忙.再累,也要專心致志地傾聽,不時地詢問孩子:“在學校有什麼有趣的事嗎?上課時你對自已的表現滿意嗎?今天你的笑臉又增加了嗎?當孩子說出自已對某件事情的看法時,家長要學會尊重孩子的意見,給孩子足夠的信心和自信,這對培養孩子的品格十分重要。傾聽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學問。

四、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由於我國實行的計劃生育政策,絕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孩子的生活條件具有相對優越性。作為家長要多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鼓勵孩子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多做各種家務勞動,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人類文明誕生至今,永恆的課題。讓我們為了孩子健康成長,為了下一代的科學教育共同努力吧。

于丹人格教育觀後感4

通過於丹老師的講述和舉例闡述,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我知道了“一碗米的價值因人而異,一個孩子的空間大小也因人不同,除了老師和家長能夠幫助他發現最大的價值空間,更重要的是他自己來認知自己的生命價值。”懂得了“一個孩子在很小的時候能不能擁有快樂的生命,可能比他掌握多少知識更重要。”“在學習一種知識的同時,完成自己的開發,其實這是我們大家都企及的一種教育的境界。”“我們能夠陪伴孩子成長,不是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而是讓孩子獨立去完成自己的發現,去完成自我成長的修復。”“真正愛孩子的老師和家長,不是教孩子怎麼去躲避挫折,而是教會孩子在面對挫折時,怎樣去修復生命。”“好老師和好家長完成的是喚醒,而不是灌輸,建立的是孩子的自信,而不是家長的教訓。”

是啊!一碗米可以有不同的用途,一碗水可以煮出不同的答案,一個孩子可以成就不同的人生。作為父母,我們不僅有責任教育孩子閱讀、書寫、學習,更要為他們創造一個健康成長的心裡氣氛。我們一定要遵從孩子的自然成長規律,為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而踏實走好每一步!

教育是一個起點,是一種陪伴,是一種理念和鼓勵,而最終的成全,是每個孩子自我的人格和心靈。在人群中去學會愛,在山水中去發現永恆,在社會的規則中去勇於承擔,在這一切中,去建立人格!

于丹人格教育觀後感5

今天午飯後,媽媽陪我 在網上看了于丹人格教育講座。

于丹老師首先講了要有快樂的生命,快樂的學習。而不是為了父母和老師才學習的。她用一句話來講就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我們要有興趣的去學習,這樣才能輕鬆愉快地掌握知識。其次她還講了不要輕易放棄。挫折是我們人生路上不可避免的成長經歷,只有折的磨練,我們才會更加成熟。如果放棄困難,放棄學習,久而久之,你可能放棄生命。這話說得很對,現在的電視、報紙上經常報道有一些中小學生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和家人、老師或同學鬧彆扭而自殺了。所以我們要學會自我控制,正確地認識自己、認識別人,使自己處於一種又快樂又樸素的狀態,在逆境中自我修復,快樂成長。

我還明白了許多:我們要學會自立,學會感恩,不要凡事都依靠別人。現在很多孩子都是家裡的“小王子”、“小公主”,被家長們視為掌上明珠,嬌生慣養,造成了他們自我為中心,眼高手低的特點,這不利於他們健康快樂的人格培養。我們還要在逆境中學會自我修復,不要只會哭,因為哭是無能的表現。也不要凡事只求父母給,父母做不到的就說是他們無能。我們更要孝敬父母。

這次講座,使我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