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職場健康

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參考

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參考範文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中小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特點,運用有關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動。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好的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歡迎大家參考學習哦!

關鍵詞: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造成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是學習壓力、社會影響、家庭環境和教師的教育方法等。它反映了學校教育及社會家庭等方面的許多矛盾,只有瞭解學生存在問題的成因,才能在教育教學中有意識地去避免它。

一是家庭原因。 家庭對學生的影響是優先的,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教師,孩子從出生到會說話,再到逐漸成人,都最先由家庭成員的介入和干涉。家人的是非觀念直接塑造著孩子的人生價值觀。長輩的認識、心理本身就不夠健康時,總是最先誘導孩子的認識走向歧途。有相當一部分家庭和家長的條件不利於學生心理健康成長,有的家長對子女經常訓斥,使孩子對父母見而生畏,缺乏感情交流。孩子遇到困難得不到幫助,遇到挫折得不到鼓勵,使孩子有種“壓抑感”、“委屈感”。有的父母感情破裂,雙親離異,嚴重摧殘了孩子的心靈。更有些“問題家庭”家長本身品德低劣,作風不正,對孩子的危害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家庭教育不當,是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是個人因素的影響。某些學生不敢面對成績的退步,說謊作假來騙家長、老師、同學。一次成績不理想本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虛榮心卻讓他修改試卷,謊報分數,甚至考試作弊。在虛榮心的支配下,一個人很快就會退步。心理壓力也會不斷地加大。所以他們這些人是被自己打敗的。幾乎每個人的模樣都是特別的,而根據一般的審美標準,也有了美醜之別。長得漂亮的有了炫耀的資本,生活也比較自信;而相貌有缺陷的學生就會產生各種的心理問題。他們的不自信,讓自己在與別人交往的過程中,顯得很不謹慎。甚至和壞人混到了一起,走上歧途。尤其是女生,他們的錯誤可能影響一生的幸福。

三是學校教育不當,由於種種原因,使我們學校的教育工作還存在一定的弊端。

由於當前考試製度的存在,學習成績的比較和學生間的競爭也必然激烈,甚至是殘酷的。對於某些男生來說,他們會感覺自己無用,又愧對父母,因而會陷於自暴自棄的惡劣情緒之中。甚至會故意搞一些惡作劇,想顯示自己的與眾不同或無所忌憚。這是對學校,以及對他們自己都極為有害的心理傾向。也是最常見的心理問題。片面追求升學率,重智育,輕德育、體育;重課內教學,輕課外教育;重尖子生,輕後進生學校生活內容、方式單一,許多學生對學習深感枯燥、乏味,心理恐慌,信心不足,視課堂為牢獄,視學習為苦差事。而一些教師忽視學生心理特點,在教育學生是採用不當的方法,體罰、心罰學生,損傷學生的自尊心,使不少學生產生孤獨、自卑的心理。有些後進生,被教師所嫌棄,失去上進心而自暴自棄。從女生方面來說,考試成績差會讓她們躲在一角偷偷地哭,甚至單獨出走,以致生出很多事端。有時,學業上的不如意也會讓他們產生早戀的念頭。“畢竟要有一點兒值得驕傲的地方。”她們總是那樣想。

四是社會影響,近年來社會上的一些負面影響對學生衝擊甚大,隨著改革開放,經濟體制改革深入,難免帶來一些資本主義的精神汙染,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西方一些不健康的色情暴力影視內容流入,都對青少年造成不良刺激,青少年由於缺少辯別能力,一味模仿,也造成了一些學生的非正常心理。

中小學生心理健康不僅僅是進行簡單的心理諮詢或上幾節心理課,而應是全方位、文體化、綜合性教育過程。世界衛生組織心理衛生處指出:“學校是促進小學生心理健康最適宜的場所,學校可以教給中小學生一些解決問題的技巧,並透過特殊問題的干預和心理諮詢,轉變小學生的行為。”因此,本人認為,作為中學教師,尤其是班主任,在培養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過程中,應注重採取以下對策。

一、改變舊的健康觀念,樹立新的健康模式。

在學校和家庭中,在評價學生的'健康狀況時,教師和家長往往只注意一些生理指標,如身高、體重、眼睛是否近視,而忽略了學生一些習以為常的並對他們的學習和社會適應帶來不良影響的心理健康問題,如口吃、貪食、多動症等。這種舊的健康觀念是片地從生理學角度去理解健康。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是一種身體上、精神上、社會適應上的完美狀態要。健康包括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道德健康四個方面。教育工作者必須樹立生理、心理和社會等立體健康模式,把健康教育從關心身心因素對心理健康的制約、從努力提高個人的適應能力,轉到全面提高人的全面心理素質上來。

二、加強教師學習,提高教師心理素質。

要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師的心理素質。現代化生活日益緊張和繁忙,給人們帶來許多心理變化,面對激烈的升學競爭及來自社會各方面有形無形的壓力,使一些教師產生心理衝突和壓抑感。教師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必然導致不適當的教育行為,對學生產生不良影響。學校要重視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師的職業牲特徵要求教師要有極強的自我調節情緒的能力。教師要用科學知識調整自己心態使自己始終處於積極樂觀,平和穩定,健康的狀態,以旺盛的精力、豐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緒投入教育教學工作中去。

此外要對教師廣泛開展心理學知識的培訓,學校應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教師繼續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使每一位教師都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識,以利正確對學生進行指導,並在教育教學過程不出現失誤。培養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學專業知識,掌握心理輔導技能和心理訓練方法的教師隊伍,這是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至關重要的。同時應對學校進行整體改革,端正教育思想,改革教育教學方法,融洽師生關係,創設一個使學生心情愉快的學習生活環境。

三、充實最佳化心理健康教育內容。

當今中小學開設了有關“生活與勞動”、“生理與健康”的教育,但缺少心理保健方面的知識學習,也缺少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預防和矯治方面的內容,更缺少心理健康問題的心理診斷、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的內容。為此,學校教學必須充實最佳化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例如:在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形勢下,許多學生嫉妒別人,嚴重的甚至產生攻擊性行為。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期望過高。孩子無法達到父母要求,又加上學習成績不良,較多地體驗失敗。他們害怕上學,產生學習恐怖症。教師要把這些共性問題,提煉成新的健康教育的主題和內容,並透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來增進學生的心理健康。

四、積極營造真誠平等的師生關係,促進良好的心理因素的發展。

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教師必須熱愛關心每一位學生。教師要用和諧綿態度,親切的語言,撫愛的動作去感化每一位學生,和學生建立起融洽的親熱的師生關係,使學生體驗到親切、溫馨、幸福的情感,併產生積極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從而增進師生情感交流。

教師要努力改變陳舊的教學方法,充分採用各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努力創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樂中求學,學中發展,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親其師、信其道”。教師要用親近和信任來溝通與學生之間的感情,讓師生之間洋溢著互相尊重和友愛的氣氛,才能透過愛的暖流去開啟學生的心扉。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的各種心理因素的健康發展。

五、班主任工作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

班主任都是學生的任課教師,與學生相處的時間最多,對學生的瞭解也最全面最深入,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因而,這就要求班主任老師有較高的素質。

首先,班主任教師要轉變思想觀念,從過去的“政治說教”、“活動保姆”中解放出來,用平等的眼光看學生,用愛心去感化學生,用人格力量去影響學生,用平等、寬容的方法去教育學生,用友好真誠的語言去激勵學生。如:在學生面前,教師時刻提醒自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言出必行”、“身先垂範”,另外,還利用班隊活動,向學生介紹憂國憂民、為國為民的文學家,為祖國做出卓越貢獻的數學家、科學家,為國爭光的運動員,歌唱祖國成就及激勵人民反帝鬥爭的音樂家,教育、激勵學生向老一輩學習,樹立科學的人生觀。

第二、班主任教師要加強現代教育和心理科學知識的學習,瞭解掌握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發展特徵及規律,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備知識和技能,正確幫助和輔導學生,積極開展有益於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活動。

第三、班主任教師要把各項教育、教學和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把思品教育、科學文化教育、體育衛生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納入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中,培養學生健全統一的人格。

第四、班主任教師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加強對學生的日常觀察和記錄,深入調查研究,認真做好案例分析,採取多種方法,對症下藥,切實解決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六、在學科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培養中小學生良好的學習心理素質的主渠道。一方面各學科教師要強化課堂教學中的中小學生心理素質培養,既結合學習內容訓練中小學生觀察、思維、想象、記憶、注意等智力心理,發展中小學生智力,又結合教學工程激發中小學生學習興趣、情感,鍛鍊中小學生學習意志,培養中小學生個性,促進中小學生的非智力心理健全發展。另一方面,改革教學方法,活躍課堂教學氛圍,讓中小學生學得生動活潑、學得積極主動,以減輕中小學生心理壓力,消除中小學生學習心理障礙,此外,根據生源情況,學科教學中要注意面向後進生進行心理疏導,增強對後進生的情感投資,從行動上接近和愛護後進生,挖掘、發現閃光點,保護積極性,給予表揚鼓勵,用引導代替斥責,用提醒代替譏諷,從而增強他們良好的非智力心理素質,提高他們的智力心理素質。

七、開展自信心教育

中小學生心理不健康很多時候是由於各種原因造成的缺乏自信:家庭原因,成績原因,或者是自身原因。他們造成的缺乏自信都會形成心理問題。於是,有必要引導學生確立自信心,讓他們相信自己終將改變命運,終會成功,終會出人頭地。告訴他們:挫折往往是人生的財富,它會讓成功更加絢麗奪目,當前的坎坷不是最終的命運。這類的道理有很多。讓學生學會分析矛盾,解決矛盾。從失敗中找到成功的希望,在黑夜裡看到黎明的曙光。

八、學校、社會和家庭三結合,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社會環境中消極因素的影響下,在家庭不良因素的影響下,又在學生教育不當的負面影響下,學生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如有些學生情緒憂鬱、性格孤僻;有些學生不守紀律、不聽勸告、習慣成性;有些學生出現口吃現象------教師要細心去了解情況,尋找原因,善於啟發誘導,耐心指導教育,熱心地幫助他們改變現狀。學校要創造條件,配合心理保健醫生,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問題的預防,開展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教師要積極開展家訪工作,經常與家長保持聯絡,爭取與家長密切配合,共同教育。還要發揮社群的作用,組織開展社群健康教育活動,如舉辦心理健康講座,開展心理醫生義診活動和心理健康諮詢活動。這樣,透過學校、社會和家庭的共同努力,才能增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培養學生全面發展。

總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科學性、實踐性很強的教育工作,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會越來越重要,教育的科學性也會要求越高。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們應該像“潤物細無聲”的春雨,為他們的健康成長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