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心理學是一門摸索心理現狀發展、演變的客觀定律的學科。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們。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1
一個人的健康包括“身”、“心”兩個方面,身體上無疾病和人格的健全才稱之為健康,而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採取相關聯的心理教育手段,去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這也是素質教育中的一個組成部分,中學生的心理的和諧發展以及素質的提高成為了現代教育最基礎的目標。由於升學考試、家庭因素等多方面的原因,現在的中學生抑鬱、厭學、焦慮等心理障礙層出不窮,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和對策是必然的。
1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
1.1心理學健康教育沒有創新性。我國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時候沒有強大的理論支援,沒有形成一套符合學情的理論體系,這是由於很長一段時間我國對於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教育部門下了檔案就一味的去照搬國外的做法,只遵循了普遍性的原則而忽略了其特殊性,缺乏創新,中西方國家存在著巨大的文化差異,這導致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行的過程中存在了嚴重的不足,教師不能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和規律,有針對性的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從而導致心理教育的失敗。
1.2師資力量的匱乏[1]。在大部分學校開展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但是幾乎都沒有匹配相對應的專業心理教師,都是由其他學科的老師代教,專業性不夠強,對學生進行心理諮詢的時候抓不住要求,解決不了問題。甚至出現照本宣科的學科主義,不能夠結合實踐給學生最好的心理指導。除了師資力量的水平參差不齊專業度匱乏之外,教師的數量也十分限制,人員的流動性很大,對學生的心理測查不夠準確和快速,導致了心理問題,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國並不重視心理學教師的培養,教育健康形式一直流於形式。
2淺談幾點應對心理障礙的對策
2.1設立心理諮詢處。除了心理健康教育在課堂上開展之外,課後一定要有心理諮詢的機構,給學生提供心理諮詢的服務,針對於學生出現的一些消極悲觀的情緒進行疏導、對升學考試的心理壓力進行緩解、對人際關係進行指導等,儘可能的為心理健康障礙的學生提供幫助,另外還有一部分學生由於自身性格問題,無法進行面對面的諮詢,學校應該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設立心理問題的信箱或者是開通熱線電話,在疏通學生的過程中慢慢引導學生、進行心理交流的過程一定要客觀公正不可戴有色眼鏡,諮詢人員的素質也要把控好。而提高師資人員專業素質水平,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進行培訓,除了取得資格證書之外還有進行實際能力的實訓,堅決不能隨意安排人員做心理諮詢教師。
2.2學校、家庭、社會三者相結合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中學生出現心理健康問題除了來源於學校的考試壓力,還與家庭的幸福程度成正比,以及社會的輿論壓力。瞭解原因之後引採取科學有效的正確措施來應對中學生的心理偏差,學校進行教育的過程中需要家長的支援與配合、需要社會的理解和認同。舉辦心理健康的相關講座,邀請學生家長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使家長明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並指導家長如何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在社會方面,學校要加大宣傳力度闡述輿論的危害性及其對學生的影響,三方面綜合解決學生的心理困惑是可取的方式。
2.3採取多樣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除了常規的個體諮詢、團體諮詢、熱線諮詢之外,還應健全其他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前三者是已經出現心理問題之後的解決途徑,而學校還應重視防患於未然,定期舉行研討會,圍繞著在學習、生活的過程中學生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進行探討,在探討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做到觀微,探查學生在研討中的變化,這種模式具有互動性,學生的參與感會提高。另外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應採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有部分學生不善言辭,學校也可以建立健康圖書館讓學生先進行自我教育和領悟[2],健康圖書館的大致方向可以是飲酒、暴力、學歷壓力等的心理教育,使學生可以選擇健康正確的方式,預防心理問題的產生。
3結束語
素質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經備受關注,全方面的最佳化學習、生活的環境,減少對學生的負面刺激性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之一,青少年是社會發展的新生力量,是祖國的希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是不容忽視的。各級的部門要從制度、課程、經費、心理輔導室和師資隊伍等問題入手,印發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導性檔案,指導學校開展好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有利於教學開展的、是可以促進學生學習的、是有益於社會的,無論何時都是堅持下去。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2
當代的教育是為了培育高素質人才,需要學生德智體美勞全方位發展,素質教育並非只是喊口號,而是中國當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教育的重視,從家庭到各個領域,都能尋到端倪。但是,值得一提的是,伴隨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家庭環境的不斷變化、當代理念不斷推陳出新,素質教育——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逐漸受到各個行業以及社會的關注。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協助學生合理處置學習、生活、就業以及其它人際關係,培育獨立性格的渠道和方法。
一、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一)心理學是一門摸索心理現狀發展、演變的客觀定律的學科。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習來說有百利而無一害,其能夠推動學生進行自我評價,提升自我教育的成效。對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夠把握學生的心理狀況,學習成績能大幅度提升。
(二)心理健康教育能夠對學生生活與學習上的問題答疑解惑,進而不斷完善自身的心理世界,形成自我認知、自我發展、自我健全。例如:學習與個性相關的理論,能夠讓學生對自身的個性特色有清楚的認識,並且不斷彌補自身性格的缺陷,訓練和健全學生的人格;學習了有關感情的理論,能夠協助學生控制自己的心緒,昇華情商;學習了青春期的心理健康知識,能夠讓學生掌握青春期的心理情況,平穩渡過心理演變階段。
(三)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但對自身是一種提升,還能夠讓自身的人際關係更為和諧。在認清自身的心理情況的時候,還能夠對其它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有所掌握。如此,就可以在與同學相處的時候,尊重同學個性的差異化,減少摩擦,拉近與同學間的距離。
綜上,心理學的使用較為普及。不管學生未來是什麼職業,中學階段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也是極為有必要的。未來的社會節奏會不斷加快,職業壓力也會逐漸增大。這樣調整心態,從中學階段就應該未雨綢繆。
二、維持陽光心態,不要做情緒的“奴隸”
健康不單是說體魄是不是強健,還包含心理健康。從另一種視角來看,心理不健全的人,是無法應付未來強大的工作壓力的;一旦被壓力壓垮,將直接導致心理的崩潰。健康不單單是說沒病,還指個體飽滿的精神以及應對社會壓力的能力。即是說:健康的衡量指標是——身體健康、心理健康以及社會適應情況。目前,大部分中學生有著較為棘手的心理問題。比如:怯懦、陰鬱、孤獨、依靠性強、人際關係不善等等。
生理健康有著顯性的評判標準,判別起來沒有太大難度;而心理健康的判別就不會如此簡單,這是由於心理健康有著顯著的相對性以及模稜兩可性。
心理健康是相對來說的,完全的健康是不現實的。中學生在心理健康的邊界線上徘徊,並且其心理狀態是反覆改變的,並非一層不變的`。所以,心理健康情況能夠對映某一個階段內的特殊態勢,是時時處在變化中的。
此外,一位學生偶然表現出來的急躁、憤怒等情緒,並不能定性為心理不健康。心理健康情況是研究學生在較長的一個時段中的心理狀態,而並非只片面地觀察偶然表現。心理健康教育應注意的是:
(一)端正的人生態度的培育
端正的人生態度來自於合理的認知,端正的世界觀。有著端正人生態度的學生,對周遭的事物有著正確的認知並能夠進行甄別;學校應重視培養學生樹立宏偉的抱負,並且能夠腳踏實地。在社會瞬息萬變的情況下,與時俱進,思維清晰、視界廣闊、立場堅定,既要注意教育的質量又要注意教育的方式。
(二)滿足的心境的培育
滿足的心境是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有機構成部分,心理健康要求學生對自身、同學、工作、學習、生活都較為滿足,不能任由心理問題滋生。滿足的心境來自於科學的認知,要讓學生看到不同事物的兩個方面,既要讓其認可自身,又可以包容別人。學生對自己有著清醒的認知,才能夠對自身的外表、品德以及學識等進行科學的認定。
(三)健康的人際關係
善於交流的學生通常能夠在交流的過程中體會到尊敬、信賴以及關愛。這是由於其以陽光的心態面對別人,從而無形中化解了人際交往中的矛盾。待人誠懇的學生可以包容別的同學,同學間的情誼也會變得越來越牢固,這樣的學生也是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應著重培養的。用健康的心態去拉近彼此的距離,能夠配合無間;人際關係處理得當,對學生的學習也是極有助益的,心情也會想晴天一樣明朗。
(四)溫和的性格,健全的人格
溫和、寬厚的性格是健康心理的體現,不管是在何種狀況下都要維持健全的人格,做到有信心但不狂悖、熱情而不浮躁、堅毅而非墨守成規、謙虛但不虛假、靈活但不事故、勇敢而不莽撞;既能夠堅持己見,又不固步自封,至始至終維持心理健康,這就是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此外,老師應對學生實施心理輔導,中學生又是較為敏感的群體,老師應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心理輔導,要幫助學生建立邏輯思維,遇到難題莽撞行事或躲閃逃避均不可取。
(五)做好情緒管理
人與動物的不同之處在於人能夠理性看待事物。健康心理需要學生有自控能力,不能夠情緒化,不過度悲傷、過度歡喜、過度憂慮、過度憤怒。要將自身的不良情緒轉換為正面情緒;而過度情緒的管控與心理健康教育有關,老師要在講授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時候引導學生排遣過度的負面情緒;要讓學生學會以陽光的心態面對學習和生活,切忌讓負面情緒控制自己。
綜上所述,教育工作者想盡一切辦法推動心理健康教育,目的就是讓學生擁有健全的人格以及健康的心理狀態,老師要多引導學生,不能在心理健康教育課上過度批評學生,應做到耐心、真心、細心,讓學生心理素質得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