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職場文書

自然科學論文

有關自然科學論文範文

自然科學是人類研究的一個重要的領域,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有關自然科學論文範文,歡迎參考閱讀!

人本管理在自然科學研究機構的應用

1人本管理的內涵及重要意義

人本管理是一種現代管理思想,強調管理必須以人為核心,以做好人的工作、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為根本,從而提高管理效率,實現預期目標[1]。人本管理的內涵包括:人本管理在思想上強調人性需要的滿足,以達成人性需要的滿足為管理目的,尊重每一個人;人本管理注重管理者自身修養的提高,要求管理者以人為本,以禮待人,透過以身作則來影響被管理者,建設高素質員工隊伍;人本管理在管理過程中強調關心、理解和尊重他人,在尊重個人的基礎上,凝聚人心人力;人本管理的方法注重透過教育和引導來達到管理的目的,調動人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挖掘人的潛能。人本管理是促進人全面發展的需要,是現代組織機構管理的必然要求,是促進組織機構發展的內在動力。

2自然科學研究機構管理的特點

要將人本管理理念真正落實到自然科學研究機構(簡稱“科研機構”)的管理中,首先要對科研機構管理中特定的“人”進行準確定位,把握其特點。

2.1自然科學研究人員的特點。自然科學研究人員(簡稱“科研人員”)普遍具有較高的學歷層次,有較高的專業知識和科研能力,他們所從事科研工作屬於創造性勞動,更多地追求自主性,要求寬鬆自由的工作環境,在工作場所、工作時間安排上不願受過多的束縛;他們更多地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追求更廣的個人發展空間,並希望得到組織的認可和尊重;他們追求自身發展,對知識的更新和綜合素質的提升有迫切需求,對進一步深造學習、進修培訓表現出強烈的願望;他們關注自身所處的工作環境,當發現環境不適合自己的發展,很可能會另謀出路,有較強的流動意願;他們的工作過程具有複雜性和不可控特點,過程監控、過程考核難度較大。

2.2科研機構管理者的特點。科研機構管理者一般都是本專業的學術專家,在成為領導前也都是科研人員的一份子,對科研人員在專業素養、心理需求、價值觀念及工作方式等方面的特殊性感同身受,但由於缺乏管理學專業背景,在管理過程中往往不能充分發揮管理的激勵作用,不能與時俱進地進行管理模式的改革,導致科研人員在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上與科研機構相對保守的管理模式之間產生矛盾。

2.3科研機構基層管理人員的特點。科研機構基層管理人員(包括科研輔助人員)普遍沒有系統的管理專業背景,沒有接收過相關的崗前培訓,在理論研究和經驗總結上也鮮有深入探索,管理水平一般,創新意識不足;他們普遍得不到應有的理解和重視,工作任務繁雜,也得不到系統的培訓,獎勵競爭機制不健全,導致人員流動頻繁,隊伍不穩定,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科研機構的總體發展。

3人本管理理念在自然科學研究機構管理中的應用建議

人本管理是高校管理的核心,自然科學研究機構作為高校的`重要組成部分,實施人本管理是必要途徑。科研機構領導需要根據本部門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人本理念,把尊重和關愛科研人員的人本管理落在實處,推動科研機構管理以人為中心的科學化。

3.1切實加強制度建設。人本管理是尊重和關愛人,不是無約束的遷就,其根本落腳點是有序的規章,科研機構要把以人為本作為機構管理的核心內容,廣泛聽取建議和意見,建立和健全規章制度。在崗位責任制、人員流動機制、科研競爭機制等方面嚴格執行公平、公正、公開性原則。在制度保證的基礎上,高效利用資訊化手段開展管理工作,拓寬精細化管理覆蓋面,將人本管理納入網際網路+時代。

3.2提高領導管理藝術。要發揮制度的最佳效用,決策者需要具備較高的理論水平和管理水平。科研機構管理者需加強管理理論知識的學習,提升自身溝通、執行和決策等能力,注重人本管理理念的薰陶,加強溝通藝術。在此過程中,促進關係型心理契約的確立、樹立人員的主人翁意識是領導藝術的重要環節。良好的領導溝通能增強科研機構群體凝聚力、能協調成員的思想和行動、是協調科研機構內部關係的重要環節、是激勵成員的一種重要手段。

3.3重視不同人員的培養。科研人員普遍具有高學歷,但高學歷並不代表高能力,且現代資訊社會知識更新日新月異,能力要求紮實全面;科研管理的資訊化、高效化也呼喚著基層管理人員綜合能力的提升。科研機構在用人的同時也要養人,需有計劃地組織業務培訓,多層次開展學術交流活動,重視不同崗位人員的深造,全面提升各類人員的專業水平、知識結構和綜合素養,組建一支素質高、能力強、懂技術、善管理、樂於奉獻、勇於創新、穩定的團隊。科研機構的發展需要學術造詣深、治學嚴謹、富有創新精神和科學管理能力的高階人才作為學術帶頭人,有計劃的培養和選拔學術帶頭人在科研機構管理中尤為重要。

3.4完善職業發展規劃管理。科研機構在整體發展規劃的同時要充分了解成員的個人需求和發展意願,為其成員提供充分施展才能的舞臺,協助成員將個人的職業發展計劃與組織發展規劃緊密結合起來,達到組織人力資本需求與個人需求之間的平衡[3],使之擰成一股勁向一個方向發力。以專業化、職業化標準推動基層管理隊伍建設,提升基層管理人員的專業水平和綜合能力,鼓勵其加入科研團隊中為科研工作的高效高質開展提供基礎保障。

3.5實施有效的考評激勵手段。科研工作不是短期內出成果的,因此擯棄原有的年度成果考評方式,以期間考評與年度考評相結合的模式更為合理。對於基層管理人員的考評也需要針對性地建立量化的指標體系,擴大評價的參與面,提高互評的頻率,及時改進不足。此外適時採取負激勵措施,實行崗位責任制與崗位流動並存,對嚴重影響組織整體發展的行為推行淘汰機制,給人以一定的危機感,促進成員自我提升。

3.6構建積極的組織文化。自然科學研究也需要根植於良性迴圈的人文“生態環境”,優秀的組織文化可轉化為成員的內在行動力,促進群體凝聚力的形成。科研機構在推動制度建設、激勵政策等改革的同時,也要抓組織文化建設,積極營造相互尊重、相互關心、寬鬆和諧的工作環境和科學、民主、理性、開放的創新文化氛圍,將組織價值內涵深入到每個成員心中,形成一股團隊協作向心力,實現組織與成員發展互促共贏。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亞麻學科前景分析

亞麻(LinumusitatissiumuL.)屬亞麻科亞麻屬,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纖維和油料作物之一,按用途可將亞麻分為3類:纖維型亞麻、油纖兼用型亞麻、油用型亞麻,習慣上將纖維型亞麻和油纖兼用型亞麻統稱亞麻(Flax),油用型亞麻也叫胡麻(Linseed)。隨著綠色、節能環保的深入人心,亞麻等綠色紡織原料越來越受追捧,亞麻學科研究不斷深入,已經由過去的小作物發展為國內重要的經濟作物,逐漸展現出獨特的魅力。近年來,亞麻學科在分子水平上有了很大的突破,生物技術研究平臺已經構建完成,國內外的科研人員利用分子生物學手段為亞麻品種改良和種質資源創新進行了大量研究,獲得了一些轉化植株,但還沒有獲得可以推廣的亞麻轉基因品種。整體而言,亞麻學科還處於大田作物的追蹤和模仿階段,有待於進一步探索和深化。國家的資助力度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瞭該學科在國家層面的受重視程度,同時也為學科研究方向提供指導,本研究就近年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對亞麻學科的資助力度著手,整理和總結該學科受資助情況,結合亞麻市場形勢,分析了亞麻學科的未來發展前景及研究方向,旨在為本學科科研工作者申請國家基金提供參考。

1亞麻學科發展

我國作為亞麻栽培的起源地之一,從1906年開始引種纖維型亞麻,至今已有百年的種植歷史,但相對其它作物而言,我國亞麻學科的研究比較滯後,導致我國亞麻種植面積逐年萎縮,嚴重影響了我國亞麻向國際市場的拓展。目前,亞麻學科的前景呈可喜態勢,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年度間資助額度(見圖1)及支援單位和專案分佈來看(見圖2),2012年以前,亞麻學科的國家基金資助為零,2012-2015年,國家基金委共立項亞麻學科基金21項,其中12項面上專案,9項青年基金專案,總資助力度達918萬元,平均資助額度為43.7萬元,其中胡麻12項,總資助額為550萬元,亞麻9項,總資助額為368萬元,總體而言,亞麻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不論從力度還是範圍來看都呈上升趨勢。隨著亞麻基礎研究專案數量的持續增加,表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在政策上正在逐年加大對亞麻學科基礎研究的支援,為我國亞麻學科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支撐平臺。國家基金資助的胡麻專案主要集中在胡麻油所含成分及功能分析,如:亞麻籽油調控胰島細胞機理研究;產量相關性狀的基礎研究,如:油用亞麻遺傳連鎖圖譜構建及亞麻酸含量的QTL定位研究等。相對而言,亞麻的資助力度及立項的數目都不及胡麻(見圖2),但亞麻的資助範圍較廣,涉及亞麻的纖維產量、病害、抗耐性及複合材料,如:纖維含量的基因挖掘、亞麻粉病基因的克隆及功能解析、抗性基因克隆、亞麻纖維複合材料研究等。從亞麻學科資助單位來看,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甘肅省農業科學院、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位居前三,均獲得超過100萬元的資助金額,其中前2個單位主要以胡麻研究為主,纖維型亞麻是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的主要學科之一(見圖3)。綜合亞麻學科獲得國家自然基金情況,生命科學仍然是亞麻研究的重點,利用先進的生物前沿技術對亞麻高產、優質、抗耐機理進行闡釋,挖掘其生物學調控機理,特別是亞麻生命機理機制及抗耐性功能解析是現階段亞麻學科研究領域的熱點和重點,對於亞麻的多用途開發及保健功能研究等工程化學及醫學研究領域,未來將會是亞麻學科研究的新聚焦點。

2市場形勢

目前,亞麻產品國內外市場供不應求,市場空間廣闊。歐美國家勞動力成本偏高導致其競爭力下降、種植面積萎縮及加工企業倒閉,造成了大量的亞麻行業資本流向發展中國家,而中國具有勞動力成本低廉、亞麻產業基礎雄厚等競爭優勢,逐漸成為西方發達地區企業資本和行業要素轉移的重要承接地,另外,全球氣候條件回暖致使亞麻種植北移,帶動了相關企業及行業資本的北移,中國東北地區已經成為亞麻產品的重要生產基地和行業要素集聚地。現階段國家將深入實施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援農村的戰略,各種惠農政策和支農資金會進一步湧入農村,這必將為亞麻產業開發創造更加寬鬆的宏觀環境。從國家政策到社會市場形勢,整個宏觀環境提供給亞麻學科的前景光明,目前亞麻育種新方法的研究正處在一個逐步深入的時期,相關科研單位對亞麻育種資源的重視和在育種新方法、新途徑研究上的進展,將推進亞麻學科研究水平的不斷提高。

3發展前景

基於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的亞麻學科前景分析,在一定程度上給科研工作者提供該學科發展的方向。2000年以前,國家對農業科研的支援主要放在了糧食作物上,亞麻科研經費的投入不及糧食作物的千分之一,使亞麻學科科研投入低,人力、物力投入嚴重不足,亞麻研究設施手段遠遠落後於其它作物,更落後於國際先進水平,特別是在亞麻育種、栽培等相關的基礎研究力量薄弱,缺乏深入系統的研究,技術儲備不足,裝置落後,加之人才隊伍和硬體基礎薄弱,導致亞麻品種水平和栽培技術等方面與糧食作物存在一定的差距,學科整體研究水平相對滯後。2011年以來,亞麻學科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有了“零”的突破,加之亞麻產業技術體系的建立,包括亞麻崗位科學家、亞麻試驗站及亞麻綜合觀測站等重大學科建設梯隊的設定,表明近年來,特別是“十五”計劃以來,國家加大了對亞麻學科的科研經費投入力度,人才隊伍和配套設施建設得到明顯改善,極大的鼓舞了亞麻科研工作者的熱情,不斷有亞麻學科的研究專案獲得國家、省、市、地方層面的大力資助,亞麻學科的發展勢頭急劇上升,科研工作者熱情高漲,相信未來幾年,隨著亞麻學科的不斷髮展及高新技術的不斷湧現,亞麻研究工作將繼續深入,透過上下游工作者們的積極合作和共同努力,亞麻學科將逐漸展現自身特有的學科魅力,為中國作物麻類產業增添新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