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心理學

幼兒心理學教育論文

幼兒心理學教育論文

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的必然條件,生理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礎,促進幼兒的身心和諧發展是我國幼兒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務和最終目標。下面小編為大家搜尋整理了幼兒心理學教育論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心理健康對幼兒和諧發展的必要性

(一)心理健康保障了幼兒的生理健康

心理與生理是緊密聯絡並相互影響的。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的必然條件,生理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礎,促進幼兒的身心和諧發展是我國幼兒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務和最終目標,要促進幼兒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都得到和諧的發展,對幼兒教育要實施“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教育方針[1]。

(二)心理健康能有效提升幼兒智慧素質

幼兒心理是否健康發展將影響到幼兒智慧素質的發展,當幼兒心理出現問題時會表現出思維遲鈍、煩躁、注意力不集中或是其他現象,從而影響了幼兒智慧素質的發展。所以,只有幼兒心理得到健康發展了才能促進其職能素質得到不斷的提升。

(三)心理健康是培養幼兒全面發展的需要

培養幼兒全面發展一直以來是幼兒教育最大的目標,所謂全面發展,是指幼兒教育應對幼兒的心理素質、生理素質和社會綜合素質的全面培養,使幼兒在“德、體、美、智、勞方面能得到全面和諧發展。此外,不僅要對幼兒才藝方面的培養,還要鍛鍊幼兒的健壯體魄和生存能力、交往能力等。使幼兒在生活和學習中都能保持平衡心態的健康心理。

(四)心理健康是幼兒社會化成長的基礎

幼兒社會化是指幼兒在一定的社會條件下,在成長獨立過程中所掌握到的社會規範,在幼兒社會化成長過程是他們逐漸適應社會生活,並能夠做到妥善自理、恰當處理人際關係的成長過程,幼兒這個社會化成長過程中,一個健康的心理是不可缺少的。

二、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

(一)偏重於幼兒的知識技能培養

在幼兒教育過程中,很多幼兒教師都偏重於對幼兒的知識和技能培養,忽略了幼兒的情感、情緒、交往能力、態度等方面的培養,不僅是幼兒教師,家長也存在著這種心理現象,只看重幼兒在知識技能上的成長。例如,很多幼兒學校開辦了美術班、舞蹈班、英語班等,家長迫不及待的送孩子到各種特色班去學習知識才藝,而沒考慮到幼兒的承受能力和心理情緒[2]。

(二)偏重於幼兒的身體健康

現在很多幼兒教師將幼兒身體作為衡量健康的標準,只關注幼兒的身高、體重方面,將幼兒身體健康來作為健康是否達標的依據,這樣的衡量標準對幼兒的成長是很重要的,但是並沒有切實抓好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更好的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和諧發展。

(三)偏重於表現優秀的幼兒

在幼兒教育過程中,一些教師偏重於培養表現優秀的幼兒,忽視了比較調皮或是智力發展相對滯後的幼兒。對於表現優秀的幼兒,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給予了更多的表現機會,而對於調皮或是智力發展相對滯後的幼兒並沒有太多的關注,這樣不僅讓幼兒的自信心受到影響,還影響到了幼兒的學習熱情。

(四)偏重於幼兒園內教育

在我國,很多的幼兒園只重視幼兒在園內的受教育情況。對於如何將皎月延伸至家庭和社會還沒有引起重視,這種現象表明,對幼兒心理健康的教育從教師到家長都普遍才在模糊的意識,對幼兒的健康認識還存在一些誤區,主要體現在過於片面性,沒有對幼兒的心理健康引起重視。

三、探索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

(一)為幼兒構建溫馨健康的心理環境

環境對於幼兒心理健康來說有著很大的影響因素,對於年齡較小的幼兒來說,他們更需要一個健康的心理環境,教育家蘇霍林斯基曾說過:“教育——首先是教師與還在精神上的接觸。”這主要是說明了,幼兒教師與孩子心靈上的溝通教育的基礎與前提,教師在與幼兒交往的過程中要以尊重、關懷、耐心與接納的態度去關愛幼兒。如果教師總是用冷漠的態度去對待幼兒,或是對不尊重經常對他們挖苦、嘲笑和諷刺,那麼幼兒在得不到老師的幫助和支援下,會缺乏安全感,使幼兒自尊心受到傷害的同時也失去了自信心。為而又構建一個和諧的學習環境,樹立平等的師生關係,扮好“三個角色”既當幼兒的老師,又扮演幼兒的朋友和媽媽,這樣幼兒才能大膽的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增進了師生之間的交往空間。此外,教師還應給幼兒自主實踐的鍛鍊機會,讓幼兒能夠獨立自主的去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簡單任務,給他們一個表現自我的機會,才能讓他們在實踐中提高自身的能力,同時樹立了幼兒的自信心[3]。

總之,教師要善於挖掘每個幼兒身上的發光點,為了增強幼兒的自信心,讓他們知道自己的優點和長處並引導他們看到自己的每一個進步,這樣才能為幼兒創設一個積極向上、樂觀的精神氛圍。

(二)明確為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

教師及家長衡量幼兒健康的誤區是隻要孩子不生病就是健康,但是隨著各種條件的改善,健康新觀念中指出:“一個人的健康包括了身體上的健康、精神上的健康、道德上的健康和對社會適應健康。這就包括了幼兒在情緒、精神和意識方面都要有一個良好的狀態,衡量幼兒的健康應該是全面的,如只注重幼兒身體健康的做法都是片面性的。因此,一個全面健康的幼兒應該有著“自信、活潑愉快、善於交往、主動大膽、不怕困難”的良好狀態。衡量幼兒心理健康標準可以從以下方面來體現:

第一,積極向上的情緒。情緒往往反應的是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的調節性,幼兒如擁有積極向上的情緒,對於別人的關心和照顧都會感到很快樂很幸福。如幼兒在心理上有障礙,在與他人交往過程中都會有恐懼、壓抑和緊張的心理,還會導致行為上出現種種問題。

第二,有良好的性格特徵。性格是個性最本質的體現,所反映的是對客觀事物的態度和表現出來的行為方式,性格良好健康的幼兒較為樂觀、勇敢、自信、意志堅強等,而性格特徵不健康的幼兒表現出孤僻、膽怯、自卑、冷漠等行為[4]。

第三,有良好的認知意識。幼兒的認知能力是在學習和生活中的重要條件,幼兒認知能力的發展存在著個體差異,當一個幼兒的認知能力低於同齡的幼兒,那麼該幼兒的認知能力偏低,在這種情況下,應避免幼兒受到任何刺激或是對大腦的傷害,才能有效的防止幼兒心理健康受到影響。

第四,融洽的人際關係。幼兒之間友好的交往能夠有效的保障幼兒心理健康,由於幼兒的年齡較小,從家庭加入到學校這個集體環境,會出現很多的不適應,特別是面對新環境、面對不熟悉的老師和小夥伴,會感覺沒有安全感。人際關係較為融洽的幼兒一般情況下與小夥伴們一起玩耍、合作、分享玩具,人際關係不融洽的幼兒會產生消極的情緒、爭強好勝,也會經常為了玩具和夥伴發生爭執、打架,快樂也不會與夥伴一起分享2這種不融洽的人際關係會嚴重的影響到幼兒的心理健康。

(三)採用多樣化的教育途徑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

幼兒時期,自我保護的能力都很差,在對幼兒教育過程中,如果過於放縱或是限制過多,都不利於幼兒的心理健康發展,也不利於培養幼兒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由於很多幼兒都是獨生子女,在家都很受寵,這導致了很多幼兒都出現了以自我為中心、怕苦怕累、自我控制約束能力差、情緒不穩定或是意志力不強,當然也會出現性格孤僻的現象等,這使他們得到更多的關愛和幫助。因此,實行多樣化的教育途徑對幼兒心理健康發展很重要[5]。

1.在遊戲活動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遊戲是幼兒的天性,遊戲能讓幼兒對學習產生興趣,透過遊戲滲透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讓幼兒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能夠輕鬆、自由、隨意的展現自我,讓幼兒在豐富多彩的遊戲活動中心理得到健康的成長。

(1)角色遊戲。角色遊戲是一種能反應社會現實生活的遊戲,幼兒透過角色遊戲能對還為接觸到的社會生活有所認識。例如,幼兒在遊戲中扮演一個醫生給病人看病,他們可以透過自己對醫生職業的理解來進行體驗和對話,並透過想象將現實改造成符合他們的遐想情景,這對於心理上來說,也是一種成功的體驗。

(2)體育遊戲。幼兒在體育遊戲活動,可以透過跑、跳、攀、爬等活動來促進身心的靈活性、協調性和平衡性的發展,不僅能讓幼兒在遊戲過程中玩的開心,同時還可以促進幼兒能夠敢於挑戰、遇到困難堅持到底不退縮的良好心理品質,這樣樂觀的情緒更有利於幼兒心理健康得到發展。

2.在文藝活動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文藝活動中抓住幼兒對一切新鮮事物的好奇心,給幼兒提供一個可交流、思考、操作的機會,這樣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才以取得較好的效果,如在語言課中開展表演活動來使幼兒心理健康成長,可以透過猜謎、表演故事情節或是講故事來讓幼兒充分的自我展現。此外,還可以為幼兒開辦美工區、音樂會等,不僅促進了幼兒之間的交流、表達出自己的情感,更增強了幼兒的自信心,從中感受到成功的快樂。總之,關注幼兒的心理健康成長,能抓住機遇有機滲透,都是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時機。

3.在生活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生活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這就需要家長與幼兒教師密切配合共同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幼兒的`健康教育離不開生活教育,如在幼兒吃飯、看電視、玩耍等日常生活中都可以有機的滲透健康教育。此外,教師還可以透過幼兒在校園生活活動中隨機滲透,可以設立生活區角,開展扣紐扣、繫鞋帶等活動,首先是讓幼兒學會自己做這些事情,然後鼓勵幼兒幫助不會的小夥伴完成,這樣可以鍛鍊幼兒相互幫助、相互合作的能力,使之能從集體中感受到溫暖,從而促進了心理健康的發展[6]。

四、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應遵循的原則

(一)活動性原則

由於幼兒天生活潑好動,幼兒教師應透過各種活動將幼兒的心理健康機制融入到其中,以達到心理機能得到提高,心理機能的提高與活動有著密切的聯絡,活動是心理技能得到發展的前提和基礎。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形式的不斷改革,幼兒的活動形式也在不斷的增多,對幼兒心理也有著影響和變化。因此,教師應該讓幼兒處在活動中學習和成長,並給予相應的指導和評價,讓幼兒的心理得到體驗,這樣才能達到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二)主體性原則

遵循主體性原則主要針對幼兒的心理特點來提出的,每個幼兒都有自己的意識和自尊,如果幼兒教師忽視他們的言行都可能傷害到他們的自尊。所以,在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引導他們積極參與到教育活動中。此外,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應放下嚴肅的一面,成為幼兒的貼心朋友,耐心傾聽幼兒訴說,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有積極的作用。

(三)漸進性原則

漸進性原則是遵循幼兒的心理特點而提的,在進行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時,應按照幼兒自身的心理發展情況來進行,而不能以盲目的教育方式或是加快節奏而導致幼兒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出現“斷層”,從而導致幼兒在心理上出現一些不良的反應。此外,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落後於幼兒自身的心理發展,否則會錯過最佳的教育時機。所以,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要照顧到幼兒心理自身發展的漸進性規律。

(四)差異性原則

差異性原則是根據每個幼兒之間的自身差異而提的,每個幼兒的性格、能力、認知水平和家庭背景都存在著差異性,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應根據幼兒的差異而採取不同的方式,而不能實施大眾化。例如,幼兒在能力方面有著差異,如女孩子在音樂、舞蹈方面表現的比男孩子好,而男孩子在語言和繪畫方面表現的比女孩子好。因此,教育方式要因人而異,只有遵循了差異性原則,才能讓幼兒充分發揮出自己的長處,才能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五)塑造與維護原則

塑造是指幼兒教師要以幼兒心理得到健康發展的目標為依託,以這個目標為方向對幼兒心理進行教育和培養,而維護是要以幼兒的心理健康標準來作為引導,做到隨時觀察幼兒的心理出現哪些方面的問題,以便及時教育和維護。只有將塑造與維護兩者相結合,才能真正關愛到幼兒的心理及時的發現問題。此外,不能給幼兒隨意貼上不好的標籤,例如起外號等,這樣會使幼兒的內心受到傷害。總之,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是對幼兒教育的內在要求,做好幼兒教育工作,強調和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的發展,努力探索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式和途徑,培養幼兒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健全的人格,才能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都得到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