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語文

小學語文教學研究論文

小學語文教學研究論文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語文老師作為課程的主講者,講述過程一直貫穿於課堂的始終,老師與學生在課堂上的互動比較少,快一起來看看小學語文教學研究論文吧!

探尋語文教學課堂“魅力點”芻議

內容提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育教學對課改主陣地——課堂,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語文教學也要逐步實現從“有效課堂”到“高效課堂”到“魅力課堂”的新跨越。我們認為,教師可以在張揚人格魅力、展現學識魅力的基礎上,充分顯露執行業務的魅力,從而打造“魅力課堂”精品。

論文關鍵詞:人格,學識,教學執行,魅力課堂

現在,我市正掀起“解放思想大討論,教育強市見行動”的推動教育發展的熱潮。作為教師,“打造魅力課堂,深化提質創優”就是最為實在、最為有效的思想解放和行動兌現。下面,我們主要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 人格魅力:讓學生親近你

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導與學生的主體互相融合是“魅力課堂”的重要體現,而人格魅力則是實現這種融合的前提條件。語文教師怎樣才能成為受學生喜歡的“人緣型”教師?

第一,在關係處理上,要時刻表現對班級與學生的真誠、熱情、友善,積極與學生交心,積極參加集體活動,把班級當成家庭、把學生當成親人看待。例如,在一次聖誕節晚會上,我接受邀請與學生一起慶祝,還即興寫了一首《虞美人·我的班級》現場朗誦,喜慶和諧中,展現自身的人格魅力,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在情緒表現上,要善於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緒,保持樂觀開朗、振奮豁達的心境。用歡樂的笑聲、穩定的情緒去感染學生,讓他們精神舒暢,積極進取。

第三,在意志理智上,要表現出行為自覺、善於自制、勇敢果斷、積極主動等一系列積極品質。對待自己要嚴格要求,有進取精神,自勵而不自大,自謙而不自卑。

二、學識魅力:讓學生崇敬你

學識是一個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資本,也是教師教書育人的標杆。

“要給學生一杯水,老師就要有一桶水、一缸水”,甚至是源源不絕的“長流水”。這樣,才能滿足學生求知的需要。現在提倡在“快樂中學習”,這就要求語文老師要達到很高的學識水平。作為語文老師,平時要博覽群書,努力把自己打造成為一個知識淵博的大“雜家”。我平時喜歡讀一些經典而又富於哲理性的書籍,以備上課的不時之需。例如,我在教學莊子的《逍遙遊》時,除了要求掌握教材上的知識外,及時向學生介紹莊子的博大精深的思想以及一些經典寓言故事,讓學生開眼界、明哲理、悅心智。廣博的學識會使學生崇敬你、學習你,收到很好的“尊其識,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果。

三|、執行魅力:讓學生超越你

教師在執行教學任務時,要講究藝術性,讓其在自由、輕鬆、活躍的氣氛中學習;同時必須講求課堂的實效性,向四十分鐘要效率,讓學生樂學、好學,體現教學“科學性與藝術性的統一”。筆者的語文教學素來注重吸引力和感染力,讓學生在學習中模仿、接近並超越自己。在全力打造“課堂魅力點”這一課題上,筆者認為可從三個方面進行探討:

1、教育機智:淡化教學尷尬

教育機智是教師勞動創造性的表現。所謂教育機智,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一種特殊的智力定向能力,指教師針對學生的各種表現,特別是對意外情況和偶發事件,能夠及時作出靈敏的反應,並採取恰當措施以解決問題的能力。教育機智實質是指教師觀察的敏銳性、思維的深刻性和靈活性、意志的果斷性等在教育工作中的有機結合,是教師優良心理品質和高超教育技能的概括。教師如果在處理教學疑難、突發事件、自身失誤的`問題,能表現得機智和自如,往往會化尷尬為順暢,變汙點為亮點,讓能力變魅力。

2、突出主體:最佳化主客結構

觀念是行為的先導。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樹立主體性的學生觀,時刻滲透全體發展、自主發展、全面發展、個性發展的理念。教師要不斷挖掘並向學生展示語文學科特有的內涵,使學生充分認識到語文能力是一個整體素質的集中表現,而不是把語文僅僅當成高考要考的一個科目。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上,教師只是起到一個“導演”的作用,要留給學生充足的空間和時間,讓他們有問題想,有事情做,有“風頭“出,以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給予恰當的文化浸染,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和消費者。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最佳化課堂的主客結構,是教師點撥自如、指揮若定、彰顯魅力的關鍵。

3、情感共鳴:美化思想薰陶

語文教學要加強審美教育,引起學生感情激盪,形成師生情感共鳴,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美的薰陶, 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出高尚的情操, 以形成健康的人格和深厚的精神底蘊。這就是“魅力課堂”的重要標誌之一。筆者總在教學中積極地深入地挖掘其中蘊含的情感,以更好地引導學生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如讀陶淵明,引導學生學習其不同流合汙、閒靜少言、不慕名利,在貧困失意中仍能保持超凡脫俗的人生境界。讀魯迅,敬仰他剛正不阿、立場鮮明、愛憎分明的品格, 學習他對生活、對事業、對社會的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讀司馬遷,學習其遭遇痛苦,身遭腐刑,隱忍苟活,忍著“腸一日而九回”的創傷,發憤著書的大無畏精神。這種感情的共鳴是對學生很好的思想薰陶,往往就是教學的高潮,也是課堂的“魅力點”。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情境化課堂識字教學方法的探索王瑞雲南師範大學2015-04-06

2、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現狀及對策王金禾黃岡師範學院學報2011-10-15